而张三丰的棍法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愈发熟练。然而,这聪明伶俐的小家伙心中却有些小小的不满,他觉得那齐眉棍似乎短了些,耍起来不够威风。慧能禅师看出了他的心思,便耐心地解释道,齐眉棍的奇妙之处恰恰就在于它的短。虽然世间常常流传着“枪扎一线,棍扫一片”的说法,但若是棍子过长,那么在施展起来便会显得软绵绵的,难以很好地借助力量。而这齐眉棍的长短正恰恰合适,无论是拔打、点挑,还是其他各种技巧,都能够极好地与自身的力量相配合,尤其适合在近身搏杀中使用。
不仅如此,这齐眉棍还蕴含着许多灵活巧妙的招式,而且携带起来也十分方便。在江湖纷争中,它实乃江湖人士最常用的武器之一。为了让他更加明白齐眉棍的精妙之处,慧能禅师还特意让张三丰改用长棍与他过招。
令张三丰大感意外的是,慧能禅师只是轻轻地松松使些齐眉棍的常规招数,就将他轻松地克制住了。面对这一情况,张三丰不得不心服口服地承认了老和尚所说的话,并且自此以后,便更加重视培养自己在短巧上的发力功夫。这段经历,也就为他日后创造太极拳一系列的绝世功夫,默默地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基础。
慧能禅师见张三丰手上力量已渐渐有了稳固的基础,心中欣慰之余,便又将他那极为精深的“三十六路龙爪手”的整套招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张三丰。这门功夫,犹如一道神秘的武林秘籍,为张三丰的武学之路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又过了几日,张仲廉亲自押运着一批粮食顺利地回来了。这段时间以来,他所募得的粮食数量颇为可观,经过仔细盘算,这些粮食算下来也足够供寺里使用几个月之久了。
就在这时,张仲廉仔细算了算时日,猛然发现这时间即将迈入新的一年,即将过年了。而他也想起了自己对母亲的承诺,要带着巧儿母子一同回老家过团圆年。于是,他便怀着不舍的心情前来向慧能辞行。
慧能禅师自然心怀理解,十分和蔼地应允了。只是他心中实在是非常舍不得这个勤奋好学的张三丰,便语重心长地吩咐张仲廉,等过完年之后,一定要尽早地将三丰送回寺中继续练武。张仲廉自然也是满脸笑容地连连答应,心中虽也对这师父有所不舍,但也知道这是师父对三丰的深切期望。
就这样,父慈子孝的父子二人,并肩朝着西南方向,缓缓地踏上了归乡之路,一路向着那终南山药王庙前行。
在归途中,张仲廉突然想起了二叔公,便关切地问询二叔公是否一同回去。二叔公心中思忖,自己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也已经有几十年都没有回到过那阔别已久的家乡了。而这回恰逢张仲廉他们人多,人多热闹也有伴儿,心中便萌生了要一同回去的念头,于是欣然答应了。
其实,二叔公多年来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在这世间孤苦伶仃,也就只有与张仲廉这一家人相处得格外亲切。对于他来说,张仲廉在哪儿,哪儿便是他心里的依靠,他便能心安理得。然而,岁月沧桑,人终有故土情怀,在他心底,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浓烈。
随后,张仲廉一家便恭敬地向林正英与众道姑辞行,而后便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返程之路,朝着东方的安徽老家奔去。
一路上,风和日丽,景致宜人,并未出现什么波折,称得上是平安顺利。而张三丰与二祖祖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仿佛是多年的挚友一般,一路上嬉笑玩耍,感情愈发深厚。再加上这是回家过年的喜庆时刻,一家人的心情都格外愉悦,这一路的旅途也就显得格外的愉快和温馨。
终于,张仲廉他们回到老家时,恰逢腊月二十九。那一天,整个家族都沉浸在即将过年的喜悦氛围之中。一大家子的人久别重逢,相见的那一刻,自是无比亲热,仿佛有千言万语都道不尽心中的喜悦与思念之情。
巧儿与张三丰更是成为了大家眼中的贵客,众人对这母子二人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张仲廉的这个大家庭里,大哥的儿子名叫张无忌,比张三丰要小几个月,按照辈分反倒要叫张三丰为哥哥。毕竟血浓于水,小俩弟兄一见如故,便十分自然地拉着手,一起兴高采烈地出去找小伙伴们玩耍去了。而张母则带着一家子整整齐齐地拜见过二叔公,一番问寒问暖之后,大家便一起在堂上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嘘长问短,气氛温馨而融洽。
由于朝廷的恩典与赏赐,如今的张府已经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有名大户人家了。这消息不胫而走,便引得许多乡邻都听说了张仲廉及二叔公回来的消息,他们纷纷带着礼物,满怀欢喜地前来探访。一时间,张府的人气爆棚,热闹得仿佛在办一场盛大的宴会一般。毕竟,大户人家在过年前夕,都要举行一场热闹非凡的聚会,招待那些平日里往来密切、情谊深厚的亲友邻里,这也算是一方独特的风俗。
大家聚集在一起,张母便吩咐下人赶紧准备丰盛的酒席,她开心地说道:“今日一定要好好地与二叔公接风洗尘,也一并招待我们这些久未相聚的亲友们!”大户人家在过年前夕的这种聚会招待亲友邻里的风俗,也确实别具一番风味。毕竟,春节乃是家人团圆的佳节,平日里各自为了生计都十分忙碌,都在忙活着准备回家与亲人相聚了。年后呢,大家又各自忙着走亲访友回门去了,所以很难再有机会将所有人都邀请到一起。
于是,整个张府便如同一场盛大的宴席一般,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