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时间悠悠流转,话说这日,少林寺中一片宁静祥和,晨钟暮鼓之声回荡在古寺的各个角落。此时,众人忽闻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原来是张仲廉来了。且说这张仲廉近来确实无事可忙。自上次与诸多好友、亲人分别后,日子过得平静而惬意。这日,他忽然思念起在少林寺的慧能和张三丰,便又带着满心的牵挂与喜悦,一路风尘仆仆,辗转来到了这佛门圣地——少林寺,一心看望慧能与张三丰。
当张仲廉走进慧能的禅房时,慧能正闭目坐在蒲团之上,似在参禅悟道。听到动静,缓缓睁开双眼,瞧见张仲廉,脸上顿时绽放出慈祥的笑容。慧能微微起身,起身走到张仲廉身前,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那目光中满是欣慰。而后,慧能缓缓开口说道:“三丰如今武艺已然修炼而成,不过尚需在江湖中历练一番,才能更加成熟稳重。你今日来得正好,也该把这孩子带回去,让他于这纷繁华丽的人间多多闯荡一番。”慧能边说边微微颔首,目光坚定而期望地望向张三丰。
那边的张三丰,一见到许久未见的父亲,心中自然激动无比。他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父亲的手,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而张仲廉看着眼前人高马大、精神抖擞的儿子,更是万分欣慰。他微微抚摸着张三丰的肩膀,满是感慨地说:“三丰啊,为父这些时日一直惦记着你。为父想,咱们现在就回终南山去看看你妈和二叔祖及林师祖吧!许久未见,为父也想念他们了。”张三丰听闻要回去看望家人,更是两眼放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连忙连连点头,说道:“好啊,父亲,孩儿也想他们了。”
于是,父子二人赶忙整理好行囊,一同走出禅房。他们来到慧能禅师跟前,恭敬地拜别。慧能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心中竟有些不舍。他微微点头,轻轻转声念了声佛号,祈愿他们一路平安顺遂。
在众人的目送下,张氏父子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一路上也是一路聊着这些年的点滴,那欢声笑语,都随着这一路的风尘,传得很远很远。
终于,他们回到了药王派。那是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药田飘香,草药馥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一家人得知张氏父子归来,都十分开心,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于是,自然而然,一家子好好地热闹了一番。左邻右舍也闻风而动,前来祝贺,一时间,那场面可谓是热闹非凡,欢笑声与喝彩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将这一片天地都给掀翻。
林正英看着眼前英武挺拔、意气风发的张三丰,心中更是欢喜得不得了。他围着张三丰转了几圈,如同欣赏一件稀世珍宝一般,细细评判道:“几年不见,三丰这孩子真是出落得越发帅气了!瞧这身姿,这气质,完全是大帅哥的模样啊!”林正英说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那夸赞之词,就如滔滔江水一般,源源不断。听得说着,张三丰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脸也微微泛起红晕来。
巧儿则是坐在一旁,笑个不停。她那娇俏的模样,让人不禁心生怜爱。此时的她,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巧儿又拿眼看向张仲廉,似乎想起什么似的,打趣道:“仲廉,你也老了!”巧儿这一句话,就似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打破了原本欢乐的氛围。林正英更是直接受不了,忍不住打趣道:“仲廉才三十几的人,哪老得那么快?你这话说得可真奇怪!”
巧儿被师父道破心思,那一瞬间,脸“唰”地一下便红了起来,好似天边的云霞。一张俏脸满是羞涩,头也低了下去,不敢正视众人。一旁的张三丰见他娘如此模样,自是有些不明就里。林正英倒是机灵,一把拉着他说道:“走!走!走!我们去看你二叔祖去!”说着,也不等张三丰发问,便欲向前走去。
而此时的张三丰,还没与娘亲说上几句话呢,心里自是有些疑惑,又有些不舍。他望着巧儿,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但是,看着林正英那急切的神情,他又能如何?张三丰只好将心中所想暂时放下,紧跟在林正英的身后快步走去,那心中,依旧满是疑惑。
于是,这房间里便自然而然地就只留下张仲廉夫妻二人。一时间,房间里安静下来,往日的温馨与宁静再次回来了。张仲廉见状,微微笑着对巧儿说道:“师父还是那老样子!”巧儿被张仲廉如此一说,娇嗔地白了张仲廉一眼,就像一只发怒的猫咪,但是那眼中却满是无尽的爱意。巧儿嘴上不说,心里却在道:“你呀,就会贫嘴。”巧儿回应道:“你不也还是老样子!”
余下的此处自然删去两万字。
话说张三丰这边,兴致勃勃地来到二叔公住处。二叔公早就算到张三丰今日会来,便早早地站在门口迎了出来。远远地,张三丰便瞧见了二叔公那慈祥的面容,心下一欢喜,步伐都加快了几分。一见到二叔公,张三丰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撒开腿跑上去一把紧紧抱住二叔公,犹如孩子见到久别重逢的父母般,激动得热泪盈眶,亲热地喊道:“二祖祖!我回来看您了!”这一声声呼唤,那饱含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二叔公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那脸上的笑容就如同春花绽放,呵呵地大笑道:“三丰儿都长成大小伙儿了呢!瞧这模样,真是越发帅气了!”二叔公一边笑着,一边细细打量着张三丰,眼中满是欣慰。
张三丰在二叔公处好似那脱缰的野马,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他在屋里这儿翻翻,那儿瞧瞧。二叔公屋里也没几样值钱的东西,不过都是些平日里用的物件,这些都被他找来把玩了遍。忽然,他发现床头有一个盒子,好奇心驱使他走过去打开。里面竟有几本书,张三丰正准备翻看,二叔公却赶忙伸手拦住了他。二叔公笑着解释道:“这些不过道士装神弄鬼的东西而已,没啥子好看的。”张三丰那股倔强劲儿上来了,非要看看不可。二叔公拗不过他,心里想着,就选一本不太重要的让他看看也无妨,便选了一本书递给张三丰:“这是《道德经》,你先看这本吧!”二叔公心里暗自琢磨着,《道德经》虽是道家经典,但又不是道教修炼的典籍,张三丰看了也算不得接受了五斗米教的传承。
张三丰如获至宝,兴高采烈地拿着《道德经》来到屋外找了个清静之地,席地而坐翻看起来。那专注的神情,好似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看了一阵,张三丰皱起眉头,似有所思,对二叔公道:“祖祖,这书好高深呢!”二叔公自然故作高深地说道:“那当然嘛!太上老君写的,哪能不高深?你有兴趣就好好研究研究吧!”二叔公心里想着,这张三丰呀,可得好好钻研,以后定能有大作为。
张三丰听到二叔公这样说,更是来了兴致,高兴得紧。他小心翼翼地把《道德经》捧在手心,就似捧着稀世珍宝一般,而后仔仔细细地品读起来。张三丰沉浸其中,时而为书中的内容点头称赞,时而思考着那些玄之又玄的哲理。不知过了多久,他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不知不觉,竟直接细细地品读起起。读着读着,又陷入深深的沉思。他时而望向天空,仿佛在与太上老君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二叔公在一旁看着张三丰这副认真的模样,打趣道:“三丰娃,你真能读懂?”张三丰正沉醉在书中,听到二叔公的话,只是含含糊糊地点下头,并未过多言语,只是说道:“老子写得太高深了,得仔细琢磨!二祖祖,你这书我得借走啦!”说完,便继续埋头细读,生怕遗漏一个字。
二叔公看着他如此痴迷,呵呵笑道:“那就送给你吧!你拿去慢慢看!走!走!走,我还是先去看看张二娃!”二叔公一边说着,一边往外走去。张三丰忙不迭地点头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