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此次前去全真教也并非那么着急的事情。张仲廉心想,儿子许久未见自己,又一直身处少林,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相聚之时,而且儿子在药王派也确实该好好休整一番,适应下这熟悉又温暖的环境。于是,张仲廉父子便决定在药王派安心地住上几天,也算是安享一番天伦之乐。
这几日里,张三丰的生活充实而规律。每日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洒在药王派的亭台楼阁间,张三丰便准时起身,开始习惯性地练功。他先是在静谧的庭院中站定,双脚稳稳扎根于地面,双手缓缓抬起,与肩同宽。随后,他开始一招一式地演练所学的武功,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力量与韵律,仿佛与周围的空气融为一体。他时而跳跃腾挪,身形如电,时而又缓缓收招,气沉丹田,整个庭院中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武道气息。
练完功后,张三丰便会来到藏经阁或者自己的房间,静静地看书。书阁中那一排排书架,仿佛藏有无数的智慧宝藏,等待着他去探索。他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时而眉头紧皱,思索着书中的深奥道理;时而露出淡淡的笑容,仿佛与书中的智者产生了共鸣。无论是关于医道的古籍,还是阐述天地大道的经文,他都一一仔细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林正英作为药王派的重要人物,对张三丰的武功自然也十分关注。这一日,她特意在演武场观察张三丰练武。只见张三丰的招式刚猛凌厉却又不失灵动飘逸,招招式式间都透着一股独特的韵味。林正英心中暗自思忖,这孩子的武功确实不凡,但似乎又有些怪异。
经过仔细地观察与分析,林正英发现,张三丰那些功夫虽然修的是外功,可从招式的运转和发力的方式来看,却又蕴含着某种内在的玄劲。这种玄劲似乎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让人防不胜防。然而,这种玄劲又不纯正,与常见的玄劲修炼方法所蕴含的劲力有所不同。它不像经过长期修炼、循序渐进而来的,反倒如同天生就有的一样,似乎与他的身体浑然一体,无法分割。
林正英平常疏于练武,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打坐修道,她的功力是靠几十年的潜心修炼慢慢积累而成的。对于这种她未曾涉猎过的奇特武功,她也确实没法给张三丰提供有效的指点。她微微叹息一声,说道:“丰儿啊,你的武功独特,日后若功力更加深厚了,自己还需好好地去突破下这方面才好。”张三丰明白林正英的意思,他恭敬地回应道:“多谢林师太指点,晚辈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其实,张三丰知道林正英所说的便是自己一直以来所钻研的“道韵”。他深知,要想在道韵上有所突破,谈何容易。这十多年来,他从未放弃过对道韵的不断琢磨与探索。在日常的练功中,他也时刻注意着运用道韵,试图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根基之中。然而,这“道韵”却仿佛是一团迷雾,若隐若现。他也清楚,这或许是自己功力还不深厚所致,暂时无法清晰地显现道韵。但他明白,这急不来,只能慢慢积累,等待时机。
倒是张三丰看了葛洪那本《抱朴子丹经》后,心中充满了疑问,向林正英提了好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比如《丹经》上记载的“五石散”,在两晋时期,那可是贵族们养生最为喜爱的丹药。据说,服用了“五石散”后,会让人感到心神舒畅,精神焕发。可张三丰经过仔细地分析与思考后,发现那分明就是虎狼之药。“五石散”中含有的各种矿物质,长期服用,不仅不会对身体有益,反而会损害身体的机能,缩短人的寿命。张三丰不禁疑惑,为何当时的人却对其趋之若鹜?
原来,晋朝时期的贵族们有着一种独特的观念,他们将御女能力来衡量自己的生命力。在他们眼中,能够拥有众多女子,且精力充沛,便是一种强大的体现。其实在晋朝以前,好些帝王也是如此的。例如,西汉的汉武帝,虽已年迈,却依然向大臣们吹嘘一日不可无女;而汉成帝更是荒淫无度,最终力追先人,直接死在赵合德肚皮上。这种观念与行为,让张三丰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深感困惑。
再比如加入朱砂炼丹。按照《丹经》的记载,所成的丹药,人服食后能够变得年轻。可是,这朱砂本身便是含有汞这种剧毒物质,为何就不能直接只用朱砂来练丹呢?
对于张三丰提出的这些问题,林正英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作答。她只是含糊地解释道,要使药性柔和下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才加入了其他成分。张三丰却追问道:“那就是说丹汞本身是对人体有害的哟?”这可把林正英给问住了。她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觉得这孩子的问题太过犀利,让自己有些应接不暇。
好在张三丰更多的时间是在看《道德经》。遇到字句不懂之处,他便虚心地向二叔公请教。二叔公也总是能够语焉不详地糊过去,用一些看似高深却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来应对张三丰的疑问。在理解方面,二叔公也没有过多地讲解,全靠张三丰自己去思考、去领悟。
当然,对于一些他理解得比较深入的地方,二叔公也会和他说说自己的看法。然而,张三丰并不大认同二叔公的观点。在一些章节上,张三丰是看得相当入神,他仿佛能够看到太上老君在那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慈祥地向他讲述着大道的真谛。但好些章节他又感到很茫然,心中充满了疑惑。他实在忍不住,便去找二叔公研讨,疑惑地说道:“这《道德经》许多地方直接就是帝王之术嘛!好像写得挺杂的!”二叔公也不知该如何作答,便糊弄他道:“也许是太上老君说的道在那方面的运用吧!”面对这样的回答,张三丰也只能暂且作罢,继续自己去琢磨那高深的《道德经》。
就这样,日子在平静而充实中缓缓流逝。终于,张仲廉觉得该去全真教了,便辞别了林正英、二叔公与巧儿,带着张三丰踏上了前往全真教的旅程。
父子二人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来到了全真教。此时,马钰已经带着众师弟在山门外等候迎接。看到张氏父子的到来,马钰等人连忙迎了上去,互相行了礼。随后,众人一同迎入大厅中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