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在少林寺长大,虽然出师后与道教有些接触,但一直没有关注过道教各派势力如何,自是不大晓得龙虎山天师正一教的风光。所以,他这麻哈着一问那张可大,倒更把张可大给唬住了。
那张可大自以为基本上确定了张三丰的来路,心想若张三丰还没入其他教派,便肯定会抱着先辈的遗命,还要回龙虎山来争掌教之位的!念及此便欲好好折辱张三丰一回,使其不要再生妄想。
原来,张仲廉二叔公叫张继由,原本是龙虎山天师教的第二十九代掌教天师。因祸起萧墙,其师弟张继先(也是张道陵后裔,算同宗兄弟)以神官之职私自发展道徒,竟架空了他。而那张继先好大喜功,贪恋权位,大肆结交权贵。他由蔡京引见,竟得到宋徽宗接见,深受徽宗宠信。据说,宋徽宗那笔瘦金字的一些笔画取意也源自于张继先的画符笔法呢。由于蔡京是出了名的奸相,故张继由看不惯张继先与之交往后的所作所为,对其进行忠告。张继先干脆挟众逼走了张继由(随后即改名张自由)。这倒成了江西龙虎山道教的一大秘辛,知者甚少。而张继由也带走了五斗米教的主要传承。故到这后来,龙虎山道教实则仅余符箓与那套仙人剑及五雷掌三样传承了。对外,其符箓确算一绝!
那张可大暗忖张三丰年轻,应该所学不多,功力有限。虽心中暗生要好好修理张三丰一顿之心,却也不欲名不正言不顺地出手。便问道:“那你是何派?莫不要与我说那啥武当派的哈!”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和不屑,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打击张三丰的信心。
张三丰大手一挥,正色道:“就是这武当派!这武当山就是本派修行之地!各位要游学欢迎,但莫损我武当山一草一木!”他的话语中带着一股豪迈和坚定,展现出对自己门派的自信和热爱。
张可大不禁怒笑道:“黄毛小儿也敢座大称派?你武当派教众何在?”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和嘲笑,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打压张三丰的士气。
张三丰豪横地一拍胸脯说道:“本派今日新立,目前就我一人!不允许我一个人自成一派啊?”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信和自豪,展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
众正一教道士闻言,无不差点儿笑翻在地!张可大也被张三丰由衷地逗笑了。笑毕,又觉得张三丰在故意逗弄他们,便沉下脸来对身后众道士喝道:“这等狂徒,给我把他拿下,剥去道服,逐下山去!”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和命令,试图用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张可大身后立马涌出四五个道士,冲向张三丰,要来捉拿他。张三丰轮起又臂,脚下步法一转,鬼使神差般地避过那些道士,暗使出摔跤之法,一转旋身过后,那几个道士便如被秋风刮了的落叶般,滚了一地。他的动作敏捷而流畅,展现出高超的武艺。
张可大身后众道士见状,一下子竟蜂涌而上,二三十人都一起来扑捉张三丰。可惜在张三丰那套太极拳下,尽皆毛都没摸着根,不一会儿便全被张三丰给撂翻一地。他的太极拳法巧妙而精妙,让众道士毫无还手之力。
众道士爬将起来,自是不敢再强攻,纷纷捋起袖子摆开架式,把张三丰围了起来。他们的脸上露出警惕和愤怒的神情,仿佛在准备下一轮的攻击。
张三丰挥挥衣袖,一下子竟吓得众人纷纷后退。张三丰笑道:“你等若是来打架的,那便不要怪我把你们扔下山去了!我且问问你们:学过飞没有?没学过飞千万莫要上前!这山高着呢!”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和警告,让众道士心中一凛。
众道士被张三丰这一说,直臊得尽都脸红到了脖子。但确实也没人敢上前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畏惧和无奈,仿佛在权衡着是否要继续攻击。
那张可大见遇到了扎手人物,便收起了小觑之心,喝叫众道士退下。他暗中扣了一张神拳符在手中,缓步走向张三丰。边走边对张三丰说道:“小兄弟功夫不错,我来领教领教!”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挑衅和自信,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挽回自己的面子。
待到靠近,便突然迎面向张三丰一拳袭去。在神拳符的加持下,那拳几近以肉眼不可察觉之势直奔张三丰面门而来。张三丰还从未遇到过如此快疾之拳,对方又有些偷袭的成份,心中也是一紧。好在打木人巷的那种近身潜意识避开攻击的功夫起了作用,一侧脸,张可大那拳头便差之毫厘地擦着汗毛袭了过去。张可大没收住势子,有些靠前了。张三丰岂会错过战机,沉肩身体向前一靠,一肩膀撞在了张可大胸前。张可大顿然被撞得凌空飞出了两三丈外,落地时为了以手撑地,那道神拳符便掉到了地上。张三丰惊异地看着那揉成一团的黄符,也不晓得啥来路。玄武神念却在他脑海中懒洋洋地说道:“不过神拳符而已!还远没成气候!”
张三丰暗自讶异。知道那符应该对张可大那拳加持得不少,便于心中更有些看重符箓的作用了!
张三丰上前两步,把那神拳符拾起来打开一看,觉得画得还算好看,便笑着问才从地上爬起来的张可大:“掌教大人,你可还有这些符没有?”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和好奇,仿佛在调侃对方。
张可大心里发毛,以为张三丰要猫戏老鼠,便着揖赔罪道:“得罪了!不想遇到高人了!得罪了!我等这就离去!”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恐惧和歉意,仿佛在害怕张三丰的报复。
此时他哪里还顾得刚才那要折辱张三丰的念头,也不顾张三丰是否答应,便带着一众道士狼狈向山下逃去。他们的背影显得狼狈而慌乱,仿佛在逃离一场灾难。
张三丰没想到正一教众人走得如此干脆,也自不好追赶。便在后面朗声说道:“正一教诸位道兄,既然远道来访,何必走得如此匆忙?我武当派就不远送了!下次若来,我武当派定当好好接待!”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戏谑和调侃,仿佛在嘲笑对方的狼狈。
张三丰这算是呈下口舌之利了。但二十余年后,还真有一批正一教的教众投奔了武当派!这一场交锋,不仅让张三丰在道教界声名鹊起,也为他日后真正创立武当派起到了极其良好的宣传作用。而张可大回到龙虎山后,也乘机起了小心思:既然张三丰自称武当派,那他干脆就大肆宣扬张三丰是武当派的掌门,如何如何的了得……这样,张三丰就不可能回龙虎山去争夺掌教之位了!他不晓得的是,张三丰根本不晓得龙虎山那段秘辛!
张三丰算占了武当山。但从修道角度说,这回事其实目前而言算不得啥。因为修道者永远也不排外的。一旦排外,基本上就叫自掘坟墓了!就拿正一教而言,也永远没有忘“道心不二,唯一是正”的道理。所以,什么事也没做太过份。否则就成了邪教!在道教的历史长河中,正一教一直秉持着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尊重各类修道者的选择和信仰,这也是它能够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当然,正邪自古有之!除极端作恶外,其实对于正邪之说很含糊的。就拿隨炀帝而言,人家何邪之有?不过太过肆意挥霍了点吧!别个玩后宫嫔妃,关民间屁事!当时就那样嘛!民间还不地主老财欺男霸女正常!其实也正因这么个道理,往往也是触发许多事的根源!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因为人们的观念和利益冲突,演变成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