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显化真人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玄幻武侠 

第127章 西夏的灭亡

显化真人

暮春的灵鹫宫在暮色中笼着一层青纱,檐角风铃被山风撩拨出细碎声响。张三丰带着武当众弟子在客堂稍作歇脚,茶盏里的碧螺春氤氲着热气,却掩不住室内略显局促的气氛。毕竟三十余人的队伍骤然到访,饶是灵鹫宫广纳四海客,也难免打破往日清幽。

“叨扰宫主多日,我等也该启程了。”张三丰将茶盏轻轻搁在梨木几上,起身时道袍下摆掠过鎏金烛台,映出衣袂上暗绣的云纹流转。胡鸾仙倚在雕花门框边,指尖绕着一缕垂落的鬓发,丹蔻染就的指甲在暮色里泛着胭脂红:“张真人何必如此见外?灵鹫宫的大门,可是随时为武当敞开的。”

众人移步至宫前广场时,暮色已漫过宫墙。胡鸾仙踩着绣鞋款步上前,突然抬手轻拽张三丰的广袖。武当弟子们见状纷纷识趣地后退数步,唯有宋远桥眉头微蹙,目光警惕地扫过灵鹫宫侍女们摇曳的裙摆。

“张道友若对那吸星大法感兴趣,”胡鸾仙踮起脚尖,温热的气息拂过张三丰耳畔,“以后不妨还来趟灵鹫宫哟!”她腕间的银铃随着动作轻响,惊起檐下两只白鸽扑棱棱飞向天际。

张三丰的瞳孔微微收缩,转身时玄色道袍带起一阵清风。记忆突然翻涌——三日前与星宿老怪丁春秋交手时,对方掌心吞吐的诡异气劲,竟与自己运转太极真气时产生莫名共鸣。可那魔功破绽百出,怎配与武当绝学相提并论?

“宫主此话怎讲?”张三丰抚须的手顿了顿,白玉扳指在暮色中泛着冷光。胡鸾仙倚着朱红廊柱轻笑,身后宫灯次第亮起,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那丁春秋虽然练了这么久的吸星大法,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他强行吸纳旁人内力,如同竹篮打水,徒留个魔功的空架子。”她突然上前半步,指尖点在张三丰胸口膻中穴的位置,“真人的太极劲以柔克刚,看似与吸星大法相悖,实则暗合‘化’字真意。”

这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潭。张三丰想起那日交手,丁春秋周身游走的黑色气劲看似霸道,却在太极云手的牵引下化作无形。原来并非对方功法不堪一击,而是自己的内力运转方式,竟与失传已久的魔功存在微妙关联?

“我观道友功法实质,反而更与吸星大法相近。”胡鸾仙取出一方绣着并蒂莲的帕子,轻轻擦拭着鬓角薄汗,“就像这灵鹫宫的寒玉床,外人只道是疗伤圣物,却不知内里藏着破解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的关键。真人难道不想知道,那吸星大法的真正奥秘?”

远处传来众侠士整理行囊的声响,云离子已将拂尘插回腰间。张三丰望着胡鸾仙眼底闪烁的狡黠,突然意识到这位灵鹫宫主看似调笑的话语里,或许藏着武林秘辛。他拱手行礼,袖口滑落露出半截金丝软甲:“多谢宫主好意。他日若得闲暇,定当登门讨教。”

“那奴家倒要等道友早日又来了!”胡鸾仙的笑声混着晚风飘来,张三丰翻身上马时,瞥见她指尖捏着枚暗紫色的玉牌,上面赫然刻着北斗七星的纹路。山道上马蹄声渐远,灵鹫宫的灯火却在暮色中愈发明亮,仿佛藏着无数等待揭开的秘密。

暮春的河西走廊风沙渐起,张三丰一行人策马缓行。官道上的黄土被马蹄踏得飞扬,与天际低垂的铅云混作一团。忽见前方人群如惊弓之鸟般奔逃,老妪怀中啼哭的孩童、汉子肩头歪斜的包裹,连同扬起的沙尘,在暮色里勾勒出一幅破碎的流民图。

"道长留步!"一名拄着枣木拐杖的老汉踉跄着拦住去路,浑浊的眼里满是惊恐,"蒙古人的铁骑已到贺兰山脚下,银川城怕是守不住了!"张三丰勒住缰绳,瞥见老汉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上,还沾着未干的盐渍——那是西夏盐湖特有的结晶。

随行弟子宋远桥取出干粮分给流民,却见众人攥着面饼便往嘴里塞,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也浑然不觉。张三丰心头一紧,向围拢过来的百姓打听,方知这场兵祸背后盘根错节的恩怨,竟都系在一粒小小的盐巴之上。

夜幕降临时,他们借宿在破庙中。庙祝擦拭着斑驳的烛台,说起往事时声音发颤:"二十年前,克烈部的扎合干布还是西夏宫廷的座上宾。谁能想到,如今他的女婿们竟带着铁骑踏碎了亲家的城门?"张三丰望着跳动的烛火,听老人讲述那堪比权谋棋局的纷争——金国截断弘吉喇部的大盐泺后,西夏扼住黑水城的盐道,就像掐住了蒙古的咽喉。商队的驼铃声不再响起,草原上的牛羊因缺盐而羸弱,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战,早为刀兵相见埋下伏笔。

更深处的隐秘在说书人的残卷里浮现。当年成吉思汗西征西辽,西夏暗中唆使扎合干布在克烈部举事。险象环生之际,老将"主尔扯泰"单骑闯营,用弓弦勒死了叛乱首领。这个壮举虽解了燃眉之急,却让蒙古皇室陷入尴尬——毕竟死去的是两位皇子妃的生父。草原上的篝火旁,关于这场背叛的传言如同野火般蔓延,却在成吉思汗冰冷的目光下化作灰烬。

"大汗是被西夏王妃害死的!"破庙外突然传来醉汉的叫嚷。张三丰掀起门帘,只见几个流民正围坐在篝火旁,其中一人灌下酒囊里的残酒,"听说那王妃美得像月亮,却在侍寝时......"话音未落,便被同伴捂住嘴巴。月光洒在众人脸上,恐惧与兴奋交织的神情,让这个传说愈发扑朔迷离。《蒙古源流》中匕首刺喉的记载、民间流传的毒酒之说,连同那刚烈王妃的名字——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在夜风里流转成永恒的谜团。

当银川城破的消息传来时,已是三日后。张三丰站在山丘上,望着西方天际腾起的黑烟,耳边回荡着难民们的哭诉:"蒙古人举着'为大汗复仇'的旗号,见人就杀......"幸存者说,城破那日,黄河水都被染成赤色,唯有察罕将军麾下的党项族士兵,在废墟中拼力保护妇孺。

"师父,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吗?"一名丐帮弟子望着流民队伍里那对饿死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声音哽咽。张三丰轻抚腰间佩剑,想起少年时在少林寺看到的战火,此刻却觉这世道的苦难愈发深重。风掠过他灰白的鬓角,恍惚间竟分不清,那些倒在铁骑下的党项人、金国的百姓,与南宋土地上挣扎的黎民,究竟有何不同。

暮色四合,他解下道袍披在瑟瑟发抖的孩童身上。远处传来沉闷的号角声,惊起一群寒鸦。张三丰抬头望向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明白为何先师常说"天地不仁"——在权力的棋盘上,百姓永远是最无辜的棋子,而所谓的宏图霸业,终究是要用无数血泪来书写。

上一章 第126章 击杀丁春秋 结缘灵鹫宫 显化真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28章 金台切蹉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