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京城的街巷被厚厚的积雪掩埋,琉璃瓦上的霜花在惨白日光下透着寒意。街头巷尾,流言蜚语如冷风般肆意穿梭,而这一切,皆因镇远大将军府的公子楚晏和礼部侍郎家的幼子沈昭而起。
楚晏,身形挺拔如松,剑眉星目间透着将门虎子的英气,自幼随父征战沙场,练就一身武艺,是京城少女们梦中的良人。沈昭则生得温润如玉,面若冠玉,才情出众,一手好字与锦绣文章在京城文人雅士间颇负盛名。
他们的相遇,始于一场春日的诗会。彼时,楚晏被父亲逼着附庸风雅,踏入那满是文人墨客的园子。他本觉无聊,却在回廊转角处,被一人的吟诵声吸引。沈昭一袭月白长袍,手持书卷,正声情并茂地诵读自己新作的诗词,那声音宛如山间清泉,又似春日暖阳,瞬间击中楚晏的心。楚晏不自觉地停下脚步,静静聆听,待沈昭念罢,他率先鼓掌,二人目光交汇,刹那间,似有春风拂过心间,一场别样的情谊就此萌芽。
此后,他们常常相约。楚晏会带着沈昭去郊外骑马,看春日繁花似锦,听夏日蝉鸣阵阵。沈昭则会在楚晏出征归来时,备好香茗,为他讲述京城趣事,用诗词慰藉他战场上的疲惫。不知不觉间,这份情谊在岁月中悄然生长,超越了普通的友情。
但这份感情,在礼教森严的古代,犹如冬日里的繁花,美得不合时宜,注定要遭受霜雪的侵袭。不知从何时起,街头巷尾开始流传起关于他们的流言蜚语,那些难听的话语如毒箭般射向他们。起初,他们并未在意,只当是市井之人的无端猜测。可随着流言愈演愈烈,竟传到了朝堂之上。
一日,楚晏的父亲楚将军在朝堂上,被政敌以楚晏和沈昭的“不当情谊”为由,大肆攻击,指责楚家败坏门风,不配为朝廷栋梁。楚将军气得脸色铁青,回到家中,便将楚晏狠狠训斥一番,责令他与沈昭断绝往来。与此同时,沈昭的父亲也收到了无数匿名信,信中皆是对沈昭与楚晏关系的诋毁。礼部侍郎爱惜羽毛,对沈昭又是打骂,又是苦劝,逼他远离楚晏。
京城的目光如刀,一道道刺向他们。走在街头,旁人的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如影随形;参加宴会,昔日的好友也开始对他们避之不及,甚至露出鄙夷之色。每一次出门,都像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他们的身心被这些恶意的言语折磨得千疮百孔。
终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楚晏和沈昭相约在城郊的破庙。庙内,寒风从破旧的门窗灌进来,吹得烛火摇曳。二人相对无言,许久,楚晏率先打破沉默:“阿昭,这样下去,我们的家人都要被连累。”沈昭望着楚晏,眼中满是痛苦与不舍:“我知道,可我……”话未说完,泪水已夺眶而出。
他们都明白,这份感情在世俗的重压下,已再无容身之处。在这冰冷的世间,他们的爱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最终,楚晏狠下心,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风雪中显得如此孤独决绝。沈昭瘫倒在地,放声大哭,哭声在空旷的破庙中回荡,被呼啸的风雪淹没。
此后,楚晏听从父亲安排,开始与将军府门当户对的女子往来,筹备婚事。沈昭则把自己关在家中,整日对着笔墨纸砚,将满心的伤痛与思念,都化作了诗词。曾经的美好回忆,如今都成了刺痛内心的利刃。
又是一年春回大地,京城的桃花开得烂漫。楚晏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喜服,去迎娶新娘。队伍路过沈昭家门前时,他忍不住抬头望去,却见沈昭正站在二楼的窗前,静静地看着他。二人目光交汇,只是一瞬,便各自移开。楚晏的心猛地一痛,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这一刻彻底破碎。
沈昭望着远去的迎亲队伍,泪如雨下。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之间的过往,都将被永远尘封在记忆深处,成为一段无法触碰的伤痛。曾经的誓言,在现实的霜雪下,如枝头的花朵,零落成泥,徒留满心怅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