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中心声名远扬,各方关注纷至沓来,顾倾然和关顾南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新的难题便接踵而至。
一家全球知名的艺术投资集团向研究中心抛来橄榄枝,提出巨额投资意向,但附带了一系列商业条件。他们希望研究中心在未来的项目中,优先考虑具有市场潜力、商业价值高的艺术方向,这与顾倾然和关顾南坚守的纯粹艺术研究与推广理念背道而驰。接受投资,能让研究中心获得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迅速扩大规模,开展更多大型项目;可一旦妥协,就可能偏离最初为小众艺术发声、挖掘艺术多元价值的初心。两人陷入了艰难的抉择,内部团队也为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与此同时,研究中心内部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随着成员增多,部门之间的协作变得复杂,沟通成本增加,效率有所下降。部分年轻艺术家抱怨行政流程繁琐,影响创作进度;而行政人员则苦恼于年轻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想法,难以用常规管理模式约束。顾倾然和关顾南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梳理内部架构,制定新的管理规则,平衡创作自由与团队秩序。
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一位资深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举办一场全球性的小众艺术竞赛。这个想法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既能进一步提升研究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也能挖掘更多潜在的艺术人才。但筹备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竞赛谈何容易,从赛事规则制定、评委邀请,到全球宣传推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而且,竞赛一旦失败,对研究中心的声誉将是沉重打击。
顾倾然和关顾南权衡利弊后,决定迎难而上。他们带领团队兵分多路,一部分人负责与世界各地艺术机构和媒体沟通,争取宣传资源;一部分人投入到复杂的赛事规则制定中,确保公平公正且能充分展现小众艺术特色;还有一部分人则积极联络知名艺术家和学者,邀请他们担任评委。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不断,比如部分受邀评委因时间冲突无法参与,宣传合作方临时变卦,都给筹备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就在大家焦头烂额之际,曾经受惠于研究中心的南美洲部落伸出了援手。部落长老发动族人,通过他们独特的文化传播渠道,在南美洲地区为竞赛做宣传。这一举动不仅缓解了宣传压力,还让更多人感受到了艺术无国界的力量。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全球性小众艺术竞赛终于如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踊跃参赛,作品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经过激烈角逐,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和人才脱颖而出,研究中心也借此机会,再次站在了全球艺术舞台的聚光灯下 ,而顾倾然和关顾南明白,这只是艺术征程中又一个新的起点,更多未知的挑战仍在前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