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陈昊宇的“长假”正式开始了。她推掉了所有非必要的工作,手机调成了勿扰模式,只接亲近几个人的电话。她的生活重心,从密密麻麻的行程表,彻底变成了眼前这个需要精心照料的伤号和这个烟火气十足的家。
每天的生活节奏变得简单而规律。清晨,她先轻手轻脚起床,熬上小米粥或者炖上汤底,然后才去叫醒陈丽君,帮她洗漱,伺候她吃早饭、喝药。上午,陈丽君大多时间需要卧床或靠在沙发上,陈昊宇就陪在旁边,看书,或者处理一些极其简单的工作邮件。午饭后,是雷打不动的药敷和午休。下午阳光好的时候,她会扶着陈丽君在阳台慢慢走动几分钟,然后让她在躺椅上晒晒太阳,自己则开始准备晚餐。
厨房,成了陈昊宇在这个“长假”里施展魔法的舞台。
她系上围裙,站在灶台前的身影,比在镜头前更加从容和专注。冰箱里的食材总是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今天是清淡滋补的冬瓜排骨汤,配清炒时蔬和软糯的米饭,适合伤号调理肠胃;明天可能就换成陈丽君馋了好几天的番茄牛腩,炖得烂烂的,汤汁浓郁,拌饭吃能让人吞掉舌头;后天或许会包点小馄饨,皮薄馅大,汤头用紫菜和虾皮吊得鲜掉眉毛。
她对火候的掌控、对调味的分寸,都精准得令人惊叹。简单的食材在她手里仿佛被施了魔法,总能变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她记得陈丽君口味偏淡,但受伤后嘴里没味,又会稍稍加重一点咸鲜来吊胃口;她知道陈丽君爱吃鱼,但嫌挑刺麻烦,就总买刺少肉嫩的鱼,细心煎好或清蒸,把大刺剔掉才端到她面前。
陈丽君腰伤好转,能坐在餐桌旁吃饭后,看着眼前每天不重样、却都精致可口的饭菜,常常会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她咬着筷子,看着对面低头认真给她剥虾壳的陈昊宇,忍不住感叹:“陈老师,你说你当年要是没进娱乐圈,去开个私房菜馆,现在估计也早就发家致富了吧?”
陈昊宇头也不抬,把剥好的粉嫩虾仁放进她碗里,淡淡地说:“不开。就做给你吃。”
陈丽君心里一甜,嘴上却故意逗她:“那静静姐岂不是要哭死?她可指着你这手艺改善生活呢。”
说曹操曹操到。静静果然成了家里的常客,美其名曰“汇报工作进展”,实则就是踩着饭点来蹭饭。她每次来都毫不客气,吃得赞不绝口,恨不得把盘子底都舔干净。
“昊宇!这个红烧肉绝了!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比我妈做的都好吃!”静静塞得满嘴流油,毫无形象地竖起大拇指。
陈昊宇给她盛碗汤,语气嫌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眼里却带着笑意。
陈丽君看着静静夸张的吃相,再看看身边安静给她夹菜的陈昊宇,忽然觉得,这样养伤的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有爱人的悉心照料,有朋友的插科打诨,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时间仿佛被拉长,填充进了一种踏实而温暖的质感。
有时候,陈昊宇在厨房忙碌,陈丽君就搬个凳子坐在厨房门口,看着她忙碌的背影。系着围裙的陈昊宇,身上褪去了明星的光环,多了一种居家的、令人安心的气息。切菜时利落的哒哒声,炒菜时锅里滋啦作响的声音,还有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陈丽君会觉得,比起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她,眼前这个为她洗手作羹汤的陈昊宇,更让她心动。
“看什么?”陈昊宇偶尔回头,撞上她专注的目光。
“看你好看。”陈丽君笑眯眯地说,语气带着伤后特有的、一点赖皮的撒娇意味。
陈昊宇耳根微红,转过身继续炒菜,但嘴角的弧度却悄悄扬了起来。
这个因伤而起的“长假”,剥离了工作的繁忙和外界的热闹,将两人拉回到最日常的相处模式。它让陈丽君有机会看到陈昊宇沉稳、细腻、居家的一面,也让陈昊宇得以暂时卸下盔甲,享受一段纯粹属于生活和陪伴的时光。那些精心烹制的饭菜,不仅仅是营养和美味,更是无声的爱意和“有我在,别怕”的承诺。
窗外的杭州城依旧车水马龙,而这一方小小的屋檐下,时光缓慢,烟火温暖。养伤的日子还在继续,但因为有了一日三餐的陪伴和守护,再漫长的等待,似乎也充满了值得期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