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又是北大打来的电话,对方老师说虽然陈劲拒绝过他们,但认为陈劲是个优秀的好苗子,希望他还是能再考虑一下,然后拉踩隔壁清华;北大电话刚挂掉,清华又打来,一听前面北大已经打过了电话,清华招生老师忍住没有破口大骂,情绪激动地向父母介绍清华的各大专业,顺便再拉踩一下北大。
父母笑得合不拢嘴,陈劲只是淡淡一笑,自行出门透气。
其实他并不怎么关注结果。他享受了奋斗的过程,享受了正常人该有的程序,他很开心。最后的结果如何,他并不太关心。因为他已经像普通人一样,奋斗过,努力过。
但不是说结果就不重要。毕竟他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摒弃一切外部干扰奋力触及到的目标,他还是非常满意。
就算清北老师邀请得再热烈,陈劲早已在心里有了选择。
清华大学建筑系。
他请父母帮他填了志愿。
放榜那日,父母被亲朋好友缠着。作为事件主人公,陈劲却偷摸着,骑上自己的爱车,在路上蹬着踏板闲溜。
他并不打算去看红榜。那些东西都是给别人看的,对他自己毫无意义。
经过一个人身侧后,陈劲觉得那人有些熟悉,回头看了一眼,立即认出是罗琦琦,他停住车,罗琦琦才反应过来。
“嘿!”他下了车,语气轻快,心情很好。“就你一个人啊?散步?”
“是啊。”她快乐着,但陈劲却看出罗琦琦似乎在尽力忍耐着什么,微微皱眉,却听她说,“早上我去看榜了,恭喜你。”
他不在意地笑笑,又是想起了什么“我看到你上学期的成绩了,是不是很受打击,还在坚持吗?”“
罗琦琦情绪有些低落。她重重点了下头,“在坚持,不过,很辛苦,有时候都不明白自己在坚持什么。”
可能是最近看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陈劲有些感慨。“等你到了山顶时,就会明白,如果中途放弃,那么你就永远都不会明白了。”他停了停,又说,“千万别放弃!有了第一次放弃,你的人生就会习惯于知难而退,可是如果你克服过去,你的人生就会习惯于迎风破浪地前进,看着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其实影响非常会,会使你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罗琦琦像是有点没听懂,但还是点了点头。“对了,我想问你个问题,我听说你可以被保送进北大的,你为什么没有去?北大比清华好吗?
原来她也不知道。不过很正常,也没关系。“如果保送上北大,我只能读物理或者化学系,这两个专业我都不喜欢,我想读建筑,那当然是清华好啦。”
“这样啊,难怪你会学画画。”没什么隐秘的内幕,只是一个简单的人生选择。
“你家住哪里?好像不是住着附近吧?你打算一直走回去?”陈劲问。
“我喜欢走路。”
罗琦琦这个借口找的不怎么样。他注意到她眼眶微微有点红。
他装作没看见,继续笑着说:“那你慢慢走,我得回家了。”
他骑上车,还是放不下心,又问,“你确定你要走回去?要不要我送你一程?”
“不用了,谢谢。”
“再见!”陈劲也不强求。他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祝你大学生活愉快!”身后罗琦琦大声喊。
陈劲回过头,笑着朝她挥了挥手。语气中满是笃定。
“我在清华等你。”
——————
大学的生活比中学有意思的多。
这里是风云辈出,人才济济的清华。
这里不乏像他一样从小被称作“神童”的天才,也不缺老老实实凭借努力跃上龙门的普通人。
陈劲终于不再被当做另类。也终于不用再带上面具,充当别人学习的模板。他终于可以选择做自己。
他也终于明白,所谓天才,也只不过是脑子更好使一些的普通人罢了。
他们终究是人,而非神。
其他三个室友不是理科生就是工科生,陈劲一个半艺术的工科学子和他们关系不错,平时有机会还要约着一起上图书馆,打游戏,打乒乓球篮球什么的。
也是高三暑假,陈劲才开始学习篮球。在体育方面他却没天才光环的好运了,一个学期下来,陈劲的技术也只是勉强够格。
但他依旧完成了之前最想完成的事情,陈劲很高兴。
学校有了去香港中文大学交流的名额,陈劲作为优秀学生,被老师推选上去。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了一年,回来没多久又参加了交换生竞选,成功被推选前往欧洲当交换生。
经历了更多的风景,看见过更广阔的世界,突然发现有很多事其实没那么重要,陈劲心里的许多结都迎刃而解。就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的气质风度已经和当年迥然不同,按照罗琦琦的话,是“外露的锋芒全部转化为了内敛的自信”。现在的他,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着一种天然的而非刻意装出的淡定与从容。
今年暑假,陈劲难得回了一趟家。没过多久又收到高中老师的电话,请他回高中母校为准高三生做个演讲。他忽然想到罗琦琦假期前是高二,那么意味着她明年这个时候就已经高考完了,于是应下了老师的邀请,却发现自己跟高中一样,演讲稿依旧没有什么好准备的。
一中有为准高三生在暑假开始后一个星期内补习的传统,演讲就定在校内补习的最后一天下午。
已经是最后一天,学生都没穿校服,三三两两进入礼堂。陈劲看着那些本和自己是一届的学生,忽然有些感慨,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于是来到礼堂舞台的后台,和曾经认识的一些同学打招呼,和曾经的老师校长客气地寒暄。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陈劲穿着白色的衬衣、灰色的休闲裤,笑着走上大讲堂。
学弟学妹们都很热情。他的发言很简短,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就让下面的学生随意提问。
一个浓眉大眼,长相很英气的男生问了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清华好,还是北大好?”
他开玩笑地说:“清华的食堂比北大好很多,你们就是为了吃得好,也应该来清华。”
陈劲又笑看了一眼台下坐着的北大同学说,“当然,人不能只为物质而活,还要有精神追求。北大有未名湖,如果谈恋爱的话,还是北大更胜一筹。”
同学们都哄堂大笑。
他又应大家的要求谈了一下香港中文大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全英语的授课让学生听得又是好奇又是羡慕,有人举手问他:“去欧洲的大学做交流生难吗?”
“不算容易,有很多人报名竞争,也不算难,因为事在人为。”
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举手,问了一个很女孩的问题:“巴黎和电视上像吗?浪漫吗?”
“不只巴黎,威尼斯、希腊也很美,很适合情人去,这次是学习之旅,我非常希望将来能有一次爱之旅的欧洲之行。”
同学们又哄堂大笑,连校长和老师都没有反感地笑了。笑声中,同学们都有一种自己已经成年,不再是小孩子的感觉。
同学们又问了他很多问题,陈劲都幽默机智地回答了。
结束时,校长问他最想和师弟师妹们说什么。
陈劲望向台下坐着的学生,眼里都是向往纯真而一往无前。
这就是青春啊。
他终于找到了罗琦琦。她的眼里有着光亮,与他视线相撞后对他回以一个微笑。他心神微荡,似有所感,最后想了想,目光却还是望着罗琦琦的方向:
“我曾经和你们是一级,我认识你们中的一些人,也了解你们中的一些人,我想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请勇敢地飞翔出来!”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交流活动结束。同学们仍然不肯离去,各自围着自己感兴趣学校的师兄师姐请教。
陈劲和老师同学们打完招呼,应下了晚上的饭局邀约,走出大讲堂便看见罗琦琦双手插在牛仔裙的兜袋里,一边踢踏着步子,一边仰头望着远处。
蓝色清澈,白云悠然,阳光明媚,世界很精彩。
“罗琦琦。”
罗琦琦回头,陈劲快步上前:“嘿!”
“嘿!”
他和她肩并肩,沉默地走在学校的林荫大道上。因为是暑假,校园很空旷寂静,显得天特别高,风特别清,给人一种世界很辽阔的感觉。
陈劲笑问:“想好上清华,还是北大了吗?”
“大概哪个都不上。”
“为什么?”
罗琦琦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
“你如果既不想上清华,又不想上北大,你干吗那么用功?”
“我不知道。”
“你不可能不知道,是不想告诉我吗?如果这样,那就当我没问过。”
罗琦琦摇摇头,认真想了一会,说:“我从高一开始认真学习,刚开始时为了别人,好像是替别人实现心愿,可慢慢地,我自己开始享受学习过程的辛苦和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让我改变了很多。”
陈劲凝神听着:“哪些改变?”
罗琦琦认真回答:“外人看着只是一个女孩从学习不好变成了年级第一,可我自己知道,我的性格有更大的变化。我现在站在任何人面前都很自信,比如,以前,如果看到你,我就会下意识地觉得你所做的事情我不可能做到,我会告诉自己,你和我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可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做到,如果我没做到,只是我不想或我没努力。”
陈劲觉得她这两年来的变化真的很大,思想也变得越发成熟。更重要的,是她由内而外地愈发自信了。
他点点头说:“我们从出生起,就在不停地重复着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人。一种人通过辛苦地努力付出收获成功,长此以往,越来越愿意努力,越来越成功,所以他的世界是乐观的;另一种人想要成功,却又懒惰于付出,只能收获失败,长此以往,越来越不肯努力,越来越失败,所以他的世界是悲观的。学习看着简单枯燥,可毕竟占据了生命的十几年时间,在付出与收获的过程中形成的积极乐观气氛的性格比成绩本身对人生影响大。”
“嗯。”罗琦琦点头,“在我小的时候,当我想起未来,我会很迷茫,很没自信,我不知道我将变成什么样子的人,我的人生会怎么样,现在,我仍会困惑,但是,我不害怕未来,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努力,我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可以变成自己想要变成的人。”
陈劲笑起来:“你也说刚开始只是为了别人在好好学习,后来,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为自己,你享受着付出努力和收获成功,动机的改变已经表示了理想的改变,其实,上不上清华北大根本不重要,那只是刹那的荣耀,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罗琦琦没说话,但陈劲明白她已经完全认同他的说法。二人已经走到林荫道的尽头,都停了脚步,回看向红色的大讲堂。
道路两边的白杨树高耸入云,天瓦蓝,云洁白,树翠绿,有同学三五成群地走着,年轻的眉眼,飞扬的笑声。
陈劲问:“看到了吗?”
他相信罗琦琦明白指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一幕,而是指我们前方正年轻精彩的世界,她点点头:“看到了。”
张骏和另外两个女生有说有笑地走过来,快到陈劲和罗琦琦近前时,才看到站在拐角处的二人。
陈劲认出其中一个女生正是刚才向他提过问的。那个女生好奇地打量罗琦琦和他,眼中隐有羡慕;另一个女生却是不屑地转过了头,可她的不屑满是底气不足。
陈劲向张骏打招呼,张骏笑着停下脚步,和他客套了几句,却没有看过罗琦琦一眼。
等张骏一行人走后,罗琦琦和陈劲道别:“多谢你。”
陈劲察觉到了她的失落,在张骏来之后。他皱皱眉,没问更多,但心里却有些莫名不爽,表情上却还控制着得体的微笑,语气也还正常。
“不客气,希望明年九月我能在清华园请你吃饭。”
罗琦琦点点头,算是默认。她笑了笑,朝教学楼走去。
——————
又一次见到罗琦琦,是她以全省第五的成绩成功报考上清华,正式步入清华校园,成为他学妹的时候。
他在接待口等她,她在清华园门口久久停驻,最后她走过了那道有着百年历史的门,微笑着望向等待她的陈劲。
“好久不见。”她笑着道。
“清华欢迎你。”他接过她的行李,微笑回应。
——————
罗琦琦就读于清华的经管学院,与陈劲现室友宋翊还是同班同学。他们现在的寝室四人,宋翊,陈劲,袁大头和王帅,其他三个都是入学新生,但年龄大差不差,性格却出奇合拍,没隔几日竟混成了勾肩搭背好哥们,当然有些时候这个“哥们”里还要带个罗琦琦。
罗琦琦也有了自己新的朋友,当然很多时候也和他们一起行动。袁大头和罗琦琦的室友,法律系的张蔷是高中同学,一到大学大头就对人家进行激烈的追求,结果没想到张蔷还真同意了,罗琦琦有时候看着这俩人你侬我侬就开始调侃,看,恋爱的酸臭味。
因着大学根本没抱谈恋爱的想法,宋翊和女生基本没什么接触,罗琦琦就是例外。毕竟是陈劲老乡兼高中校友,平日处事活泼,不像个女的更像只兔子,宋翊与罗琦琦关系尚可。
但不知道宋翊是从哪打听来的消息,陈劲竟然在没跳级前小学和罗琦琦是同桌,这些年也对罗琦琦颇有照顾,于是某一天,宋翊贼兮兮拷问陈劲与罗琦琦的关系,得到了陈劲一个脑瓜崩。
“关系你个大头鬼,闲了我陪你去打球。”
即使陈劲自己都不太相信“没什么关系”——至少他单方面。
但他为了避免更多麻烦,学着宋翊一般尽可能少接触其他女生,按照袁大头的话,是“所有姑娘都是浮云”。
当然罗琦琦不算。因为她在宋翊眼里都不算女的。这当然不是指生理上的性别,陈劲觉得他想表达的是跨越了性别之间的友谊。
当然宋翊一个死脑袋理科男,个人的表达能力不咋地,反正罗琦琦听了那话后愣是把宋翊凉了一个月之久,连带着陈劲一起。
陈劲觉得自己很冤枉,却又不敢往火上撞。于是和宋翊老老实实在罗琦琦气消得差不多时摁头认错。
宋翊大三那年,陈劲大五。因为清华建筑系本科要读五年,所以当同级大多数学生都毕业时,陈劲还在清华“留守”。
那会子宋翊迷上了踢足球,天天别着陈劲他们。陈劲其实不怎么会踢,但奈何兄弟盛情邀请,他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罗琦琦那天没什么事,在场边和张蔷等边看他们踢球边闲聊。
结果陈劲果然不负他“初学者”名号,一个大脚踢偏了,球砸到了一个站在球场边的小师妹头上,小师妹当时就被砸得坐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