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莉娜工作室 - 辩论赛前夜】
工作室里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能量饮料和金属加热的特殊气味。这里是「光帆定位」和他的“队友”们——都是莉娜更早时期创造的迭代器——为即将到来的“古人杯高阶逻辑辩论赛”做最后准备的地方。
光帆定位站在中央的全息投影台前,白色的体肤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耀眼。他那不对称的天线——左侧两根短粗的、右侧带关节和四角星的天线——微微调整着角度,快速扫过流动的数据瀑布。蓝色的眼白中,灰色的瞳孔聚焦而锐利。
“「数据深潜」队的核心论点必然建立在‘资源有限性’的绝对预设上,”光帆的声音清晰、快速,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但他们去年输就输在忽视了迭代器群体协同带来的非线性增长可能性。‘破晓’,你负责正面驳斥他们的预设,用第三扇区的历史数据,要快准狠。”
一个代号「破晓曙光」、天线如同展开羽翼的迭代器点了点头,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
“‘星图绘者’队喜欢玩概念嵌套,”光帆转向另一个队友,一个代号「经纬刻度」、天线类似精密罗盘的迭代器,“他们的弱点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自洽但脱离实际。你盯住他们的二辩,每次他开始绕圈子,就用最直白的现实案例打断他,逼他回到具体问题。”
“明白。”「经纬刻度」沉稳回应。
光帆定位有条不紊地分配着任务,他的分析精准,策略极具攻击性。尽管他是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但他更先进的运算核心和这种与生俱来的、强势的调度能力,让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实际上的战术核心。队员们也习惯了听从他的安排,毕竟这能带来胜利。
“嘿,小光帆,”「破晓曙光」忙里偷闲,调侃道,“战术布置得这么凶,到时候可别在莉娜博士面前又紧张得只会报数据啊。”
光帆定位的灰色瞳孔瞬间闪过一丝恼怒,右侧天线的四角星都不自觉地收缩了一下:“我的汇报能力无需质疑!还有,不准叫我‘小光帆’!”他语气强硬,但细微的肢体语言暴露了他对此类调侃的不自在。他确实更擅长处理工作事务,一旦涉及更私人或情感化的交流,就会显得有些笨拙甚至焦虑。
“行了破晓,别逗他了。”「经纬刻度」打圆场,“光帆,莉娜博士刚才通讯,让你结束后去她私人实验室一趟。”
听到莉娜的名字,光帆定位的情绪明显平复了一些,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知道了。你们继续优化论据结构,我回来后再做最终模拟对抗。”
他离开工作室,穿过走廊,来到莉娜的私人实验室。这里比工作室安静得多,只有设备低沉的运行声。
莉娜博士正站在一个复杂的仪器前,眉头微蹙,看到光帆进来,她露出一丝疲惫但真实的微笑:“光帆,你来了。比赛准备得怎么样?”
“一切顺利,莉娜博士。”光帆定位站得笔直,语气恭敬,“我们有信心获胜。”他顿了顿,补充道,“您交给我的,关于冷冻舱能源回路稳定性的辅助计算,我也完成了初步优化,效率预计能提升百分之二点七。”
“很好,你总是这么可靠。”莉娜赞许地点点头,走到他面前,像对待一件得意的作品一样,轻轻调整了一下他深蓝色耳机的位置,这个亲昵的举动让光帆的核心运算频率都微微提升了一点。“这次比赛很重要,可能是……最后一次大型活动了。”莉娜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最后一次?”光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
“嗯,‘大静谧计划’推进很快。”莉娜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看着光帆,眼神有些复杂,“光帆,以后……你要好好协助维护系统的运行,知道吗?这很重要。”
“是,莉娜博士。我会确保一切都在最佳状态,等待您的回归。”光帆定位认真地回答,他理解的任务就是如此——高效、完美地执行,直到古人归来。他并未深入思考“以后”的真正含义,以及对“设施”而言,“最佳状态”意味着什么。
莉娜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好好准备比赛。我相信你。”
离开实验室,光帆定位的心情混合着即将面临挑战的兴奋和对莉娜那丝异常情绪的轻微困惑。他回到工作室,重新投入热火朝天的备战中。他和队友们争吵、磨合、演练,偶尔被调侃得气急败坏,又迅速被共同的目標拉回正轨。
他们是一个团队,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努力。光帆定位沉浸在这种被需要、能发挥所长、甚至能带领团队走向胜利的感觉中。这让他暂时忘却了因古人逐渐消失而产生的隐隐不安,也让他对那个即将到来的、被描绘成“光荣任务”的漫长待机期,抱有某种程度的、基于职责感的期待。
他并不知道,这喧闹而专注的备战之夜,将是他们这个小小团队最后的辉煌。当最终的沉睡指令下达,当工作室的灯光次第熄灭,只剩下他一人时,那种被托付重任的“荣耀感”,才会在冰冷的寂静中,逐渐显露出其孤独而残酷的本质。而他所依赖的莉娜博士,早已在冷冻舱中沉沉睡去,留下的只有一道模糊的指令和一个看不见尽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