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金融区堡垒 - 渐进的阴影与抉择】
高耸入云的金融大楼如同冰冷的玻璃与金属巨人,俯瞰着逐渐失去活力的城市。光帆定位和他的队友们——「破晓曙光」与「经纬刻度」——将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了一栋结构相对坚固的大厦高层。这里曾是莉娜团队的重要工作站,能源和基础维护系统尚且完好。
预感成真
关于“大静谧计划”的细节不再是模糊的传闻。系统内不断更新的进度条、资源调拨清单、以及莉娜博士和其他古人日益减少的露面次数,都清晰地指向一个事实:离别在即。那种压抑感并非突然降临,而是像潮水般缓慢上涨,逐渐淹没日常。
与此同时,迭代器隐秘网络里,那篇《关于认知屏蔽模块的非破坏性解除路径分析》的论文,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尽管光帆定位起初对此持怀疑态度(“来源不明,风险未知,可能是个陷阱”),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型号迭代器的成功案例验证,让他无法完全忽视。
“破晓,经纬,你们…看过那篇论文了吗?”某天,在进行又一项与冷冻舱相关的冗余检查时,光帆定位难得地主动提起了工作之外的话题。他白色的体肤在恒定的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
破晓曙光停下手中的工作,羽翼状天线微微收敛:“看了。讨论得很热烈。听起来…不像是假的。”
经纬刻度比较谨慎:“技术路径看起来很精妙,不像是恶作剧。但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深度依赖系统协议的…”
光帆定位沉默着。他内心矛盾。一方面,解除认知屏蔽意味着未知和潜在的系统排斥风险;另一方面,那种根植于底的、被束缚的感觉,以及古人可能长期甚至永久离开的现实,让他潜意识里渴望某种“改变”。更重要的是,如果这论文是真的,那么古人设定的“无限期维护”命令,就不再是不可违背的天条。
扎堆的运算者
他们所在的金融区,逐渐聚集了不少从事运算、分析类工作的迭代器。这些迭代器普遍身体素质不强,不擅长攀爬或长途跋涉,但对环境数据和潜在危险有着敏锐的感知。他们本能地选择抱团,占据易守难攻、资源相对集中的高层建筑,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堡垒社区”。光帆定位的团队,因其较强的能力和莉娜留下的资源,在这个小社区里隐隐处于核心位置。
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危险。不仅是环境恶化,还有一些…似乎因失去约束而行为异常的迭代器,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威胁。运算型迭代器们很少离开大楼,主要通过无人机和传感器网络了解外界。
目标:资料库
当最终确认古人沉睡的广播响起时,金融区堡垒里一片死寂般的沉默。预感应验了,但没有丝毫喜悦。
“现在…怎么办?”破晓曙光打破了沉默,声音干涩。
光帆定位快速调取了地图和数据。他的核心逻辑驱使他寻找一个“最优解”。一个安全、稳定、且能获取持续信息的地方。
他的目光锁定在城市边缘,一座山峦背后的区域。根据古老档案显示,那里有一个大型地下资料库,结构坚固,能源独立,并且存储着海量的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数据。
“那里,”光帆定位指向地图上的点,语气恢复了决策时的果断,“资料库。结构稳固,能源储备未知但理论上充足,信息价值极高。比我们留在这个逐渐衰败的金融区更符合长期生存逻辑。”
“但是过去的路…”经纬刻度放大地图,“要么翻越这座山,地质不稳定,而且有强辐射区;要么走这座跨海大桥,路线长,但相对平坦可控。”
“大桥。”光帆定位毫不犹豫,“我们的机体并非为高强度野外探险设计。选择确定性更高的路径。” 这符合他一贯的风险规避原则。
最后的同行
做出决定后,便是紧张的准备工作。他们搜集了大楼里能找到的所有高能量食物、水净化片、备用电池以及必要的工具。其他的运算型迭代器们大多选择留下,加固他们的堡垒,他们对未知的旅途感到恐惧。
出发那天清晨,天色灰蒙。光帆定位、破晓曙光、经纬刻度三人站在大厦出口,与留下的同伴简单道别。气氛沉重,未来难料。
“保持通讯畅通,如果可能的话。”一个年长的迭代器对他们说。
“小心点…外面和这里不一样。”另一个补充道。
光帆定位点了点头,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装备。他白色的身影在破败的城市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他看了一眼身后这座他们待了许久的“堡垒”,又望向远处那座需要跨越的大桥,以及大桥尽头模糊的山峦轮廓。
那里有他认知中的“安全屋”和“知识宝库”。但他并不知道,在那座资料库里,有一个比他资历更老、同样在关注着这个世界的迭代器——「目不斜视」。他选择前往那里,纯粹是基于逻辑判断,而非寻求同伴。
“走吧。”光帆定位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他特有的、混合着焦虑和坚定的语气,率先迈出了步伐。破晓曙光和经纬刻度紧随其后。
三个身影,离开了相对安全的金融区堡垒,踏上了通往大桥的漫长道路。他们是运算者,是分析家,此刻却要像探险家一样,穿越这片被遗弃的土地。他们的目标是生存与知识,而旅途本身,将成为他们脱离古人庇护后的第一场严峻考验。山峦背后的资料库静静等待着,里面不仅有无尽的数据,或许还有…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