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和金帐汗国边境地区,周王朝并州雁门郡下辖的一个山寨中,王均作为马邑城的一个守城兵士,也参与了这次新的雁门郡郡守袁山松带队进山剿匪。
此时正值交战末尾,王均在山寨一处隐蔽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地窖,王均下了地窖,只见里面黑洞洞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取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一点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亮起,借着这点光亮,王均找到的按在墙上的烛台,用火折子点亮烛台,地窖的情况瞬间明了,空间很大,地窖最东边是一墙的各种神像,一张红木的大供桌摆在神像面前,北面一个大书架,上面摆放的全是各种的刀法秘籍,南面则是武器架子,却是各种各样的制式兵器,无一例外全是各种刀或者是刀的衍生武器,王均在供桌上拈了几柱香,恭恭敬敬的对着满墙的神像拜拜了拜,转身从身上取出一件大布包,将北墙书架上的各种秘籍装了起来,背在背上,王均刚要出去,却是在南墙不知道误触了什么机关,只听轰隆一声,南墙露出了一个通道。
王均举着火折子,走进通道,没走几步,空间豁然开朗,房间正中间屹立着一尊大佛,大佛前方的蒲团上,却有着一尊枯骨,枯骨旁边放着一把三尖两刃刀和一条银锏,那刀如何:
“金神起持水火齐,煅鍊阴阳结精锐。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锤股为砺。一千七百七十锋,脊高体狭刀口洪。龙飞蛟化岁月久,阮师旧物今无踪。呱哇绣镔柔可曲,东倭纯钢不受触。贤侯示我西番刀,名压古今《刀剑录》。三尖两刃圭首圆,剑脊䵝䵝生黑烟。朱砂斑痕点人血,雕青皮软金钩联。唐人宝刀誇大食,于今利器称米息。十年土涮松纹生,戎王造时当月蚀。平章遗佩固有神,朱高固始多奇勋。三公重器不虚授,往继王祥作辅臣。”那条银锏又是如何:
“寒铁坚硬铸成双,舞动起来震天响。临敌之际锏横空,威风凛凛不可挡。碎甲裂盔真英勇,定乾坤靠勇与谋。”
王均又在那具枯骨胸前,找到了两本秘籍和一封信,秘籍是二郎刀法和秦家锏法,信的封套正中署名“大周翼国公左武卫大将军赤面将军秦戍宝遗书”,王均仔细的看完信,在枯骨面前跪下磕了几个头:秦将军,你被奸贼陷害,沦落至此,病死卧榻之上,一身武艺却无后人可传,留下遗憾,如今小子找到将军遗骨,又得将军所著的刀法和锏法,小子就是将军的徒弟了,师父放心,徒儿既然得了神兵利器与武功秘籍,必然让这世间再现将军威名。王均说完又磕了几个头,将遗骨包好,背在身上,将三尖刀和银锏拿好,又原路返回,回到地面上正值打理战场,王均趁乱找了一个跟他有九成像的尸体,换了衣服,又胡乱取了些金银珠宝,才背着遗骨和刀法秘籍偷偷下山了。
时间过了三四日,王均出了马邑之地,沿着小路进了山里,正值又渴又累,王均抬头一看,一处红墙在山林里很是显眼,王均心想:此处不是道馆就是佛寺,庙宇。心里正想着,却是已经来到庙前了,用力推开嘎吱作响的铁门。这里蛛网遍布,灰尘如雾气般四散在空气中,想必定是有数十年无人往来。抬头看去,却是关帝神庙,牌匾金漆剥落,十分破败,进了庙来,王均呼喊几声,却是无人回复,走进主殿,将秦将军遗骨和武器放置供桌上,简单将主殿打扫一下,拈香拜了拜关羽神像。
数日后,王均将关帝庙收拾的利索干净,在后院将秦舒宝将军的遗骨埋葬,只是简单的用木板立了碑,又去山下买了些日用品和些吃食,王均就开始了长达两年的隐居生活,两年的时间里,王均日日夜夜都在苦练武艺,却是有了秦戍宝的几分风采。
这一日,庙外进来几个年轻的人,王均看他们所穿衣服,便是感觉几个人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弟,手上又有着武器。
王均擎着三尖刀,背着一对银锏从关帝像后面转出来,几个年轻人看到后瞬间戒备起来,皆是刀剑出鞘。王均拿着武器拱拱手问道,不知几位兄弟们如何来我这深山老林的小庙?
几个人对视一眼,为首的那个也拱拱手“这位兄弟,我等皆是过往旅客,如今天色已晚,我等想借个宿。”言罢从怀中取出几个银锭,“些许银两,不成敬意”王均则是收了架势“无妨,既是借宿,诸位随意,后院有厢房可住,就是无有被褥,也有厨房可做吃食,若有马匹可放到前院左手的马厩中,草料却是你们自己解决”为首的那个人拱拱手“多谢兄台,在下李峥祁,是鄂国公李恭的幼子,我善使一柄九凤朝阳刀,我父忠心赤胆,却被奸臣诬陷,皇帝将我一家四十余口全部下狱,我跟朋友出来游玩躲了一劫”又指着旁边的几个人“黑壮的叫高锋铧,是前朝擎锋将军高振铭的独子,一条镔铁棍使的好不厉害,白衣服的姓姜,名重安,是三国姜维的后人,一条绿沉枪加上祖传的枪法,好不威风,黑衣服的叫阿史那贺朝,是辽东道行军总管阿史那贺鲁的次子,一对骨朵儿也是虎虎生威,还未请教兄弟名讳”王均“原雁门郡郡守袁山松手下旗牌官,翼国公秦戍宝的徒弟”
一夜过去,几个人年纪相仿,又是投机,在李峥祁的提议下,四个人在关帝庙内拜了把子,做了结义兄弟,四个人按照年龄排序,王均二十五年纪最大,姜重安二十三做了第二,阿史那贺朝二十一行三,李峥祁二十,年纪最小,做了第四。
古寺的钟声悠悠回荡,残阳的余晖洒在斑驳的院墙上。关帝殿前,香烟袅袅,四人并排跪地,身后是庄严肃穆的关帝像,俯瞰着这一切,仿佛在见证他们的誓言。
四个人异口同声在关帝面前许下誓言: 我等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却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从今往后,以义字为先,相互扶持,护彼此周全。若有背叛,人神共愤,不得好死!
若知事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