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叶二帝在一番深思后,终于达成了共识。他们明白,若要复活,这个世界必须晋升至完美世界的等级。然而,眼前的混沌区域已然耗尽了潜力,无法再推动世界进一步升华。若是停滞不前,两人将只能徘徊于虚无之间,被其逐渐同化,直至彻底湮灭——这与真正的牺牲又有何异?为求一线生机,也为能与亲人挚友再度相聚,更为守护宇宙众生的未来,他们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倘若继续固执留下,不仅意味着自私,也等于亲手断送了所有希望。虽然投靠伏羲、融入洪荒会导致他们的世界成为洪荒的附属,但至少这样可以确保它的延续。更何况,加入洪荒,并不代表就此屈居人下;以他们的资质与悟性,纵使身处陌生天地,修炼之路也绝不会逊色于他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经无数残酷斗争的洗礼,他们早已淬炼出坚韧的心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一旦踏入环境更优越的洪荒,非但不会受制于人,反而可能因此获得飞速成长,迅速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既然众生都已同意,那么便无需后悔,剩下的唯有对新世界的期待。毕竟,玄黄修士们的画风实在是充满张力:不是莽撞地冲锋陷阵,就是在奔赴战斗的路上。这种直率而热血的生活方式,虽显得鲁莽,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鲜活。相较于当前死气沉沉的局面,那里的冒险氛围无疑令人心潮澎湃。对于荒叶二帝而言,这样的转变未尝不是一次蜕变的契机。
伏羲带走玄黄大千世界的方式其实并不复杂。思索片刻,他最终选择了第二种办法——将整个世界收入掌中的混沌域。这个方法不仅最为迅捷,效率也远胜其他手段。没有丝毫犹豫,伏羲退出了玄黄大千世界,踏入深邃的混沌区域。随着他的现身,亿万丈的庞大真身缓缓浮现,气势如渊海般浩瀚。伏羲双手结印,施展出自己无上神通“掌中混沌”。只见他抬手一掌按下,那只覆盖天地的巨手瞬间无限膨胀,如同一片遮天蔽日的苍穹,直接笼罩住整片玄黄大千世界。下一刻,磅礴的空间之力从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宛若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包裹住这个世界。在空间之力的压迫下,原本辽阔无垠的世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最终被纳入伏羲掌心之中的一方中小型混沌域内。
这一片混沌域虽不算广袤,却足以稳妥地容纳玄黄大千世界。完成了这一切后,伏羲并未急于离去,而是转身再度没入混沌之海深处,开始悠然游历起来。与使用时空道标或航道迅速返回洪荒不同,伏羲这一次选择了更为随性的路线。原因很简单,玄黄大千世界仍需进一步晋升,而伏羲也打算尽量帮助它达成蜕变。如果能在沿途顺手收集一些价值较低的大千世界本源,未尝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于是,伏羲漫步于浩瀚的混沌之海,逐个探查那些散布其间的混沌区域。每一处混沌域,都蕴藏着数不清的小型世界,而这些世界的本源资源正是伏羲所需要的。他心中暗自思忖:既然如此,此行倒也可称得上收获颇丰了。
倘若发现了新的混沌域,首要之事便是探查此地的潜在价值。若价值非凡,便暂且驻足观察;若价值平平,便可直接将其收纳,转化为世界本源,为玄黄大千世界的晋升添砖加瓦。伏羲于混沌之海中游历已逾百万年。莫看岁月漫长,伏羲行进速度却丝毫不慢,他乃混沌境界的强者,一步迈出,便是无量量个大千世界之遥。当然,在浩瀚无垠的混沌之海中寻觅新的混沌域绝非易事,这也正是伏羲行速如此之快的缘由。伏羲亦感无奈,历经一百多万年的探寻,竟未能寻得第二个混沌域。看来,漫无目的地在这无边混沌之海中寻找混沌域,难度极大,全凭气运。气运佳者,或许能轻易得见;气运差者,恐终生无望。若在途中遭遇混沌虚空巨兽,则危险悄然而至。一旦碰上这等恐怖巨兽,通常仅有两种选择:其一,尽快逃离,越快越好;其二,自身实力足够强大,便毅然上前将其斩杀。毕竟,一头混沌虚空巨兽价值颇高,其本源至少等同于完美世界级别的本源。若伏羲能斩杀一头混沌境界的混沌虚空巨兽,玄黄大千世界晋升所需的资源便有了着落。只是,遇到混沌虚空巨兽的几率同样微乎其微。
混沌之海浩瀚无垠,要在其中偶然遇上混沌域,甚至遭遇混沌虚空巨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契机终究还是降临了。这一回,伏羲出门似乎格外受命运眷顾——在漂泊了一百五十万年后,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片特殊的混沌域。这片混沌域能让他感到熟悉,并非没有原因。它竟带着一丝玄黄混沌域的气息。伏羲顿时心中一凛,立刻明白过来:这片混沌域距离玄黄混沌域并不遥远!而且,它的隐匿性令人惊叹,宛如潜伏在黑暗中的毒蛇,若非伏羲细致探查,根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事实上,伏羲的寻找从一开始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早在玄黄大千世界之时,他就翻阅过那个世界的历史,也深入研究过那场席卷一切的世界入侵战争。那段记录中挥之不去的黑暗气息,正是源自于这个混沌域。而如今,伏羲凭借这股气息,成功锁定了这个隐藏至深的黑暗混沌域。更让伏羲始料未及的是,玄黄大千世界的宿敌,竟是他们的“邻居”。没错,在他看来,玄黄混沌域与这片黑暗混沌域,恰如混沌之海中的一对双子混沌域,彼此毗邻,却又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