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大神讲道,堪称一场旷世盛事。他出身高贵,乃是混沌魔神中最强大的存在,甫一降生便已臻至混元大罗金仙的境界。因此,面对境界较低者,他往往不过多赘述。对于大罗金仙以下的修行者,他也仅是简略提及罢了。在他眼中,那些低阶修士的修为如何,只需一眼便能洞悉。凭借高屋建瓴的见识,盘古大神甚至能根据每个修士的特点,将其神通道法加以改良,使之更为契合自身。这正是源于他对天地大道超凡入圣的理解。从大罗金仙起,盘古大神一路讲到突破大道境界。而每讲到一个重要境界的突破之法,他都会给出两种最快的途径:其一是游历世界,放空心神,体悟众生百态,再将这些感悟内化于心,从而稳步提升修为。然而,这种方式属于循序渐进的成长轨迹,所需时间漫长,适合愿意沉淀自己的修士。其二则是生死大战——要知道,生死之间不仅有大恐怖,更有大机缘。唯有熬过那极致的恐惧,方能让修炼速度骤然加快,悟性也会随之攀升。但这种方法危险重重,若非气运逆天的绝世天骄,最好还是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前行。否则,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盘古大神讲道之际,言语温和而循序渐进。他着重讲述了突破天道境界与混沌境界的要诀,毕竟洪荒中的高层大多停滞于混元大罗金仙或天道境界之间。如今,洪荒世界的巅峰强者自然是盘古大神,其屹立于大道境界,俯瞰众生。紧随其后的是伏羲与女娲,二人都已臻至混沌境界的巅峰。再往下,则是后土、鸿钧、罗睺三人,皆为混沌境界初期的佼佼者,已达巅峰极限。至于天道境界的强者则数不胜数:诸如杨眉、阴阳、五行、乾坤等古老魔神,以及天道六圣、地道五位圣人和人道三圣,皆盘踞于天道初期到巅峰的各个层次之间。至于混元大罗金仙的数量,更是繁多。洪荒百族之中,排名前五十的种族或多或少都有几位混元大罗金仙坐镇。而位列前五的强大族群,此类强者更不少于十人。在百族的排名之中,位居首位的当属人族,人道的主要主角之一;其次是巫族,地道的重要代表;第三则是妖族,天道所钟的族群;第四为上古魔族,其威势凌厉;第五为上古龙族,尊贵非凡;第六为凤凰一族,熠熠生辉;第七为麒麟一族,神韵凛然;第八为星兽族,神秘莫测;第九为灵族,天赋异禀;第十为幽冥鬼族,阴森诡谲。至于此后的一些族群,则并无明确的排名。毕竟,这些属于二流乃至三流的种族,彼此之间争斗不休。今日此族位列前茅,明日或许便被其他种族取而代之。因此,排名的波动极大,难以固定。故此,唯有这十大族群堪称稳定,亦是洪荒世界真正的中流砥柱。
随着盘古大神的讲述渐入深微,洪荒众生的面上纷纷显露出茫然之色。混元大罗金仙虽已掌控一条大道法则,可在盘古所阐释的境界面前,却显得如此渺小。天道境需悟透十条以上法则,混沌境则至少需通晓五十条法则,而要踏入那传说中的大道之境,则必须明悟三千大道法则,并从中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法则,方能真正达成飞升。这便是为何大道之境亦被称为创道之境——唯有开辟己身之道者,方可触及此境。然而,在盘古大神尚未踏入这一无上境界之前,整个洪荒世间甚至并未存在“大道”二字。这一境界,是盘古以绝世之资独自开创、自身登临的领域,更因此定义了整个洪荒文明对极限的认知。此时此刻,能够勉强跟上盘古讲道速度的听者寥寥无几,除了伏羲、女娲、后土、鸿钧与罗睺五人外,其余众修即便已达天道或混元大罗金仙境,依旧如坠云雾,难以窥其堂奥。当盘古提及突破至大道之境的方法时,全场静谧无声。唯伏羲与女娲两人目光炯炯,似有所感。作为当前最有望迈入大道的佼佼者,他们深知其中玄机。据盘古所言,突破大道之境有两种途径:其一,得天地人三道的认可,成为圣人,并被授予一条大道之主的权柄。然而由于洪荒晋升为永恒真界,原本的大道已然隐没,先天三千大道均匀融入天地人三道之中。如今,每一道皆蕴含千条法则,唯有获得三道赋予掌控大道的权限,修士才能骤然跃升至大道之境。但此路代价巨大,成功者最终将化为三道的傀儡,失却自我。这样的晋升方式,连盘古都极为不齿,认为不过是为了资质不足、无法自行创造道路的庸才准备罢了。在场众人闻言,心中惊骇交加,而伏羲与女娲却彼此交换了一眼复杂神色,似乎已经隐约窥见前方的荆棘与辉煌……
盘古大神所推崇的突破之法,并非拘泥于先天三千大道,而是另辟蹊径,开创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全新大道。盘古虽也修炼三千大道,但他真正的强大,却源于那条由他自己创造的大道——一条凌驾于三千大道之上、融合万法之力的至高“力之大道”。这一创举不仅让他超脱了既有的规则束缚,更奠定了他无可匹敌的地位。放眼当下,能够走出属于自己创道之路的,除了盘古,仅有伏羲与女娲两人。事实上,从一开始,他们便已在摸索自己的道路,只是缺少明灯指引,步伐略显迟缓。伏羲以阴阳五行、时空命运、因果轮回为核心,将这些元素融会贯通,最终凝聚为自己的“太易大道”;而女娲则围绕阴阳四象、生命造化、轮回生死,铸造出属于她的“无量大道”。这二人所走的道路,与盘古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样是在超越先天大道的框架中寻求极限突破。因此,当盘古提到谁最有希望达到大道境界时,他毫不犹豫地提到了伏羲与女娲。至于其他人,相较之下则尚存差距,难以企及这般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