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十八路诸侯讨董联盟因孙坚匿玺背约而分崩离析,天下再度陷入混战。袁绍,这位出身名门、曾为盟主的豪杰,回到冀州后,野心愈发膨胀,将目光投向了富庶的幽州,打起了公孙瓒的主意。
公孙瓒,字伯珪,为人刚猛,作战勇猛,麾下白马义从更是威震塞外。他与袁绍之间,本就因争夺地盘素有嫌隙。袁绍见诸侯联军已散,无人制衡,便暗中集结兵马,准备突袭公孙瓒。
一日,袁绍亲率大军,趁着夜色,悄悄向公孙瓒的驻地进发。公孙瓒毫无防备,当袁绍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营中顿时大乱。公孙瓒匆忙披挂上马,指挥士兵抵抗,但仓促应战,局势十分不利。
就在公孙瓒陷入困境之时,一员小将挺身而出,正是赵云,字子龙。赵云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姿颜雄伟。他手持长枪,胯下白马,如同一道白色闪电,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无人能挡。赵云所到之处,袁绍的士兵纷纷倒下,他的英勇表现,暂时稳住了公孙瓒军队的阵脚。
然而,公孙瓒虽见赵云勇猛,却因自身刚愎自用,对赵云心存疑虑。他心想,这赵云不过是新近投靠,来历不明,今日如此拼命,莫不是有什么企图?再加上身边一些小人进谗言,说赵云可能与袁绍暗中勾结,故意先立战功,再里应外合。公孙瓒听后,竟信以为真。
战斗结束后,公孙瓒不但没有嘉奖赵云,反而对他横加指责,怀疑他作战动机不纯。赵云满心委屈,他本是怀着一腔热血,投奔公孙瓒,想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保境安民,却遭此误解。他向公孙瓒极力解释,自己一心为主,绝无二心,可公孙瓒根本听不进去。
最终,公孙瓒下令将赵云逐出军营。赵云无奈,只得收拾行囊,黯然离去。他望着公孙瓒的营地,心中满是失望,长叹道:“本以为公孙将军是明主,可如今看来,却是如此昏庸,我赵云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袁绍这边,虽然此次偷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占领了公孙瓒的一些地盘,但也损失不少兵马。他深知公孙瓒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卷土重来,于是也在积极整军备战。
而赵云离开公孙瓒后,在江湖中四处漂泊,心中却始终渴望能遇到一位真正的明主,能让他一展抱负,拯救天下苍生。他听闻刘备仁义之名,心中暗暗留意,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与刘备相见。
赞诗
本初偷袭起刀兵,公孙慌乱险象生。
子龙救主显英勇,却遭猜忌被逐行。
明主难寻心怅惘,奸雄争霸意纵横。
且看风云多变幻,英雄何处把身凭。
刘备与岳飞等人,在离开洛阳后,四处辗转,也听闻了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争斗,以及赵云的遭遇。刘备心中感慨:“这乱世之中,多少英雄豪杰被埋没,实在可惜。若能得赵云相助,我等大业可成。”岳飞也点头道:“刘将军仁义之名远扬,若能与子龙将军相遇,定能将其招致麾下。”
在这混乱的局势下,各方势力不断角逐,刘备等人又将在何处安身立命?赵云又能否与刘备相遇?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