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董卓在长安的暴行愈发猖獗,不仅鸩杀何太后、淹杀弘农王,还对朝中大臣肆意打压、杀戮,朝堂上下人人自危。然而,就在这一片恐怖的氛围中,仍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欲除董卓,此人便是越骑校尉伍孚。
伍孚,字德瑜,为人正直,心怀汉室。他见董卓祸乱朝纲,残害皇室,心中悲愤难平,暗暗发誓要为汉室除去这一大害。伍孚深知董卓武艺高强,且身边护卫众多,行刺绝非易事,但他毫不畏惧,精心筹备。
伍孚特制了一把锋利无比的佩刀,将其藏于衣袖之中,时刻等待着时机。一日,董卓召见伍孚商议要事。伍孚知道,机会来了。他强压心中的紧张与激动,整理好衣冠,前往董卓府中。
来到董卓府,伍孚见到董卓,行礼参拜。董卓见是伍孚,便与他谈论起朝中事务,言辞之间尽显傲慢与嚣张。伍孚心中虽充满厌恶,但脸上却不动声色,耐心应对。
待商议完毕,伍孚起身告辞。董卓起身相送,当两人走到门口时,伍孚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着董卓说道:“太师,且慢!”董卓一愣,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伍孚迅速从衣袖中抽出佩刀,猛地刺向董卓。
董卓大惊失色,本能地向后一闪,佩刀擦着他的衣服划过。董卓虽躲过一劫,但也吓得脸色惨白。他大声呼喊:“来人啊!有刺客!”
伍孚一击未中,却毫不退缩,他挥舞着佩刀,再次向董卓扑去。然而,董卓府中的护卫听到呼喊,迅速赶来,将伍孚团团围住。伍孚寡不敌众,最终被擒。
董卓看着被擒的伍孚,又惊又怒,大声质问道:“你为何要刺杀我?我待你不薄,你竟如此忘恩负义!”伍孚怒目圆睁,啐了董卓一口,骂道:“你这奸贼!祸乱朝纲,残害皇室,天下人恨不得食你之肉,寝你之皮!我伍孚今日虽死,但我为汉室除贼,死而无憾!”
董卓恼羞成怒,下令将伍孚拖出去斩首。伍孚被押赴刑场,一路上,他昂首挺胸,毫无惧色,大声痛斥董卓的罪行。百姓们听闻此事,纷纷为伍孚的忠义所感动,暗自落泪。
伍孚刺董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长安,乃至整个天下。刘备、岳飞等人听闻此事,对伍孚的忠义之举敬佩不已。刘备长叹道:“伍校尉真乃忠义之士!虽行刺未成功,但他的勇气和忠义,将永载史册。”
岳飞也感慨道:“在这乱世之中,伍校尉能为了汉室,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实在令人钦佩。我们定要以他为榜样,早日铲除董卓,恢复汉室的安宁。”
关羽和张飞也对伍孚赞不绝口,张飞说道:“这伍孚是条汉子!俺要是能早些遇到他,定要与他痛饮一番!”
伍孚的英勇行为,虽未能直接除掉董卓,但却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人们心中反抗董卓的怒火。更多的忠义之士开始暗中联络,谋划着如何推翻董卓的统治。而刘备等人,也在这股反抗的浪潮中,加快了筹备的步伐,准备迎接与董卓的最终对决。
赞诗
伍孚侠义胆包天,欲刺权奸靖汉川。
袖里藏刀惊逆贼,堂前赴死震坤乾。
忠魂不泯昭青史,浩气长存耀世间。
且看英雄齐奋起,再将日月换新颜。
欲知刘备等人在后续的行动中,能否成功讨伐董卓,还会遭遇哪些波折,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