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大破严白虎,平定吴郡后,威名远扬,江东各郡县望风而降,其势力如日中天。但他心中仍牵挂着困于泾县的太史慈,深知此人若能为己所用,江东霸业可成。于是,孙策加紧对泾县的围困,同时不断派人向城内劝降,言辞恳切,尽显诚意。
太史慈被困城中,粮草渐少,士兵疲惫,突围无望,心中焦虑万分。他虽敬佩孙策的英雄气概,但又担心投降后遭人猜忌,内心十分矛盾。这时,他的部将建议道:“如今局势危急,孙策诚意相邀,将军不如暂且投降,再寻机而动。”太史慈长叹一声:“我也知孙策是明主,只是我与他交战多次,杀了他不少士兵,恐怕他难以容我。”
就在太史慈犹豫不决时,孙策亲自来到城下,大声喊道:“子义,我知你忠义无双,若能归降,我必与你共图大业,绝不食言!”太史慈在城楼上看到孙策,心中一动。他见孙策一身戎装,英姿飒爽,言辞恳切,不像是在作伪。再看城中百姓,因战乱受苦,若继续抵抗,必将生灵涂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太史慈决定出城投降。他打开城门,单枪匹马来到孙策面前,下马跪地,说道:“承蒙将军厚爱,太史慈愿效犬马之劳。”孙策大喜,连忙下马,亲自将太史慈扶起,拉着他的手说:“子义,能得你相助,实乃我之幸事!”
为表诚意,孙策将自己的佩剑解下,递给太史慈,说道:“从今往后,军中之事,皆由子义掌管。”太史慈接过佩剑,感动不已,说道:“将军如此信任,太史慈定当肝脑涂地,报答将军之恩!”
收服太史慈后,孙策在江东的威望更高了。他任命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让他协助自己治理江东。在太史慈的帮助下,孙策很快平定了江东的其他割据势力,将江东各郡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孙策在江东推行仁政,安抚百姓,发展生产,使得江东地区逐渐繁荣起来。他广纳贤才,周瑜、张昭、鲁肃等一大批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奔,江东集团日益壮大。
刘备在许都,听闻孙策在江东的事迹,不禁感慨道:“孙伯符年少有为,竟能在江东闯出如此一番天地,实乃英雄也!”关羽也点头称赞:“孙策有勇有谋,又能礼贤下士,江东在他的治理下,日后必成大器。”张飞则大声道:“等俺们有机会,定要与他会会,看看这小霸王到底有多大能耐!”
曹操在许都,得知孙策平定江东,心中也十分忌惮。他对谋士们说:“狮儿难与争锋也!”于是,曹操采取怀柔政策,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试图拉拢孙策,以稳住江东局势。
赞诗
伯符威镇江东土,力破群雄霸业图。
诚意招降太史慈,齐心共把锦程铺。
安民兴政贤才聚,纳士求谋大业殊。
且看江东新气象,再观豪杰展鸿鹄。
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势力不断扩张。而刘备在许都,仍身处曹操的监视之下,衣带诏计划也在秘密进行。曹操又将如何应对孙策的崛起?刘备能否摆脱曹操的掌控?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又将如何角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