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被困山谷,虽一时难以突围,但他心思一转,想到一计。趁着战斗间隙,他秘密派遣帐下谋士孙资,带着大量金银财宝与一封密信,乔装打扮,绕过蜀军防线,星夜兼程赶往乌桓部落。
乌桓王蹋顿,见财起意,再看密信中司马懿许以的诸多好处,承诺事成之后,封他为北方之王,割据一方,不受蜀汉节制。蹋顿利令智昏,当即召集部落勇士,点齐三万精锐骑兵,浩浩荡荡向蜀汉边境杀来,意图与司马懿里应外合,给蜀汉致命一击。
诸葛亮得知乌桓反叛的消息,眉头紧锁,深知局势陡然间变得严峻起来。此时,既要应对正面的魏军,又要防备背后乌桓的突袭,腹背受敌,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姜维在一旁请战:“丞相,末将愿率一支人马,去击退乌桓!”诸葛亮摆了摆手,“乌桓骑兵机动性强,来势汹汹,不可贸然出击。我们需先稳住阵脚,再寻破敌之策。”
于是,诸葛亮一面加强防线,命令将士们加固营寨,深挖壕沟,准备好强弓硬弩,抵御魏军与乌桓的进攻;一面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庞统进言:“乌桓此番反叛,皆因司马懿利诱。我们可派人去乌桓部落,揭露司马懿的阴谋,再许以乌桓王更优厚的条件,或许能让其退兵。”
诸葛亮沉思片刻,摇头道:“乌桓王已被利益蒙蔽双眼,此时劝说恐难奏效。但我们可利用乌桓与魏军之间的微妙关系,从中离间。”
诸葛亮命马岱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偷袭乌桓的粮草辎重。马岱领命而去,他挑选了五百名擅长夜战的士兵,每人携带火种,悄悄潜入乌桓营地后方。一声令下,士兵们四处放火,一时间,乌桓营地火光冲天,粮草燃烧的浓烟滚滚而起。
乌桓王蹋顿见粮草被烧,顿时惊慌失措,以为是魏军背叛,心中大怒。就在此时,诸葛亮又派人散布谣言,说司马懿打算在击败蜀汉后,回过头来消灭乌桓,独吞胜利果实。
蹋顿听闻,心中半信半疑,但粮草被烧之事,让他对司马懿的信任大打折扣。他不敢再贸然进攻,命令军队暂时后退,观望局势。
司马懿见乌桓军后退,心中焦急,他试图派人联络蹋顿,解释误会,但使者都被蜀军截杀。诸葛亮抓住时机,对正面的魏军发动猛烈攻击,姜维、魏延等将领奋勇杀敌,魏军渐渐抵挡不住。
司马懿陷入两难境地,前方是蜀军的强攻,后方乌桓又生变故。他能否化解这场危机?诸葛亮又将如何彻底粉碎司马懿的阴谋?且听下回分解。
赞诗
司马奸谋诱乌桓,蜀汉危局险象环。
火焚粮草离间计,力拒强敌守汉关。
帐内筹谋破困局,疆场厮杀卫江山。
且看风云多变幻,再观豪杰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