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青春交响
本书标签: 校园  双男主  救赎 

第四十四章 尘封的提案

青春交响

艺术与科技中心的档案室位于地下二层,陆锦熙按照李教授的指示来找一份旧资料。推开厚重的防火门,尘土气息扑面而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1998-2004年的交叉研究项目...应该在C区。"陆锦熙自言自语,沿着金属书架慢慢寻找。昏暗的灯光下,无数牛皮纸档案袋整齐排列,记录着清华园二十年来跨学科尝试的兴衰。

他的手指突然停在一个标着"音乐疗法与量子态"的文件夹上。抽出文件,扉页上的署名让他呼吸一滞——"项目负责人:陆明远、路远"。

"爸爸和...路临深的父亲?"陆锦熙双手微微发抖,迅速翻阅已经泛黄的纸张。这是一份关于利用特定音乐频率影响人脑量子态的研究提案,日期是2003年,正是父亲去世前一年。

提案中的理论框架惊人地熟悉——音乐频率与量子振荡的耦合模型,几乎就是他和路临深现在研究方向的雏形。翻到最后一页,审批意见栏盖着鲜红的"暂缓执行"章,旁边手写着一行小字:"理念超前,缺乏实验验证基础"。

陆锦熙立刻掏出手机拍下关键页面,正要继续翻阅,档案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他下意识把文件藏到身后,看见徐谦站在门口,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陆同学?"徐谦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惊讶,"这么晚还在档案室?"

陆锦熙努力保持镇定:"李教授让我来找资料。"他侧身把文件塞回书架,"您呢?"

徐谦晃了晃手中的钥匙:"张院士授权我查阅早期量子实验记录。"他走近几步,目光扫过书架,"找到需要的了吗?"

"找到了。"陆锦熙随便抽出一份无关文件晃了晃,"不打扰您了。"

擦肩而过时,徐谦突然说:"听说你父亲也是搞科研的?"

陆锦熙后背一凉:"嗯,物理学家。"

"真巧。"徐谦意味深长地说,"科学界很小,是不是?"

走出档案室,陆锦熙的衬衫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立刻给路临深发了条加密消息:"紧急,发现重要线索,老地方见。"

"老地方"是清华园角落的一座小亭子,本科时他们常在那里讨论问题。陆锦熙到达时,路临深已经在了,面前摊开着笔记本电脑。

"怎么了?"路临深抬头,立刻察觉到陆锦熙的异常。

陆锦熙四下张望确认无人,才掏出手机展示照片:"我在档案室发现的。2003年,我们父亲合作的研究提案!"

路临深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放大图片仔细阅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莫尔斯电码般的节奏。

"这不仅仅是巧合。"良久,路临深低声说,"提案中的理论框架与我们现在的方向高度一致。"

陆锦熙点头:"更诡异的是,我刚发现文件,徐谦就出现了。他还特意提到我父亲。"

路临深的表情变得凝重:"徐谦2005年在MIT跟随安德森读博,而安德森..."他调出一份学术关系图,"与你父亲是同期博士后,存在竞争关系。"

两人沉默片刻,同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可能性——父辈的学术恩怨,可能延续到了他们身上。

"提案里提到的'音乐诱导量子态调控'..."陆锦熙指着一段模糊的图表,"我们明天的实验不就是验证这个吗?"

路临深合上电脑:"实验必须调整。如果徐谦确实有针对意图,他会在最关键环节设置障碍。"

夜色渐深,亭子周围的树影婆娑作响。陆锦熙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文件最后提到需要一种特殊频谱的声源..."他翻到照片最后几页,"看这里,他们设计了一套'量子谐波发声装置',但备注说'因技术限制未能实现'。"

路临深突然站起身:"我知道那台设备在哪。"

十分钟后,两人站在物理系老实验楼的仓库里。路临深挪开几个旧木箱,露出一台覆盖着厚厚灰尘的金属装置。它看起来像老式示波器和管风琴的混合体,控制面板上标着"QHS-1"的字样。

"量子谐波合成器。"路临深轻轻拂去铭牌上的灰尘,"我父亲实验室的遗物,一直存放在这里。"

陆锦熙蹲下身,看见侧面刻着小小的联合署名:陆明远 & 路远。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父亲的名字,喉咙发紧:"所以我们的研究...其实是完成他们未竟的工作?"

路临深罕见地流露出一丝情绪:"科学探索就像接力赛。我们接过了他们的接力棒。"

两人决定秘密修复这台设备。路临深联系了信任的实验室管理员,以"古董仪器研究"为由借出了QHS-1。深夜的胡同小院成了临时实验室,老式设备占据了半个客厅。

"看这个设计。"路临深指着内部结构图,"他们试图用模拟电路实现量子算法的声学转换,但2003年的技术无法达到所需精度。"

陆锦熙检查着音源模块:"现在用FPGA芯片完全可以实现。"他兴奋地翻出笔记本电脑,"我认识电子系的人能帮忙制作核心板。"

正当两人埋头工作时,路临深的邮箱突然弹出张院士的紧急会议通知——明天上午九点,全体项目组成员讨论"异常波动"实验的后续计划。

"徐谦一定推动了什么。"陆锦熙皱眉,"他今天在档案室见到我后,肯定采取了行动。"

路临深检查着QHS-1的电路图:"明天会议上,无论他提出什么方案,我们都先接受。"

"然后呢?"

"然后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证明。"路临深的目光坚定,"用他们当年设计的设备。"

次日早晨的会议气氛剑拔弩张。徐谦果然提出了一个"改进版"实验方案——将量子处理器与录音设备的距离拉大到10公里,且必须在完全屏蔽的实验室进行。

"这是排除一切干扰的唯一方法。"徐谦环视会议室,"如果还能观测到所谓的'关联',我就承认现象真实存在。"

几位教授点头赞同。路临深平静地接受了条件,只提出一个小修改:"录音地点选在国家天文台射电观测站,那里有完善的电磁屏蔽和精密计时系统。"

徐谦略显惊讶,但很快同意:"合理建议。"

会议结束后,张院士单独留下路临深:"临深,你确定要接受这个挑战?远距离实验的失败风险很高。"

路临深推了推眼镜:"科学需要冒险。"

与此同时,陆锦熙在艺术中心调试着QHS-1的声学部件。林小雨帮忙焊接电路板,好奇地问:"这古董真能派上用场?"

"不仅能用,可能是关键。"陆锦熙测试着音阶,"二十年前的设计理念其实很超前。"

林小雨突然压低声音:"听说徐谦博士在打听你们父亲的事。昨天他还来艺术中心要过老项目名单。"

陆锦熙手中的螺丝刀差点掉落:"他具体问了什么?"

"好像重点问了2003年左右终止的项目。"林小雨回忆道,"特别是涉及量子物理与音乐交叉研究的。"

陆锦熙和路临深当晚再次检查所有细节。QHS-1已经修复了80%,核心功能恢复正常。路临深还编写了新的接口程序,将这台老设备与现代量子计算机连接起来。

"明天官方实验很可能会'失败'。"路临深调试着参数,"徐谦一定安排了什么。"

陆锦熙点头:"所以我们用QHS-1进行平行实验。"他指着小院角落,"就在这里,距离物理楼763米,与第一次实验相同。"

路临深罕见地露出一丝微笑:"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往往始于'失败'实验中的异常数据。"

实验当日,清华园笼罩在罕见的浓雾中。路临深一早就去了物理楼,陆锦熙则带着QHS-1前往天文台。两人约定在官方实验"失败"后,当晚启动自己的验证实验。

天文台的射电实验室里,陆锦熙架好设备。徐谦亲自来检查安装,看到老旧的QHS-1时明显一怔:"这是什么古董?"

"1970年代的声学分析仪。"陆锦熙面不改色地撒谎,"用来做对比组的。"

徐谦狐疑地检查了一圈,没发现异常,便离开了。实验准时开始,量子处理器运行的声音通过耳机传来,但正如预料——整整三小时,没有任何异常波动被记录到。

"实验失败。"徐谦在总结会上宣布,难掩得意,"正如我所料,之前的'发现'只是设备干扰。"

路临深冷静地展示数据分析:"我们注意到量子处理器在10:23分出现了微小波动,但录音端没有捕捉到。"

"随机噪声而已。"徐谦打断他,"项目应该回归传统路径。"

会议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徐谦邀请大家去庆祝"科学理性的胜利",但路临深和陆锦熙婉拒了。

夜幕降临,胡同小院里的秘密实验悄然开始。QHS-1发出奇特的嗡鸣,像是沉睡二十年后的苏醒。路临深通过远程连接控制着物理楼的量子计算机,陆锦熙则监控声学数据。

"第一阶段开始。"路临深的声音从耳机传来,"标准算法运行。"

QHS-1的示波器上出现平稳的正弦波。二十分钟后,第二阶段启动,波形开始变得复杂。

"有反应了!"陆锦熙小声惊呼,QHS-1的指针突然剧烈摆动,"频率457Hz,与量子处理器波动完全一致!"

更惊人的是,QHS-1开始自动生成一段旋律——既不是输入的测试信号,也不是随机噪声,而是一段结构完整的音乐片段。

路临深远程检查量子计算机状态:"处理器正在执行基础运算,没有音乐程序。"

陆锦熙突然明白了什么,颤抖着手指翻开父亲的研究笔记:"看这里...他们设计QHS-1不仅是为了转换量子信号,还能...反向生成!"

就在这时,QHS-1的打印口突然吐出一张泛黄的纸——那是二十年前就卡在机器里的实验记录,上面写着:"第43次试验,成功捕捉到量子态的音乐表征。但外部干预导致数据丢失。有人不想让我们发现..."

签名是陆明远和路远,日期是2003年11月25日——陆锦熙父亲去世前三个月。

路临深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罕见地带着激动:"锦熙,我们刚刚重现了你父亲当年的实验。"

陆锦熙眼眶发热,手指轻轻抚过父亲的字迹。窗外的夜空突然明朗,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仿佛来自过去的回应。

上一章 第四十三章 异常波动 青春交响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父辈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