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收天下之兵,自以为天下太平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
一个叫嬴政的中年人开始了他的驴友之路,史称出巡。但是去哪呢?
嬴政虽然独断专行,实施其政策来也简单粗暴,但是皇帝旅游可不是儿戏,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你旅游期间不能失联、不能死。
必须要保证你的安全,嬴政大叔就问各位大臣,我去哪啊?各位堂主拿个主意啊!
这些大臣们能在嬴政的眼皮底下长大,都是不容易的。
他们知道嬴政干的活比谁都多,帝国没他不行。也知道皇上如果跑太远失联了自己也有责任,就都说皇上你还是在咱附附近溜溜圈吧您。
嬴政也觉得在哪旅游不是旅游啊。那就去附近转转吧。
陇西子民们!———你们的皇帝来看你们了。(估计陇西人民嘴上笑心里哭)于是陇西子民心里骂着娘来迎接这位皇帝了。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陇西那地方除了山多啥也少,道路更是崎岖难行,时不常的还来一场泥石流助助兴。
嬴政来到陇西就吃了一嘴沙子兼喝了一嘴西北风。
呸!什么狗地方,这是朕的地盘?(咸阳和陇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嬴政不是傻子,他有一双雪亮的眼睛。
当年他凭借他的犀利的目光看到了天下第一刺客荆轲拔出匕首,随后才有他用掩耳盗铃铃儿响叮当之势避开了荆轲的进攻,侥幸逃生。
而在此时他也看到了陇西之地道路崎岖,如此道路怎么可以?
他眉头又一次紧锁着(别管他,每天都这样)。
当嬴政看到了陇西的崎岖,他开始了它丰富的联想力,嬴政心理为之一震。这个大叔到底想到了什么?
我们来推一下嬴政的心理:陇西道路崎岖导致粮食运输困难,粮食运输困难导致前线军队作战困难,前线军队若败......
嬴政不敢想下去了,他的头上已经有了冷汗,他开始又一次感到不安。
咱都知道嬴政每个表情都是很有深度的,但是跟着他的一干小弟们看出来了,皇上为道路而心忧呢。
有些留在咸阳的大臣就很尴尬想了:皇上旅游本来是件好事啊,咋还整忧伤了呢?
但是朝堂之上每个大臣都有自己的小道消息,跟着就知道皇帝陛下的忧心之处了,大家都纷纷献计献策(也包括黑家教李斯)。朝堂之上一派繁荣。
你可以说嬴政是个暴君,但是暴君未必不是好君王。
他虽严酷重刑,但他黑白分明。他虽然去旅游,他一刻没有弃国家不顾。
这就是嬴政,一个”暴君“。我们可以理解嬴政的是,他的残暴不单单是为了自身,更是为了让整个帝国可以完好的运转下去。
为了大秦盛世而奋斗。他只是想向天下人证明他是真正的千古一帝,他太想在有限的人生中做出无限的贡献。
好!话说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嘛!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打胜仗也要先修路。这是朝堂诸位大臣总结的结果,这些可都是些老滑头、政治高手,既然他们说行,那就办吧!
用张养浩的一句诗来形容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如修路,虽然修路的后果是很好的,但是古代和现在修路工程是有差距的。
你要明白,咱现在修路可以增加就业,可以增加gdp,更加可以促进经济繁荣。
可是!在那个封建社会中,你修路是超级浪费民力的,你还得抓壮丁、又不给人家钱,你这样修一条路简直就是民怨沸腾呐!
你哪怕沸腾到几百度,路还是要修的。
最重要的目的是巩固国防,不修路北边匈奴人来了咱全都得死!
对于民族矛盾(匈奴)和内部矛盾,大秦别无选择,只能先解决民族矛盾。
修吧!嘿咻嘿咻!在农夫的汗水下、军士的皮鞭下、以及帝国的完美运转下,一年,仅仅用了一年。
一条闪闪的发光的大道建成了!是的,你没有听错,纵横无数里的驰道建成了。
这位疲劳君王在烛光下看着无数的竹简,浑浑的进入梦乡,睡的是那样香甜。
他身边那瘦瘦的宦官小心翼翼的替她盖上了棉被(温馨)。
然而不久的以后,这位宦官将会把这熟睡男人一切功绩抹杀。”
不久以后天下必将在我的掌控之中!“这位有理想的宦官脸上阴冷的笑着,他的眼神里正是嬴政的丝丝白发。
这位宦官将会名垂青史,因为他就是最强的宦官——赵高先生!
好像不应该叫先生,难道叫阿姨?也不对,诸位原谅我的无知吧!
而这时期的李斯和嬴政一样拼命,因为这时候他取代那位老王(王绾)做了帝国的丞相。
两个男人正在为大秦的盛世而奋斗!做自己的事情,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