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嬴政虽死,其威犹在!
我们只能说,嬴政还有留着一手的。关于继承人问题,嬴政也想到了。万一我见了鬼(嬴政不喜欢说死),帝国岂不是乱套?他内心的唯一继承者是:在边疆修路的扶苏大爷!
于是,他派出了他最信任的、也是他的家教。帝国丞相——李斯!
一想到那句回信的话“一起去吧”。这句话,这包含了嬴政多少的信任。一个帝王,对自己的臣子说出这种话,李斯的感觉应该是甜蜜而幸福的。
可是,这一次,嬴政错了!大错特错!因为他的所做所言,将使得今后歌舞升平的帝国崩溃!
嬴政死了,最先知道的当然是他的走狗赵高。赵高看着主人的离去的幽怨、不甘、愤愤!其实作为一个奴才,赵高的心理是崩溃的。但是却又一次夹带着少许的兴奋。
此时赵高算是明白了,人哪有不死?死不可怕,怕死才最悲哀。当日那个不可一世的皇帝,今日此等表情。赵高悟出了世间的一条真理:想做的事情,快点做,别等死了后悔!
我要做天下最有权势的男人,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见鬼去吧!(赵高内心独白)
由于赵高先生从小做宦官,导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好不容易升了官,还遇见嬴政这种残暴的主。不平与愤怒在他本来就不光明的心中日积月累,终于一发不可收拾!
凭借中车府令的权力,想要掌控全局,那就是找死。
那就要找一个人,没错!你猜对了!
李斯!
但是李斯人家是丞相,位高权重的,凭啥帮你个死太监?
但是赵高先生的阴谋啊,那是很有水平的。总而言之,就是内外兼攻,软硬兼施!
一方面赵高派胡亥,让他找丞相玩耍。你想啊,皇上的儿子找你玩,你敢不和他玩吗?于是在李斯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印象:胡亥是个好人胡亥很容易掌控!
一方面赵高派人告诉李斯,嬴政因病驾崩。无疑这在李斯深处如惊雷一般!他慢慢反应过来。
现在的李斯作为一个职业官僚,他或许会为他的好学生嬴政的死而伤心,然而他最最关心是自己的前途,即是否还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赵高拿着嬴政的遗旨找到李斯。李斯没有惊慌,果然是扶苏!我猜的没有错!
但是接下来听到赵高的解释,李斯惊讶了!一下被颠覆了三观。
“儒君法臣岂能相交融乎?”“丞相和大公子相交甚厚乎?”“大公子戍边之始作俑者谁乎?”
意思就是扶苏信仰儒家,你李斯的法家和儒家有仇,他不搞你是没有王法的。再说你李斯和扶苏一点交情也没有,他凭啥要用你?就凭你是他爹(嬴政)的老师?(那我赵高还是他弟胡亥的老师呢!)扶苏去边区修路谁害的,还不是你李斯。有这三样,你也就别活了。
李斯活了这么大,自以为甚通人性,人性皆恶!他自然要用最实际的方式来抑制扶苏!
可是李斯错了,扶苏很善良,很天真。他不曾厌恶任何人,包括害过他的人。因为此时,饱含风霜苦难的扶苏看到了世间的一切。
他看到了,修路的民工因为为吃一口饭而落泪。他看到了,边区人民为了一口饭而劳作一年。他看到了,路边冻死饿死的人无数,只是因为没有交上税负!
此时的他,终于明白了,要天下大同焉,首先要吃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他是一个仁慈的人。
我该怎么做?我该为谁?到底那样是对的?(李斯的内心)
最后李斯得出了一条结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他毅然决然的拿起笔,抛弃了嬴政对她的信任,泯灭了他最后的正义。
用那绝美的小篆,将即位者改之为——胡亥!
此时那小篆不在绝美,风华绝代的字迹变的肮脏。
就此,李斯一步步正踏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