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拉着谢瑶环,来到宫苑一处无人的静谧之地。她松开谢瑶环的手,踱步到其面前,上下打量着她。此时,周围繁花似锦,蝶舞翩跹,然而太平公主的神色却与这美好景致格格不入。
“本宫方才在殿上的话,你可听进去了?”太平公主的声音带着一丝严肃,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谢瑶环敛衣正色,垂眸静立,恭敬回应:“回公主殿下,瑶环明白您的担忧,只是江南水患当前,百姓流离失所,瑶环不敢有丝毫懈怠。”说罢,她抬眸,目光中透着坚毅,仿佛那江南百姓的苦难已化作她前行的强大动力。
太平公主蹙眉轻叹,目光移向远处高耸的宫墙,似在遥望着江南那片受灾之地:“你呀,总是这般固执。江南情况复杂,远非你所想那么简单,莫要被那些表面现象蒙蔽了双眼。”微风轻轻拂过,撩动着她的发丝,她伸手将发丝别到耳后,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复杂,似有诸多隐忧难以言说。
谢瑶环微微低头,向太平公主行礼后挺直身子,目光坚定地看着太平公主:“公主殿下,瑶环深知江南之事不易。”她身着素雅女官服饰,在风中轻轻摆动,宛如一朵坚韧的青莲。“但瑶环既受陛下委任,定当竭尽全力,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也绝不退缩。”
太平公主双手环抱胸前,神色严肃:“这天下之事,哪有这般容易。”她仰头看着天空,阳光洒在脸上,却未能驱散她眉宇间的凝重。“你可知,有时候,愈是急于求成,愈会适得其反。”太平公主似乎陷入了对往昔某些经历的回忆,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感慨,试图让谢瑶环明白局势的复杂。
谢瑶环秀眉微蹙,但眼神依旧清澈坚定:“公主殿下所言,瑶环明白。”周围庄严肃穆的宫闱建筑,更衬得她身姿挺拔如青松。“然而,江南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瑶环岂能坐视不管?”她的话语虽轻柔,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太平公主放下双手,上前一步靠近谢瑶环,语重心长地说道:“本宫并非不让你去,只是担心你太过单纯,被人利用而不自知。”太平公主的目光中充满关切,伸手轻轻整理谢瑶环肩头的披帛,宛如一位关怀晚辈的长者。“这官场如战场,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谢瑶环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但依然坚持己见:“多谢公主殿下关怀,瑶环自入宫以来,也见识了不少纷争。”她面容秀丽的脸上带着坚毅之色,眼眸明亮而坚毅,仿佛在向太平公主表明自己的决心与能力。“但瑶环相信,只要秉持一颗公正之心,定能为江南百姓谋得福祉。”
太平公主无奈地摇摇头,轻叹一声:“你呀……”她转身看向花园中的景色,繁花似锦却也难解心中忧虑。“也罢,既然你心意已决,本宫也不便再多言。只是,若遇到难处,一定要及时告知本宫。”
谢瑶环再次行礼,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公主殿下放心,瑶环定铭记您的教诲。”微风拂过,她衣袂飘飘,宛如一朵盛开在宫闱中的寒梅,坚韧而高洁。“若瑶环真有难解之困,定向公主殿下求助。”
太平公主转过身来,微微颔首:“如此便好。”她目光在谢瑶环身上停留片刻,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本宫且问你,对于此次江南之行,你可有何计划?”太平公主神色认真,开始关心起具体事宜,期望能为谢瑶环提供一些建议或帮助。
谢瑶环思索片刻后,有条不紊地说道:“回公主殿下,瑶环打算先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了解实情。”她脑海中已然浮现出江南的种种可能场景,那里有受灾百姓的疾苦,也有隐藏在暗处的腐败。“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严惩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太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露出担忧之色:“微服私访倒是个好主意,可你也要当心自身安全。”她抬手轻轻抚摸着衣袖上的刺绣,仿佛在思索着潜在的危险。“那些贪官污吏岂会轻易束手就擒,他们定会想方设法阻止你。”
谢瑶环挺了挺胸脯,给自己打气:“公主殿下勿忧,瑶环自会小心行事。再者,瑶环身为尚仪院司籍,也并非毫无自保之力。”她整理了一下衣襟,展现出女官的端庄大气,透露出一种自信与从容。
与此同时,在上书房内,上官婉儿手持九曲紫毫笔,在宣纸上笔走龙蛇,写下一道道旨意。她身姿婀娜,气质如兰,眉心的朱砂梅花在烛光下愈发鲜艳夺目。
“陛下,旨意已拟好。”上官婉儿放下笔,仔细端详着诏书,轻声诵读,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您可过目。”她全神贯注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每一个字都倾注了她对朝廷事务的认真与负责。
武则天接过诏书,目光快速扫过,微微点头:“甚好。婉儿心思缜密。”她将诏书放在一旁的案几上,对上官婉儿的工作表示认可。“此事便交予你去传达。”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能力十分肯定,同时也对赈灾工作的传达做出了明确安排。
“遵旨。”上官婉儿行礼后,将诏书小心翼翼卷起。她的流云披帛随风轻舞,似在诉说着宫中的忙碌。“婉儿这就去安排,定不耽误陛下大事。”她眼中透着干练,转身准备离去,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要确保诏书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下去,为江南赈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武则天挥手示意她退下,靠向椅背,微闭双目,似在养神,又似在思考着什么。大殿中安静下来,只有武则天轻微的呼吸声,她在默默关注着整个事件的进展,运筹帷幄之中,期望江南能尽快恢复安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