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凤眸紧紧盯着太平公主,不放过她脸上任何一丝表情变化,问道:“太平,你当真没有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太平公主俯身跪地行礼,额角触地,姿态十分谦卑,说道:“陛下明鉴,儿臣绝无此意!”她起身看向武则天,眸光坦诚无比,丝毫不见心虚。
武则天戴着华丽凤冠,眸中闪过一抹审视,威严的声音响起:“既无此意,那你为何对江南之事如此上心?”
太平公主微微俯身行礼,姿态端庄,一袭华丽宫装衬得她整个人更加雍容华贵,说道:“陛下明鉴,江南乃繁华之地,其一举一动关乎国家根基,儿臣身为公主,岂敢不上心?”
武则天微微眯起双眸,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太平公主,说道:“哦?仅仅是因为这个?”她轻捻手中的珠串,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太平公主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垂眸思忖片刻后从容开口:“儿臣不敢有欺,江南富足,若有异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儿臣忧思过虑,方才多有举措。”
武则天轻轻点头,看似认同太平公主的说辞,却又话锋一转:“你对江南如此关切,倒让朕想起一人。朕听闻谢瑶环在江南的所作所为,联想到你对江南之事的格外关注,心中难免有所疑虑。”她凤眸微眯,似在回忆。
太平公主心下一惊,莫非陛下察觉到了什么,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问道:“不知陛下想起了何人?”她抬眸看向武则天,眼神中带着询问。
武则天双眸微阖,右手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片刻后猛然睁眼,目光如炬:“谢瑶环。”她紧紧盯着太平公主,不错过太平公主脸上任何一丝表情。
太平公主心中虽震惊不已,但多年的政治生涯早已让她喜怒不形于色,故作镇定道:“谢瑶环……陛下怎会突然提起她?”
武则天缓缓站起身来,龙袍上的金龙仿佛要腾空而起,不怒自威,说道:“她在江南的作为,你可知晓?”她一步一步走下台阶,来到太平公主的面前。
太平公主俯身行礼,趁机掩盖内心情绪,起身迎上武则天的目光,泰然自若道:“儿臣略有耳闻,谢瑶环在江南颇有政绩,百姓拥护爱戴。”
武则天围着太平公主踱步,凤冠上垂下的珠串摇晃不止,说道:“是啊,她在江南惩治豪强,安抚百姓,确实干得不错。”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凌厉,“可你……”
太平公主垂眸敛目,心中快速思考着应对之策,说道:“儿臣……”她装作不知武则天话中之意,面上一副恭顺模样,“儿臣与谢瑶环并无不妥之处啊。”
武则天突然站定身子,目光如剑般刺向太平公主:“那为何朕觉得,你对江南的关注,与她脱不了干系?”她紧紧攥着手中的珠串,指节泛白。
太平公主暗自思忖陛下究竟知道多少,决定先试探一下,故作惊讶道:“陛下何出此言?儿臣对江南的关注,只是为了替陛下分忧啊。”
武则天轻嗤一声,显然并未相信太平公主的说辞:“替朕分忧?”她双眸微眯,透出危险的气息,龙袍下的手紧握成拳,“那你与谢瑶环私下可有往来?”
太平公主心中暗叫不好,知道今日之事难以善了,面上却依然保持镇定,说道:“儿臣与谢瑶环只是相识,并无私下往来,陛下莫要听信小人谗言。”
武则天缓步回到王座之上,凤眸微眯,审视着太平公主:“是否谗言,朕自会查明。”她右手轻挥,一名暗卫闪身而出,呈上一份奏折。
太平公主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表面上却强装镇定,偷偷抬眼看了一眼那奏折,又迅速低下头,问道:“不知这奏折上所言何事?”
武则天拿起奏折随意翻了翻,而后猛然掷于太平公主面前:“自己看吧!”她凤眸含威,紧紧盯着太平公主,仿佛要将太平公主生吞活剥一般。
太平公主俯身捡起奏折,快速浏览,心下了然却面不改色,说道:“陛下,这其中定有误会,儿臣……”她故意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武则天一拍王座扶手,霍然起身,凤冠上的珠串剧烈摇晃:“误会?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你还想如何狡辩!”她怒目而视,语气森寒无比。
上官婉儿俯身跪地行礼,一袭宫装在地上铺展开来,说道:“陛下息怒,婉儿愿为公主殿下辩解一二。”她偷觑着武则天的神色,略微迟疑后缓缓开口。
武则天怒视着上官婉儿,胸口剧烈起伏,沉默片刻后,声音低沉道:“你且说来听听,若有半句不实,朕定不轻饶!”她重新坐回龙椅,目光紧盯着婉儿。
上官婉儿低垂着眼眸,言辞恳切:“公主殿下对江南的关注,实乃忧心国家社稷,并非如奏折中所言那般。”她抬眸看了武则天一眼,又迅速低下头。
武则天神色略微缓和,双眸微眯,若有所思地看向上官婉儿:“哦?那依你之见,公主她究竟是何用意?”她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上官婉儿站起身,拂了拂衣袖,言辞间带着文人的骨气:“公主殿下一心为陛下分忧,江南富饶,若有动荡,牵一发而动全身,公主殿下自然是要多加关注的。”
武则天双眸中的锐利稍稍收敛,神色间多了几分思索,沉默良久后说道:“婉儿所言不无道理,可这奏折中所提之事,又当如何解释?”
上官婉儿眉心微蹙,略作思忖后轻声开口:“陛下,婉儿以为,许是有人故意从中作梗,想坏了公主殿下的一片苦心啊。”她俯身行礼,言辞恳切,云鬓垂下的流苏轻轻晃动。
武则天目光在太平公主和婉儿之间来回扫视,沉默片刻后,语气略微缓和:“此事暂且作罢,待朕查明真相,再做定夺。”她神色依旧威严,心中却已信了几分。
江南
狄仁杰身在江南,虽处密室但气定神闲,在烛火的映照下,眉眼间尽是成竹于胸的自信,问道:“谢司刑,你那边进展如何?”
谢瑶环神色凝重,抱臂于胸前,来回踱步,说道:“大人,江南道的官员已联络妥当,他们都表示会听从大人调遣,随时准备行动。”
狄仁杰坐在案前,一手撑着下巴,微微点头:“嗯,此事做得甚好。”他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陷入沉思,“不过,切不可掉以轻心,行事定要小心谨慎。”
狄仁杰目光坚定,在地图上比划着说道:“我们可让暗探分成三路,一路紧盯豪族的主要据点,随时汇报他们的人员调动;二路关注他们与朝中靠山的联络情况,一旦发现蛛丝马迹,立刻汇报;三路则负责在豪族可能的逃窜路线上设伏。谢司刑,你与江南道官员商议,让他们各自带领亲信部队,在指定地点待命,听候指令发动突袭。务必告知他们,行动要迅速、隐蔽,不可打草惊蛇。”
谢瑶环认真聆听,点头称是,随后详细询问了一些行动细节,两人又仔细商讨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
谢瑶环垂手而立,身姿挺拔如松,面容秀丽,眼眸明亮而坚毅,说道:“大人放心,瑶环自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她略微停顿,抬眸看向狄仁杰,“只是……”她欲言又止。
狄仁杰目光深邃,仿佛能洞悉一切,看向谢瑶环:“有话但说无妨。”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如今局势动荡,我们需齐心协力,方能成就大事。”
谢瑶环上前一步,微微俯身:“瑶环斗胆,大人如今权倾朝野,”她观察着狄仁杰的反应,“难免会遭人嫉恨,还望大人多加提防。”
狄仁杰放下茶杯,轻笑一声,笑声中透着几分自信与不屑:“我岂会不知?那些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行动后,结案
谢瑶环神色凝重,双手交叠于胸前,说道:“大人,这案子虽已结,但其中牵连甚广,后续之事还需妥善处理才是。”她柳眉微蹙,沉思片刻。
狄仁杰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你所言甚是,此事绝不能就此了结。”
谢瑶环上前一步,垂眸拱手道:“大人,瑶环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安抚百姓,让他们知晓此事已了,不必再担惊受怕。”
狄仁杰点头赞同谢瑶环的提议,立刻安排人手张贴告示,告示上详细写明豪族已被依法惩处,朝廷将全力保障百姓的生活安稳。同时,他还开仓放粮,组织人手搭建粥棚,赈济受灾的百姓。在狄仁杰和谢瑶环的努力下,江南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繁荣。百姓们的脸上重新洋溢起笑容,对狄仁杰和谢瑶环感恩戴德。
而在宫廷中,武则天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终于查明奏折之事确有人故意陷害太平公主。她龙颜大怒,严惩了造谣生事之人,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