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他感到一种奇特的默契,仿佛他们早已合作多年。
曲终时,所有人都鼓起掌来,包括那位小朋友。
"太棒了!"宁檬兴奋地说,"我从没和人这样即兴合作过。你真的是...业余爱好者?"
刘宇宁笑而不答。就在这时,一阵更强的风袭来,吹得窗户咔咔作响,几支蜡烛被吹灭了。宁檬赶紧去关紧窗户。
"大家别担心,"她安抚道,"这栋房子经历过很多次台风,很牢固的。"
为了缓解紧张气氛,她提议大家轮流表演节目。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朗诵了一首诗,那对带着孩子的夫妇唱了首家乡民歌,而刘宇宁和宁檬又合作了几首歌。
时间在烛光和音乐中流逝,当电力终于恢复时,几乎所有人都有些遗憾。
"其实偶尔停电也不错,"宁檬在送住客回房时说,"让我们有机会真正地...连接。"
最后一句她说得很轻,但刘宇宁听见了。他看着她疲惫但满足的表情,突然很想把这一刻记住——不是为了写歌,只是为了自己。
"晚安,音乐天才。"宁檬对他眨眨眼,转身上楼。
刘宇宁回到自己房间,却没有睡意。他拿出笔记本,快速记下今晚宁檬即兴唱出的几句歌词:
"烛光摇曳的夜晚,我们共享同一片黑暗,
言语显得多余,沉默是最美的和弦..."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灵感像开了闸的洪水般涌出。等他停下时,窗外雨已经小了,东方微微泛白。他看了看写满三页的歌词和旋律,惊讶地发现这可能是他半年来最满意的创作。
---
第二天清晨,刘宇宁被阳光唤醒。暴风雨过后的琴岛格外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海和泥土混合的气息。
他洗漱完毕,轻手轻脚地下楼,想去厨房找点水喝。刚走到餐厅门口,就听到宁檬在厨房哼歌的声音。
不是她自己的创作,而是一首刘宇宁再熟悉不过的歌——他出道第二年发行的《玻璃海》,一首没有成为主打、商业成绩平平,但却是他个人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像玻璃一样透明的海,
映出我所有不完美的爱......"
宁檬的哼唱版本比原版慢了一些,更显忧伤。刘宇宁僵在门口,心跳加速。她怎么会唱这首歌?她不是说自己"太商业化"吗?
他悄悄探头,看到宁檬背对着他,一边哼歌一边煎蛋。她穿着一条淡蓝色围裙,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随着她翻动锅铲的动作轻轻摇晃。
"......如果有一天我能沉入海底,
是否就能忘记所有遗憾......"
她唱错了两个音,但奇怪的是,这种不完美的演绎反而让刘宇宁听到了歌曲中他从未注意过的可能性。
锅里的煎蛋翻了个面,宁檬突然转身拿调料,正好看到站在门口的刘宇宁。
"啊!"她吓了一跳,锅铲差点掉地上,"宁先生!您怎么...站在那里不出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