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灯光在凌晨三点依然明亮。王星越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第十七杯黑咖啡一饮而尽。显示屏上的数据流像银河中的星辰般闪烁不定,而他的心跳比平时快了至少百分之三十。
"再来一次。"他对着空荡荡的实验室说道,声音因为连续四十八小时的工作而嘶哑。
指尖在键盘上飞舞,量子计算机的冷却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王星越调整了最后一个参数,启动了新一轮的模拟运算。屏幕上的波形图开始剧烈波动,然后——奇迹般地——稳定下来。
"这不可能..."王星越屏住呼吸,凑近屏幕,生怕眼前的图像是过度疲劳产生的幻觉。但数据不会说谎:他成功实现了微观量子态的稳定控制,持续时间已经打破了所有已知记录。
"我做到了...真的做到了..."王星越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抓起手机,手指颤抖着拨通了实验室主任张维天的电话,不管现在是什么时间。
"张主任,我成功了!量子退相干问题,我找到了控制方法!"
电话那头传来含糊的嘟囔声,然后是突然清醒过来的回应:"什么?星越,你确定?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我重复了十七次实验,数据完全一致。"王星越的声音因激动而哽咽,"我们可以建造实用的量子计算机了,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
"天啊...我马上过来。"电话挂断了。
王星越放下手机,再次确认屏幕上的数据。三十五岁的他,已经在这个领域钻研了十二年,从麻省理工的博士论文到现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量子计算一直是他全部的生活。而今天,他终于触摸到了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界限的另一边。
两小时后,实验室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研究人员。张维天——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精瘦男人——正拍着王星越的肩膀,向所有人宣布这个突破性的进展。
"王博士的发现将改变世界!"张维天的声音因兴奋而提高,"量子计算时代真的要来了!"
欢呼声中,王星越只是疲惫地笑了笑。他需要睡眠,但在兴奋状态下,他知道自己暂时无法休息。就在这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他走到相对安静的角落接听。
"是王星越先生吗?这里是第三人民医院。您父亲王明远刚刚被送进急诊室,心脏病发作,情况不太乐观..."
世界仿佛在瞬间凝固。王星越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向张维天请假,如何冲出门外叫了出租车直奔高铁站的。四个小时后,他站在了家乡小城医院的白炽灯下,消毒水的气味刺痛着他的鼻腔。
病房里,父亲躺在各种仪器中间,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时老了十岁。王星越轻轻握住那只布满皱纹的手,喉咙发紧。
"爸,我来了。"
王明远的眼睛缓缓睁开,浑浊的目光在认出儿子后亮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