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拍摄现场,龚俊坐在钢琴前,手指轻轻搭在琴键上。这场戏讲述他的角色——失眠的钢琴调音师——在深夜偶然弹奏起自己创作的旋律,被值夜班的护士(方梅饰)无意中听到。
"准备!"导演喊道。
龚俊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开拍以来已经三周,夏雨晴离开也有二十天了。这段时间,他学会了将思念转化为表演的能量。每当需要表现角色的孤独与渴望,他只需回忆那些没有夏雨晴消息的日子。
"开始!"
龚俊的手指在琴键上流动,弹奏着一首简单却充满感情的小调。这不是剧本规定的曲目,而是他前几天自己写的,导演听后当即决定采用。旋律忧伤中带着希望,就像漫长的黑夜里等待黎明。
镜头缓缓推进,捕捉他侧脸的微表情——微微皱起的眉头,轻颤的睫毛,嘴角若隐若现的苦笑。这不是表演,而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卡!完美!"导演难得地露出笑容,"龚俊,这段即兴表演太棒了。"
方梅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每次听你弹这首曲子,我都想哭。它有名字吗?"
"《给S的夜曲》。"龚俊轻声回答。S是夏雨晴姓氏的首字母。
收工后,龚俊回到化妆间,手机屏幕亮起——夏雨晴发来消息:"刚收工,今天拍了一场超难的动作戏,吊威亚吊得我腰都快断了。你那边的《夜曲》怎么样?"
龚俊微笑着回复:"导演说可以冲奖了。你的腰还好吗?记得热敷。"
他附上一张今天拍摄时的剧照。自从夏雨晴回美国后,他们养成了每天分享工作生活的习惯。时差让实时交流变得困难,但这种异步的对话反而让每条消息都像一个小惊喜。
夏雨晴回复很快:"哇,这张好有感觉!我这边刚早上六点,准备睡个回笼觉。对了,包裹收到了吗?"
龚俊这才想起前台说有他的快递。他快速收拾好东西,签收了那个从美国寄来的包裹。回到公寓拆开,里面是一本英文原版小说《夜航西飞》,书里夹着一张便签:"读到这本书就想起你——在黑暗中坚持前行的人。P.S. 书里有惊喜。"
龚俊翻阅书本,在第212页发现一个手工制作的书签,上面是夏雨晴手绘的两人在天台的简笔画,背面写着"距离下次见面还有17天"。
他的心像被温暖的手轻轻握住。这种小惊喜已经成为他们异地恋的常态——上周他寄给夏雨晴的是一盒中国茶和录音磁带,里面是他朗读的她最喜欢的诗集;再之前是她生日时,他通过国际快递送去的生日蛋糕,虽然到的时候已经有点塌了。
龚俊拍下书和书签的照片发给她:"收到了,画得比我本人帅多了。"
夏雨晴回了个得意的表情:"那当然。睡啦,晚安。"
放下手机,龚俊翻开小说开始阅读。这是关于一位女飞行员在非洲独自飞行的故事,充满了孤独与勇气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