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台的穹顶观测室里,张真源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将视线从电脑屏幕移向窗外的夜空。凌晨三点的北京,星光稀疏,但在这里,通过天文望远镜的镜头,他能看到银河最深邃的秘密。
"奇怪..."他低声自语,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调出过去三小时的观测数据。屏幕上,一颗标号为2023-XK的小行星轨迹呈现异常的波动。按照现有轨道计算,它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
张真源抓起桌上的咖啡猛灌一口,苦涩的液体早已冷却。他顾不得这些,迅速切换到另一个数据库,手指在触控板上微微发抖。三十四岁,作为天文馆最年轻的副研究员,他对自己的计算能力从不怀疑,但此刻他多希望是自己错了。
"不可能啊..."他反复核对数据,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计算结果一致:这颗直径约五十米的小行星正在偏离原有轨道,按照新轨迹,它将在三十七天后撞击地球西北部某处。
张真源抓起手机,犹豫了一秒,还是拨通了馆长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含糊不清的抱怨声,但在听到"撞击轨迹"四个字后,对方的声音立刻清醒了。
两小时后,天文馆紧急会议室里挤满了人。除了馆内资深研究员,还有几位被临时叫来的中科院专家。张真源站在投影屏前,西装外套里套着皱巴巴的格子衬衫,眼下挂着两个明显的黑眼圈。
"根据我的计算和三次复核,2023-XK将在北京时间八月十七日凌晨三点左右进入大气层,预计撞击点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他的声音平静,但握激光笔的手微微颤抖。
"张博士,"中科院的吴院士打断他,"NASA的监测系统为什么没有预警?"
张真源深吸一口气:"因为轨道异常变化是最近36小时内发生的。根据回溯分析,可能受到了未知引力扰动影响。"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声议论。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不是计算错误?"另一位年长的研究员质疑道,"去年也有过类似误报。"
张真源感到一阵热血涌上脸颊:"我已经排除了所有可能的误差来源。数据就在这里,各位可以自行验证。"他将U盘推到桌子中央。
争论持续到天亮。最终,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组建联合调查组前往新疆可能撞击区域。作为发现者,张真源被纳入调查组,但从与会者的眼神中,他读出了不信任。
三天后,军用运输机降落在新疆某军用机场。张真源背着塞满设备的背包最后一个走下舷梯,刺眼的阳光让他眯起眼睛。机场跑道上,一群军人正在检查设备。
"你就是那个天文馆的?"一个冷峻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张真源转身,看到一位身着军装、留着利落短发的女性军官。她肩上的两杠三星显示她是上校,看上去比张真源大不了几岁,眼神却锐利如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