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太和殿,庄严肃穆,金砖铺地,朱红的立柱直抵殿顶,金龙盘绕其上,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乾隆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地注视着下方的群臣,一场激烈的朝堂争论正在进行。
“皇上,这河道治理工程耗费巨大,如今国库本就紧张,臣以为应当暂缓。”户部尚书率先站出,他眉头紧皱,脸上满是忧虑,拱手向乾隆进言。
工部尚书却立刻反驳,上前一步说道:“皇上,黄河水患频发,沿岸百姓苦不堪言,若不及时治理河道,日后恐酿大祸,这工程刻不容缓啊!”
两方大臣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间,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乾隆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来回扫视,心中也在权衡利弊。这河道治理工程关系到民生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可国库的压力也着实不小,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天下百姓的福祉,容不得半点马虎。
退朝后,乾隆心事重重地回到养心殿。他坐在案前,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揉了揉太阳穴,疲惫之感油然而生。这时,小燕子像往常一样,带着笑容走进养心殿。她一眼就看出乾隆的不对劲,关切地问道:“皇上,您怎么啦?是不是朝堂上又有烦心事了?”
乾隆抬起头,看到小燕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轻轻叹了口气,将朝堂上关于河道治理工程的争论告诉了她。小燕子认真地听完,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皇上,臣妾虽然不太懂朝堂大事,但依我看,这河道治理肯定是要做的,不然百姓太可怜了。至于银子嘛,咱们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比如说节省一些宫里的开支,或者鼓励那些富商们捐点钱?”
乾隆眼睛一亮,觉得小燕子的话很有道理。他握住小燕子的手,说道:“还是你聪慧,总能给朕不一样的思路。朕这就派人去商议此事。”
于是,在小燕子的启发下,乾隆召集了朝中大臣,重新商讨河道治理的方案。他提出了节省宫廷开支的建议,削减了一些不必要的庆典和奢靡的用度。同时,朝廷也向各地富商发出倡议,鼓励他们为河道治理捐款,对于捐款数额巨大的富商,给予一定的荣誉和政策优惠。
然而,推行这些措施并非一帆风顺。削减宫廷开支触动了一些皇室宗亲的利益,他们纷纷表示不满;而在劝捐过程中,也有部分富商持观望态度,不愿轻易解囊。
面对这些阻力,乾隆和小燕子并没有退缩。小燕子亲自前往后宫,耐心地劝说皇室宗亲,向他们阐述河道治理对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性。她言辞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众人。
对于那些观望的富商,乾隆则派出了能干的官员,与他们深入沟通,展示朝廷治理河道的决心和详细规划,让富商们看到了这项工程的长远利益。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富商开始响应号召,捐款数额逐渐增加。
随着资金逐渐到位,河道治理工程终于顺利启动。乾隆时常关注着工程的进展,小燕子也会在一旁为他加油鼓劲,为他出谋划策。在这段忙碌的日子里,两人携手共进,共同面对朝堂上的琐事与难题,感情也在相互支持中愈发深厚。每当遇到困难,小燕子总能用她的乐观和智慧,为乾隆带来新的思路和希望,而乾隆也愈发感激小燕子在他身边的陪伴与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