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贾府密信
初夏时节,蔷薇满架,贾府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隐秘的氛围。
午后,烈日高悬,暑气渐浓。贾琏之子贾环刚从园子里溜达回来,额头上沁着细汗,心中还回味着园中女眷们夏日的装扮。这时,王熙凤身边的丫鬟脚步匆匆,赶来传凤姐姐的话,说是有急事相商。贾环心里犯起嘀咕,这么热的天,找我能有啥事儿?嘴上嘟囔着,却也不敢耽搁,赶忙跟着丫鬟快步走去。
不多时,到了王熙凤的住处。屋内熏着祛暑的香,透着丝丝凉意。贾环整了整衣衫,抬手敲门,轻声道:“凤姐姐,环儿来了。”屋内的王熙凤正摇着扇子,听到敲门声,手中的扇子一顿,忙起身招呼:“环儿啊,快进来!” 贾环进了屋,王熙凤快步将门掩上,压低声音说:“方才太监来过,你也都听到了吧?咱们得赶紧商议给娘娘写信的事。”
贾环心不在焉地应着,脑海里还想着园中的热闹,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忙道:“啊?哦,凤姐姐说的是,那……那咱们该咋写这信呢?”王熙凤见他走神,柳眉微蹙,却没发作,只是在屋里踱步,思索片刻后道:“这信得写得周全,既要让娘娘知道咱们的打算,又不能有半点差错。”
贾环装作沉思,眼珠子转了转,拖长音调道:“凤姐姐说得在理,只是这信的内容……还得好好琢磨。”王熙凤瞥他一眼,心中明白几分,双臂抱胸,道:“环儿,你有啥想法,说来听听。” 贾环等的就是这话,赶忙凑上前,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依我看,先把娘娘在宫里的情况写清楚,再表明咱们为她办事的决心。凤姐姐,您觉得呢?”
王熙凤略一思索,点头道:“环儿这话说得有道理,那具体咋写,你心里有谱没?说来听听。”贾环早有盘算,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地讲起来。王熙凤边听边点头,等他说完,笑着夸赞:“环儿这脑子挺灵光,这么一说,我心里有数了。就照你说的来!” 贾环被夸,有些得意,嘴上却谦虚:“凤姐姐过奖了,环儿就是瞎琢磨。”话虽如此,他眼珠一转,又道:“那这写信的事儿……”
王熙凤想了想,眼睛一亮,看着贾环道:“这写信得找个靠得住的。环儿,你看让宝玉来写咋样?他文笔好,咱们都信得过。” 贾环一听贾宝玉的名字,刚露出的笑意顿时消失。在这贾府里,宝玉备受宠爱,自己却常被冷落,心里本就窝火。他咬了咬牙,不甘心地说:“他文笔是好,只是……”
王熙凤见他欲言又止,眉头微皱,追问道:“只是啥?环儿,有话直说,都是自家人,别藏着掖着。” 贾环眼珠转了转,赔笑道:“也没啥,就是宝玉他……他平时总和姐妹们混在一起,这写信的事儿,怕不太合适吧?” 王熙凤眉头轻皱,思量一番:“环儿这话也有几分道理,宝玉那性子……”她眼眸转动,有了新主意,“那依你看,让贾兰来写行不?”
贾环没想到王熙凤没理会自己的话,心里虽不满,却也不敢发作,只能顺着说:“贾兰侄儿文笔也不错,让他写挺合适的。” 王熙凤见他没再反对,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说着,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凉茶,又道:“等我和老爷夫人商量商量,就派人去叫贾兰来写信。”
贾环告辞离开,走在回房的小径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他心里却不是滋味。想到自己的主意被认可,可在人选上却被王熙凤否了,他攥紧拳头,暗暗发誓要做出点成绩,让众人刮目相看。
王熙凤等贾环走后,坐在榻上,眉头又皱起来。给娘娘写信可不是小事,稍有不慎就会惹祸。她仔细想着信中的用词,还有贾府最近的事儿。贾兰虽说文笔还行,但年纪小,不知能不能担此重任。可眼下也没更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第二日,天刚亮,王熙凤就起身梳妆。她想着怎么跟老爷夫人说这事儿,既要让他们知道写信的急迫,又不能让他们太担心。到了老爷夫人住处,行了礼,王熙凤就把太监来访和要给娘娘写信的事如实说了。老爷眉头紧皱,沉思许久,道:“这事儿确实要紧,得小心办。贾兰这孩子,能行吗?”王熙凤忙道:“贾兰文笔不错,人也稳重,儿媳觉得他能行。”夫人也点头:“那就让他试试,不过信的内容,你得仔细把关。”
贾环躲在窗外,看到贾兰专注书写,神情认真。他心里既嫉妒又不甘。正想着,脚下一滑,发出声响。贾兰听到动静,抬头一看是贾环,微微一愣,忙起身迎接:“环叔,您怎么来了?” 贾环有些尴尬,忙道:“我……我就是路过,看看你写得咋样。” 贾兰笑着把写好的部分拿给他看:“环叔,侄儿才学有限,还请您多提提意见。” 贾环看着纸上字迹工整,言辞恰当,心里虽不情愿,却也得承认贾兰有本事。他敷衍了几句,匆匆离开。
时光悠悠,贾府在这繁华与琐碎中继续前行,那封承载着众人期望与担忧的信,也在未知的路途上向着宫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