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雄英与朱标齐心协力,为大明的未来殚精竭虑之时,北方边陲再度传来令人心头一紧的消息。鞑靼与瓦剌的铁骑,虽曾暂退于大明雄师之下,却从未止息过对中原大地的贪婪之心。而今,他们不仅悄然重整旗鼓,更联合了周边诸多部落,汇聚成一股前所未有的浩荡之势,誓要以更加凶猛的姿态卷土重来。
“皇上——”徐达在朝堂之上急步出列,声音里压抑不住几许焦虑,“北方鞑靼与瓦剌再度联手,兵马如潮,来势汹汹。边关告急文书一夜连至三道,形势已然危若累卵!”
朱元璋听罢,缓缓皱起眉头,锐利的目光如寒刃般在朝堂之上划过,令众臣不禁心头一凛。“诸位爱卿,”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紧迫,“对此棘手之局,你们可有良策以应对?”
一刹那,朝堂之上寂静如水,连一根针落地都似能听得分明。唯有殿外冷风掠过飞檐,卷起几片枯叶,发出低沉而凄厉的呜咽声,仿佛在为这沉重的氛围添上一抹悲凉。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额间冷汗悄然滑落,却无人敢贸然开口打破这片沉默。就在这僵局难解之时,朱雄英唇角忽然扬起,一抹淡然笑意浮现于面庞,那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绝。他朗声说道:“皇爷爷,孙儿愿再次披甲出征,亲赴北疆,担此抗敌重任。然而,这一次,我们需要更为周全的准备,方能不负天下百姓之望。”
朱元璋听毕,眼底泛起一抹淡淡的欣慰,随即,他缓缓颔首。“好,朕便将此等重任托付于你。”其声调虽平静如水,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渗透其中,“切记谨慎处事,务必保证北疆安稳,休要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朱雄英闻声而动,躬身行礼,语气中透着坚定与不容置疑的力量:“孙儿领旨!”那一字一句,如同金石落地,回荡在殿内,彰显出他内心深处的决然。
随着那句誓言在大殿中回荡而落,朝堂上下众臣仿佛齐齐松了一口气,却仍不敢完全放松。空气里依旧缠绕着一股无形的紧张感,如同潜伏的猛兽,伺机而动。大臣们的额角隐约渗出细密汗珠,目光闪烁间彼此交换着难以察觉的神色,而龙椅之上的天子,手指微微扣紧扶手,那份深藏心底的忧虑与戒备,并未因誓言消散分毫。
退朝之后,朱元璋侍卫小崔望着朱雄英的背影,满心疑惑。他轻轻扯了扯身旁宫女的袖子,压低声音问道:“为何此次北上,只有太孙,太子殿下却留在京中?这安排着实令人费解。”周围的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多言,唯有脚步声在长长的廊道里回荡,仿佛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
狂风骤起,卷着沙尘与落叶,在街道上肆意奔腾。朱雄英站在风口处,衣袂被吹得猎猎作响,脸上感受到阵阵刺痛。他不由得眯起眼睛,单手抬起整理被风吹乱的发丝,心中暗自嘀咕:这风也太猛烈了些,真是让人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