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浓稠如墨,笼罩着寂静的紫禁城。淑妃回到寝宫,遣散了宫女,独自坐在榻前,烛光摇曳,映出她眼中的疲惫与迷茫。方才宫宴上的变故,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她暗自揣测,究竟是前朝何事引得皇上匆匆离席,又会给后宫带来怎样的变数。
与此同时,贤妃在长秋宫也是辗转难眠。她反复思量着近日朝堂局势,听闻户部尚书因贪腐之嫌被弹劾,而尚书夫人与后宫几位嫔妃沾亲带故,此事一旦牵连开来,怕是不少人要受牵连。贤妃深知在这宫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虽向来谨小慎微,可难保不会被波及。月光透过窗纱,洒在她素手轻抚的古琴上,琴音未起,愁绪已满。
几日过去,宫中气氛愈发压抑。御花园里,婢子们打扫落叶的沙沙声都显得格外惊心。淑妃偶然在回廊遇见容贵人,那往日里嚣张的容贵人此刻也没了精神,眼眶微红,想来是失了宠受了委屈。淑妃心中虽对她往日的骄纵有些许不悦,但同为宫墙中人,也难免泛起一丝同情,轻声道:“妹妹保重自身,莫要太过伤怀。”容贵人咬着唇,微微福身谢过,便匆匆离去,风中似还残留着她的轻泣声。
内务府那边也不安生,传出消息说冬日炭火供应不足,各宫分配不均,引得低位嫔妃们怨声载道。慧嫔为了自己宫里几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宫女,硬着头皮去找内务府总管理论,言辞恳切却被敷衍推脱,满心委屈地回到住处,暗自垂泪。淑妃知晓后,差人送了些炭火过去,附上字条:“姐妹同寒暖,共待春阳至。”慧嫔捧着字条,泪水浸湿了纸面,在这冰冷宫闱,这份情谊愈发珍贵。
太后寿辰渐近,筹备却诸事不顺。原本订好的南海珍珠用作贺礼,却在运输途中遭遇匪患,丢失大半,负责采买的太监吓得瘫倒在地,贤妃又气又急,却也只能强压怒火,重新安排。她与淑妃等几位高位嫔妃日夜商讨补救之策,看着镜子中日益憔悴的面容,贤妃苦笑着对淑妃说:“姐姐,这宫中日子何时是个头,为了这虚礼,咱们耗费心神,却不知能否真讨得太后欢心。”淑妃轻轻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妹妹,且撑着吧,为了后宫安稳,只能如此。”
寿辰当日,宫中张灯结彩,表面繁华似锦。众妃嫔早早起身梳妆,身着盛装齐聚慈宁宫。太后高坐凤椅,接受众人朝拜,眼神却透着洞察一切的锐利。礼成之后,太后留下贤妃与淑妃说话,谈及后宫近来纷扰,语气不怒自威:“哀家年岁大了,眼瞧着这宫里头乌烟瘴气,你们身为妃嫔之首,得好好管管,莫要失了体统。”二人忙应下,退出慈宁宫时,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午后阳光洒在宫墙柳树上,嫩绿的叶子随风轻晃,似在低语着宫中无尽的故事。淑妃望着那柳色,心中五味杂陈,前路茫茫,这深宫里的争斗、无奈与温情,就如这柳丝一般,纠缠不清,而她们只能在这朱红高墙内,一步一步,继续走下去,哪怕每一步都满是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