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改革深化,内外新局
叛乱平定后,大楚王朝迎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赵然盅趁着这个机会,进一步深化改革。他深知,要想让国家真正强大,不仅要在经济和军事上改革,还需要在文化教育和吏治方面做出改变。
在文化教育上,赵然盅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他下令在各地兴办学校,聘请有学识的人担任教师,教授儒家经典、天文地理、算术等知识。同时,他还鼓励民间办学,对办学出色的个人和团体给予奖励。
“陛下,如今国家虽渐趋稳定,但人才匮乏仍是一大问题。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方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赵然盅向皇帝进谏道。
皇帝点头赞同:“赵爱卿所言极是。朕准了,希望能早日看到成效。”
在吏治方面,赵然盅加强了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他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从官员的政绩、品德、廉洁等方面进行评估。对于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官员,予以提拔重用;对于那些贪污腐败、不作为的官员,则严惩不贷。
“吏治清明,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必须让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无处遁形。”赵然盅对下属官员说道。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楚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学校里书声琅琅,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有学识、有才能的年轻人;官员们也都兢兢业业,努力为百姓办事。
然而,就在国内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时候,外部的威胁却悄然来临。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垂涎大楚的富饶,开始频繁地在边境地区骚扰掠夺。
边境守将纷纷上奏,请求朝廷增派兵力,抵御外敌入侵。赵然盅接到奏报后,立刻进宫面见皇帝。
“陛下,北方游牧民族来势汹汹,若不及时应对,边境百姓将生灵涂炭,国家的稳定也将受到威胁。”赵然盅焦急地说道。
皇帝皱着眉头,问道:“赵爱卿,你可有良策?”
赵然盅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我们一方面可以增派兵力,加强边境防御;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与周边的国家和部落建立联盟,共同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贸易手段,分化他们的内部势力。”
皇帝听后,点头说道:“好,就依你所言。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务必确保边境安全。”
赵然盅领命后,立刻开始行动。他先是挑选了一批精锐部队,派往边境支援。同时,他亲自修书,派使者前往周边国家和部落,表达了大楚希望建立联盟的意愿。
在贸易方面,赵然盅下令开放一些边境贸易口岸,与周边国家和部落进行贸易往来。通过贸易,大楚输出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资源。
然而,与周边国家和部落建立联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国家对大楚的诚意表示怀疑,担心与大楚结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赵然盅深知,要想让这些国家放心,必须拿出诚意。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一些国家,与他们的首领进行谈判。
“我大楚愿与贵国携手共进,共同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我们可以在贸易、军事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赵然盅真诚地对一个部落首领说道。
部落首领看着赵然盅,沉思良久,说道:“赵大人,你的诚意我感受到了。但我还是有些担心,大楚真的能信守承诺吗?”
赵然盅坚定地说道:“首领放心,我大楚一向言出必行。若我大楚违背承诺,愿受上天惩罚。”
经过一番努力,赵然盅终于说服了一些国家和部落,与大楚建立了联盟。
然而,北方游牧民族却并不打算轻易放弃。他们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对大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一场激烈的边境之战即将爆发,赵然盅和他的大楚王朝能否经受住这场严峻的考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