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谢长意班师回朝。京城内外张灯结彩,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动地。沈锦知与谢长意并肩骑马入城,接受百姓的欢呼与敬仰。
谢长意侧头看向沈锦知,眼中带着笑意。
谢长意"殿下,这次多亏了您。"
沈锦知微微一笑,目光却有些躲闪:
沈锦知"是你教得好。"
谢长意看着她微红的脸颊,心中一动,正想说些什么,却被前方传来的礼乐声打断。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宫门外迎接,场面盛大而隆重。
谢长意下马行礼,声音沉稳有力。
谢长意"臣谢长意,参见陛下。"
皇帝亲自扶起他,眼中满是赞许:
皇帝"爱卿辛苦了。此次大捷,你功不可没。"
谢长意低头道
谢长意“为国效力,是臣的本分。"
皇帝点点头,又看向沈锦知,目光复杂:
皇帝"锦知,你这次......做得很好。"
沈锦知心中一紧,知道父皇话中有话,但她只是微微一笑:
沈锦知"谢父皇夸奖。"
当晚,宫中设宴庆功。席间,皇帝突然开口:
皇帝"锦知,你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考虑婚事了。"
沈锦知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颤,酒水洒出几滴。她抬头看向父皇,发现他的目光正落在谢长意身上。
谢长意握紧了手中的酒杯,指节微微发白。他低头不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皇帝继续说道:
皇帝"朕已为你物色了几位世家公子,皆是才貌双全之人。你可有兴趣见见?"
沈锦知心中一沉,正要开口,却听谢长意突然说道:
谢长意"陛下,公主此次立下大功,婚事或许可以暂缓。"
皇帝挑眉看向谢长意:
皇帝"哦?谢爱卿有何高见?"
谢长意起身行礼,语气恭敬:
谢长意"公主此次在边关的表现,足以证明她的才能。若此时议婚,恐怕会埋没了她的才华。不如让公主继续为国效力,婚事可从长计议。"
皇帝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皇帝"谢爱卿所言有理。锦知,你可愿意?"
沈锦知松了一口气,连忙说道:
沈锦知"儿臣愿意。"
宴会结束后,沈锦知独自在御花园散步。月光如水,洒在花间小径上。她想起谢长意在席间为她解围的情景,心中一阵温暖。
谢长意"殿下。"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沈锦知回头,看见谢长意站在月光下,银色的月光为他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的心跳突然加快,脸上泛起红晕。
她轻声问。
沈锦知"你怎么来了?"
谢长意走近几步,低声说道:
谢长意"我来看看你。"
沈锦知低下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沈锦知"谢谢你......刚才在席上为我说话。"
谢长意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谢长意"我只是......不想看你为难。"
两人一时无言,只有夜风轻轻拂过。沈锦知抬起头,正对上谢长意的目光。他的眼神深邃而专注,仿佛有千言万语要说。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李公公的呼唤:
小李子"殿下,陛下召见。"
沈锦知回过神来,匆匆说道:
沈锦知"我该走了。"
谢长意点点头,目送她离开。他的目光中带着不舍,又带着一丝坚定
……
弘安侯府内,谢长意的娘亲萧氏正在院中等待。见谢长意回来,她连忙迎上前,眼中满是心疼:
萧青曼"意儿,你可算回来了。这一去数月,娘日日担心。"
谢长意微微一笑,握住母亲的手:
谢长意"娘,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吗?"
萧氏仔细打量着他,见他面色苍白,忍不住红了眼眶:
萧青曼"你这孩子,总是让人操心。听说你在边关受了重伤,可好些了?"
谢长意安抚道:
谢长意"已经无碍了,娘不必担心。"
萧氏点点头,犹豫片刻,低声问道:
萧青曼"听说......九公主去边关找你了?"
谢长意神色一滞,随即恢复如常:
谢长意"是,殿下担心战事,亲自前往边关助阵。"
萧氏看着儿子的眼睛,语气中带着试探
萧青曼".....九公主对你可有喜欢?"
谢长意沉默片刻,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谢长意"快了"
萧氏一愣:
萧青曼"什么意思?"
谢长意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
谢长意"娘,您不必操心这些。我自有分寸。"
夜深人静,谢长意独自坐在书房中,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那是沈锦知在边关时送给他的,上面刻着"平安"二字
他的目光渐渐冷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殿下......"他低声呢喃,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
十年前的那个雨夜,派人查探当年萧成一案的探子来报,原来竟是皇室一手策划,他的师父,母亲的弟弟,那个忠心耿耿的将军,竟是被自己效忠的皇帝所害,因为什么呢?因为长公主与他有私情,他又战功赫赫,手握重兵,若是娶了长公主将来必定威胁皇位…
从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接近沈锦知的目的,从来就不单纯。
他要复仇,要让皇室付出代价。而沈锦知,就是他的棋子。
可是......为什么每次看到她明媚的笑容,他的心就会不受控制地动摇?为什么在边关看到她受伤,他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保护她?
谢长意握紧手中的玉佩,指节发白。
"快了......"他低声说道,不知是在说服自己,还是在警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