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那日,秋云初特意派人送了一盒点心给陈羡知。盒中除了精致的糕点,还有一张字条:"静心凝神,莫负韶华。"
陈羡知握着字条,心中暖意融融。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份心意,更是一份期待。
三场考试,陈羡知发挥出色。尤其是策论一题,他以"治国之道,在于安民"为题,引经据典,针砭时弊,令主考官拍案叫绝。
放榜那日,秋云初早早派人去打探消息。当得知陈羡知高中状元时,她激动得差点打翻茶盏。
"快,备轿!"她吩咐道,"本宫要去看看新科状元。"
然而,当她赶到放榜处时,却看到陈羡知被一群官员围住。为首的是当朝宰相李大人,正满脸堆笑地说着什么。
秋云初心中一沉。她知道,朝中的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
金銮殿上,陈羡知一袭大红状元袍,跪在殿中央。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他身上,将那身红袍映得愈发鲜艳。
"陈羡知。"皇帝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朕观你策论,颇有见地。说说看,你如何看待当今朝政?"
陈羡知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龙椅上的皇帝。余光瞥见站在一旁的秋云初,她微微颔首,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回陛下,"陈羡知声音清朗,"臣以为,当今朝政,当以安民为本。近年来江南水患频发,百姓流离失所......"
"放肆!"一声厉喝打断了他的话。宰相李大人上前一步,怒目而视,"陈状元此言,是在指责朝廷赈灾不力吗?"
陈羡知不卑不亢:"臣不敢。只是据实禀报,望陛下明鉴。"
秋云初见状,连忙上前:"父皇,陈状元初入朝堂,难免言辞直率。但他心系百姓,正是我朝之福。"
皇帝若有所思地看着陈羡知:"哦?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江南水患?"
陈羡知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臣在赶考途中,曾实地考察江南水势。这是臣绘制的治水图,请陛下过目。"
太监将图纸呈上。皇帝展开一看,只见图上河道纵横,标注详细,连每一处堤坝的高度、宽度都写得清清楚楚。
"好!"皇帝龙颜大悦,"陈爱卿果然用心。来人,传旨,命陈羡知为江南巡按,即刻赴任!"
李宰相脸色大变:"陛下,陈状元初入仕途,恐怕......"
"李爱卿不必多言。"皇帝摆手道,"朕看陈爱卿年轻有为,正该历练。"
退朝后,秋云初在御花园拦住了陈羡知。
"恭喜陈大人。"她笑吟吟地说。
陈羡知连忙行礼:"多谢公主提携。只是......"他压低声音,"李宰相似乎对臣颇有成见。"
秋云初神色凝重:"李宰相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你此番直言进谏,恐怕已经得罪了他。"
"那公主以为......"
"无妨。"秋云初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本宫早有准备。你且附耳过来......"
三日后,陈羡知启程赴任。刚出京城,就遇到一伙山贼拦路。
"陈大人,得罪了!"为首的蒙面人狞笑道,"有人出高价买你的命!"
陈羡知却丝毫不慌:"是吗?那要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话音未落,四周突然涌出大批官兵,将山贼团团围住。为首的正是秋云初的心腹侍卫。
"公主果然料事如神。"陈羡知感叹道。
侍卫抱拳道:"公主早有吩咐,让属下暗中保护大人。这些山贼,恐怕是李宰相派来的。"
陈羡知点点头:"多谢。还请转告公主,臣定不负所托。"
三个月后,江南传来捷报。陈羡知不仅成功治理水患,更查出了一桩贪腐大案,涉案官员多达数十人,其中不乏李宰相的门生。
朝野震动。
秋云初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看着手中的密信,嘴角微微上扬。她知道,属于陈羡知的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