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墨三肉包:杂文记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冰秋  忘羡     

花怜:与君长明岁岁安

墨三肉包:杂文记

谢怜提着一盏新糊的莲花灯站在通天桥上时,晚风正卷着千灯观的檐角风铃响。他指尖刚触到灯芯,身后就传来熟悉的衣料摩擦声,带着点松墨混着红砂的气息,稳稳拢住他微凉的手腕。

“哥哥,风大,我来。”

花城的声音总带着点刻意放轻的温柔,谢怜回头时,正撞进他眼尾那抹化不开的红。青年指尖夹着支通体莹白的火折子,拇指轻轻一捻,暖黄的火苗就跳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凑到莲花灯里。灯芯燃起来的瞬间,花城另一只手很自然地挡在灯外侧,替谢怜拢住了风。

“三郎,你怎么来了?”谢怜看着灯里跳动的光,忍不住弯了弯眼,“我还以为你要处理那些卷宗到深夜。”

“再忙,也得来看哥哥放灯。”花城把火折子收进袖中,目光落在谢怜鬓边沾着的一点灯纸碎屑上,指尖顿了顿,还是用指腹轻轻拂掉了,“何况,这些灯是我亲手扎的,总要看哥哥挑一盏最喜欢的。”

谢怜这才注意到,通天桥两侧已经挂了十几盏一模一样的莲花灯,每一盏的灯瓣都糊得格外平整,灯芯旁还细细绕了圈银线,夜里亮起来时,该是像落了星子在里面。他想起前几日花城总躲在菩荠观的偏房里忙活,问起时只说在做些小玩意儿,原来竟是为了这个。

“都很好看。”谢怜提着灯往前走了两步,夜风把灯影吹得轻轻晃,“不过,我还是喜欢手里这盏。”

花城跟在他身边,闻言眼尾的红又深了些:“为什么?”

“因为这是三郎亲手为我点的火。”谢怜侧过头看他,眼底盛着灯的光,像揉了团暖融融的蜜,“其他灯再好看,也没有这个温度。”

花城的脚步顿住了,他望着谢怜的眼睛,喉结轻轻滚了滚,忽然伸手把人揽进了怀里。他的怀抱很暖,带着点淡淡的硝烟味,却让人觉得无比安稳。谢怜没挣扎,乖乖地靠在他胸口,能听到他有力的心跳声,和自己的心跳慢慢合在了一起。

“哥哥总是这样。”花城的声音贴着谢怜的耳尖,带着点哑,“一句话,就能让我觉得,所有的等待都值了。”

谢怜抬手拍了拍他的背,像安抚一只寻回主人的大狗:“我也是。有三郎在,我总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用怕了。”

两人在通天桥上站了许久,直到莲花灯的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后来谢怜提议回菩荠观煮点甜汤,花城自然是满口答应,还主动接过了他手里的灯,另一只手牵着他的手,慢慢往山下走。

菩荠观的院子里种着棵老桂树,此时虽不是开花的季节,却也枝繁叶茂。花城把莲花灯挂在桂树枝上,转身进了厨房,熟练地找出陶锅,洗了莲子、百合,又从怀里摸出一小罐冰糖——是他上次去鬼市时特意寻来的,据说用千年冰泉熬制,甜而不腻。

谢怜坐在厨房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花城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没有仙乐国的重担,没有永安国的纷扰,没有白无相的算计,只有他和三郎,守着这一方小小的道观,煮甜汤,放花灯,看日出日落。

“三郎,你以前在鬼市,也会自己煮甜汤吗?”谢怜随口问道。

花城正在剥莲子的手顿了顿,随即笑了:“以前不会。鬼市的伙食大多是重油重盐的,我也没什么心思弄这些。后来遇到哥哥,才想学着做些甜的,给哥哥尝尝。”

谢怜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得一塌糊涂。他站起身,走到花城身边,从背后轻轻抱住了他的腰:“三郎,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就算是喝白粥,我也觉得很开心。”

花城转过身,把他搂进怀里,低头在他额头上印下一个轻吻:“我知道。但我想把最好的都给哥哥。”

甜汤煮好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到了中天。两人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分着一碗甜汤。莲子炖得软糯,百合带着清香,冰糖的甜味刚刚好,暖得人从舌尖一直甜到心里。

“好吃吗,哥哥?”花城看着谢怜小口小口地喝着,眼神里满是期待。

“好吃。”谢怜点了点头,舀了一勺递到花城嘴边,“三郎也尝尝。”

花城张口接住,甜汤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比不上谢怜指尖的温度。他看着谢怜亮晶晶的眼睛,忽然觉得,自己这八百年的等待,终究是没有白费。他从铜炉山爬出来,踏过尸山血海,成为绝境鬼王,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能这样,陪在谢怜身边,看他笑,看他闹,看他安安稳稳地过好每一天。

喝完甜汤,两人又去看那盏莲花灯。灯还亮着,银线在夜里泛着淡淡的光,把桂树的影子映在地上,像一幅温柔的画。谢怜靠在花城肩上,轻声说:“三郎,明年我们还一起放灯好不好?”

“好。”花城握紧他的手,声音坚定,“不止明年,以后每一年,我都陪哥哥放灯。”

“那要是我以后老了,走不动路了怎么办?”谢怜故意逗他。

花城低头看着他,眼底满是认真:“那我就把灯送到哥哥床边,陪着哥哥一起看。不管哥哥变成什么样,我都陪着。”

谢怜忍不住笑了,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傻瓜。”

可他心里却甜得不行,像喝了一大碗蜜。他知道,花城从不是说说而已。八百年前,他是太子殿下,花城是小信徒,隔着人群遥遥相望;八百年后,他是破烂道士,花城是绝境鬼王,却能紧紧牵着彼此的手,再也不分开。

夜风又起,吹得莲花灯轻轻晃,灯影落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谢怜靠在花城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慢慢闭上了眼睛。

这样的日子,真好。

有三郎在,岁岁皆安,年年皆甜。

与君长明岁岁安(续)

桂树影晃了半宿,天快亮时才歇了风。谢怜是被窗棂外的雀鸣声闹醒的,睁开眼就见帐子上落着点细碎的金光,转头一看,花城正坐在床边的软凳上,手里拿着支细木簪子,指尖缠着淡青色的丝线,不知在绣些什么。

“三郎,醒这么早?”谢怜揉了揉眼睛,声音还带着点刚睡醒的哑。

花城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指尖温度微凉:“不多早了,快辰时了。看哥哥睡得沉,没敢叫醒你。”他把木簪子轻轻放在枕边,“刚想着给哥哥做支簪子,还没绣好。”

谢怜拿起簪子细看,木簪是用桂树木料削的,打磨得光滑温润,顶端雕了朵小小的莲花,花瓣上正用青线绣着细密的纹路,针脚整齐得不像第一次做。他想起花城前几日总在灯下摆弄针线,当时还以为是在处理鬼市的文书,原来又是在偷偷为自己准备东西。

“三郎的手真巧。”谢怜把簪子举到眼前,晨光透过花瓣纹路,映得指尖都泛着暖,“等绣好了,三郎帮我戴上好不好?”

花城眼尾的红瞬间亮了几分,喉结动了动,轻声应道:“好。”他伸手把谢怜额前垂落的碎发捋到耳后,指腹蹭过耳廓时,带起一阵细微的痒,“锅里温着粥,是用昨日剩下的甜汤底子熬的,加了点山药,哥哥起来洗漱后就能吃。”

谢怜点点头,刚要起身,却被花城轻轻按住肩膀:“我抱你起来?”

“不用啦,我自己能行。”谢怜笑着推了推他的手,可刚坐起身,就觉得腿有点麻——昨晚靠在花城怀里看灯,不知不觉坐了太久。花城眼尖,立刻注意到他微微蹙眉的模样,二话不说就弯腰把人打横抱了起来。

“三郎!”谢怜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搂住他的脖子,脸颊瞬间热了起来,“这青天白日的,让人看到多不好。”

“菩荠观就我们两个,没人会看到。”花城脚步稳得很,低头看着他泛红的耳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再说,哥哥是我的人,我抱自己的人,有什么不好?”

谢怜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只能把头埋在他的颈窝,鼻尖萦绕着松墨混着阳光的气息,心里又甜又暖。洗漱完坐在桌边,看着花城端来冒着热气的粥,碗里山药炖得粉糯,甜汤的清甜混着米香,一口下去,暖得胃里熨帖极了。

“好吃吗?”花城坐在对面,手里拿着帕子,随时准备帮他擦嘴角。

“好吃。”谢怜舀了一勺递到他嘴边,“三郎也吃点。”

花城张口接住,目光落在他嘴角沾着的一点粥粒上,伸手用指腹轻轻擦掉,动作自然又温柔。谢怜看着他的动作,忽然想起八百年前,自己还是仙乐太子时,花城还是个小小的信徒,每次在宫宴上见到自己,都会怯生生地递上一朵小花,眼神里满是崇拜。如今时过境迁,当年的小信徒成了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绝境鬼王,而自己,也终于能放下所有重担,安心地靠在他身边。

吃完粥,花城去洗碗,谢怜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拿起那支没绣好的木簪子,学着花城的样子,试着用针线绣了两针。可他的手常年握剑、挥拂尘,做惯了粗活,绣出来的针脚歪歪扭扭,比花城差远了。

“哥哥若是喜欢,我教你。”花城洗完碗出来,看到他对着簪子皱眉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走过去坐在他身边,从背后轻轻环住他,手把手地教他握针,“线要拉紧些,针脚要匀,像这样……”

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后,谢怜的心跳又快了几分,手指跟着花城的动作慢慢移动,看着青线在木簪上慢慢勾勒出莲花的轮廓,心里满是欢喜。阳光透过桂树叶的缝隙,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连时光都仿佛慢了下来。

绣了一会儿,谢怜觉得眼睛有点酸,便放下针线,靠在花城肩上:“三郎,我们今天去山下的镇子上逛逛好不好?听说最近镇上在办庙会,很热闹。”

“好啊。”花城立刻答应,伸手揉了揉他的眼睛,“不过先让眼睛歇会儿,等午后太阳不那么晒了再去。”

午后,两人换了身普通的布衣,手牵着手往山下走。镇子上果然很热闹,街上挂满了红灯笼,小贩的吆喝声、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谢怜看着街边卖糖画的摊子,眼睛亮了亮——他小时候在仙乐皇宫里,偶尔会偷偷溜出去买糖画吃,后来国破家亡,就再也没吃过了。

“想吃?”花城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拉着他走到摊子前,对卖糖画的老人笑道,“老师傅,麻烦做两个糖画,一个莲花,一个银蝶。”

老人应了声好,舀起一勺融化的糖稀,手腕轻转,很快就画出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又接着画了一只展翅的银蝶。花城把莲花糖画递给谢怜,自己拿着银蝶,看着他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眼底满是笑意。

“甜吗?”

“甜。”谢怜点点头,又把糖画递到他嘴边,“三郎也尝尝。”

花城低头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化开,比他在鬼市尝过的任何珍馐都要甜。两人沿着街道慢慢走,看街边的杂耍,听茶馆里的评书,偶尔停下来买些小玩意儿——谢怜买了个竹编的小灯笼,花城买了把绘着莲花的折扇,最后还买了两串糖葫芦,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像寻常的情侣一样。

天色渐暗时,两人才往菩荠观走。路上,谢怜手里提着小灯笼,花城牵着他的手,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

“三郎,今天真开心。”谢怜轻声说,眼底满是笑意,“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只要哥哥喜欢,以后我们常来。”花城握紧他的手,声音温柔,“等过些日子,桂树开花了,我再陪哥哥去摘桂花,做桂花糕、桂花酒。”

“好啊。”谢怜笑着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三郎,你之前说鬼市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什么时候带我去看看好不好?”

花城脚步顿了顿,随即笑道:“好。等我把鬼市的事情安排好,就带哥哥去。不过鬼市阴气重,我会提前做好准备,不让哥哥受委屈。”

谢怜靠在他身边,心里满是安稳。他知道,不管自己想去哪里,花城都会陪着他,为他做好一切准备。

回到菩荠观时,院子里的莲花灯还亮着,挂在桂树枝上,像一颗温暖的星。花城把谢怜手里的小灯笼也挂在旁边,又去厨房煮了点热水,让他泡脚解乏。

谢怜坐在床边,看着花城蹲在地上,帮他脱鞋、揉脚,动作轻柔又仔细。他的眼眶忽然有点热,轻声说:“三郎,你对我真好。”

花城抬头看他,眼底满是认真:“哥哥值得最好的。”他把温热的毛巾敷在谢怜的脚上,“以前我没能陪在哥哥身边,让哥哥受了很多苦。以后,我绝不会再让哥哥受一点委屈。”

谢怜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像安抚一只听话的大狗:“都过去了。现在有三郎在,我一点都不觉得苦了。”

夜里,两人躺在床上,谢怜靠在花城怀里,听他讲鬼市的趣事——讲鬼市的小吃有多特别,讲鬼市的灯笼有多好看,讲他如何把鬼市治理得井井有条。谢怜听得很认真,偶尔插几句话,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直到困意袭来。

“三郎,木簪子绣好了吗?”谢怜打了个哈欠,声音含糊。

“快了,明天就能绣好,明天帮哥哥戴上。”花城轻轻拍着他的背,像哄孩子睡觉一样。

“好。”谢怜点点头,往他怀里钻了钻,闭上眼睛,“三郎,晚安。”

“晚安,哥哥。”花城低头在他额头上印下一个轻吻,紧紧抱着他,感受着怀里人的温度,心里满是满足。

窗外,莲花灯的光透过窗棂,落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夜风拂过桂树,叶子轻轻作响,像是在诉说着温柔的心事。

谢怜睡得很沉,梦里没有战乱,没有背叛,只有他和三郎,在开满桂花的院子里,一起放灯、煮甜汤、吃糖画,岁岁年年,永不分离。

他知道,这样的梦,很快就会变成现实。因为有三郎在,他的岁岁皆安,年年皆甜,都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永远。

上一章 冰九:烬余微光·暖与寒 墨三肉包:杂文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忘羡:枇杷清色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