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场京都权贵云集的奢华宴会,灯火辉煌,绫罗绸缎与璀璨珠宝相互辉映。姜雪宁身为姜家女儿,身着华丽服饰,仪态万千地穿梭于宾客之间,面上挂着得体的微笑,与旁人寒暄着,可那眼神深处却透着几分疏离,仿佛这热闹非凡的宴会与她并无太多关联。
不经意间,姜雪宁的目光扫到了宴会的角落。那里,一个身着玄色长袍的男子静静伫立,周身散发着一种与这场宴会格格不入的冷寂气息。他的眼神深邃而神秘,仿若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姜雪宁心中猛地一动,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朝着他走去。
“公子为何独自在此?” 姜雪宁走到男子身旁,微微歪头,声音轻柔,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面上的神情尽显温婉柔弱。
男子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姜雪宁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似是怀念,又似是感慨:“这宴会上的热闹,与我无关。”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若从幽深的古井传来。
姜雪宁微微挑眉,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哦?公子这话倒是有趣,如此盛宴,旁人都趋之若鹜,公子却独善其身,想必有着别样的缘由。” 她一边说着,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眼前的男子,心中暗自思忖,此人定非寻常之辈。
四年前,漫天飞雪,道路被积雪深深掩埋。年仅 14 岁的姜雪宁在回乡途中,偶然遇见了倒在雪地里的谢危。彼时的谢危,高大的身躯蜷缩着,被缺衣少食和雪离魂症折磨得奄奄一息,冻得几乎失去意识。姜雪宁看着眼前这个濒临死亡的男子,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怜悯。在那艰难的处境下,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割腕,用自己的鲜血,一口一口喂给谢危,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艰苦的条件下,将这个一米九的大汉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此后漫长的路途,姜雪宁一路悉心照料谢危。她寻找一切能找到的食物,哪怕自己饿着,也要先让谢危吃;她想尽办法为谢危取暖,哪怕自己冻得瑟瑟发抖。在那段日子里,两人相互扶持,一同在风雪中蹒跚前行,最终抵达京城。谢危相信境危见性,在那样生死攸关的时刻,姜雪宁的所作所为,让他对这个女子从心底产生了深深的认可。一路的陪伴与照顾,也让谢危对姜雪宁的感情变得非同一般,不说有爱,至少有着救命之恩。
两人交谈起来,姜雪宁愈发惊讶地发现,眼前的谢危谈吐不凡,无论是对朝堂局势的剖析,还是对诗词歌赋的见解,都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石子,在她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而谢危,在与姜雪宁的交谈中,也留意到了她眼中偶尔闪过的狡黠与聪慧。他心中暗自盘算,或许这个女子,能成为他复仇棋局中的一枚关键棋子。
此后,谢危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姜雪宁。他带着姜雪宁穿梭在京城那些鲜为人知的小巷,给她讲述着被岁月尘封的秘辛。姜雪宁表面上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崇拜与好奇,可心底却在暗自思量,如何从这些故事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一次,姜雪宁在街头遭遇几个无赖的纠缠。她眉头轻皱,眼中闪过一丝狠辣,却瞬间又换上了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就在这时,谢危恰好路过,他眼神一凛,几步上前,三两下便将无赖们赶走。
姜雪宁拍了拍胸口,故作娇弱地说道:“多谢公子。” 她微微垂眸,掩盖住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谢危及时出现的庆幸,又有着对自己处境的不甘。
“你我之间,无需言谢。” 谢危看着姜雪宁,目光中透着一丝温柔,那是他在仇恨之外,极为罕见的温柔。在他黑暗的世界里,姜雪宁就像唯一的一缕光,照亮了他内心深处的角落。只是回到京城后,几次看到姜雪宁在家中表现出的桀骜不驯,对他似乎带着冰冷厌憎,他的心又开始慌乱。他害怕之前在路途上的那些温暖瞬间只是自己的幻想,害怕姜雪宁其实并非他所想象的那般善良,害怕这唯一的温暖也会离他而去。他外表看似强大,实则内心极度脆弱,在爱与恨、得与失之间,不断挣扎。而姜雪宁,浑然不知谢危内心如此复杂的情感波澜,依旧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与谢危逐渐靠近,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踏入谢危那充满复仇与爱恨交织的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