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惜苒接过糖画,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兔子的耳朵。糖霜在舌尖化开,甜得像小时候的梦,带着点淡淡的焦糖香,一下子就把心里的失落冲得一干二净。她举着糖画,走在马嘉祺身边,阳光落在糖画的糖衣上,折射出好看的光,引得旁边的小孩子都羡慕地看着她。
“慢点吃,别粘到牙齿。”马嘉祺帮她提着薄荷和桃子,另一只手轻轻牵着她的手,避开来往的人群往巷子深处走。巷子尽头有个卖糖葫芦的摊位,插在草垛上的糖葫芦红彤彤的,裹着晶莹的糖壳,远远就能闻到甜香。
马嘉祺停下来,问顾惜苒:“要不要吃糖葫芦?山楂的,酸甜口。”
“要!”顾惜苒立刻点头,她最喜欢吃山楂糖葫芦,酸中带甜,还能解腻。
马嘉祺买了一串,递到她手里,又帮她把糖壳上的碎渣擦掉:“先垫垫,等会儿去吃你最爱的虾仁馄饨,上次路过看到的那家,今天特意问了阿姨,说他们家的馄饨都是现包的。”
顾惜苒咬着糖葫芦,靠在马嘉祺身边慢慢走。阳光穿过市集的招牌,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身边的人来人往,有提着菜篮的阿姨,有推着自行车的爷爷,还有追着糖画跑的小孩子。吆喝声、笑声、自行车的铃铛声混在一起,裹着薄荷的清香、糖画的甜香、糖葫芦的酸甜,成了这个周末最温柔的背景音。
走到馄饨摊时,刚好是上午十点,摊位前已经坐了不少人。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男的在灶台前煮馄饨,女的在旁边包馄饨,手里的面皮转得飞快,眨眼间就包好一个,捏出好看的褶子。看到马嘉祺和顾惜苒,老板娘笑着打招呼:“两位,要两碗虾仁馄饨?”
“对,两碗虾仁的,多放葱花和香油。”马嘉祺拉着顾惜苒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又帮她把外套的拉链拉好——窗边有风,怕她着凉。
顾惜苒看着老板娘包馄饨,忍不住感叹:“老板娘,您包得真快!”
“天天包,练出来的。”老板娘笑着说,“你们小年轻真好,周末还能一起逛市集,我跟我们家那口子,年轻时也这样,现在老了,就守着这个小摊了。”
顾惜苒偷偷看了马嘉祺一眼,他正低头帮她擦桌子,阳光落在他的手上,指尖泛着暖光。她忽然觉得,不管是现在的他们,还是将来老了的他们,只要能这样一起逛市集、吃馄饨,就很好。
没一会儿,馄饨就端上来了。白瓷碗里,馄饨浮在清亮的汤里,皮薄得能看到里面粉色的虾仁,汤面上撒着葱花和香菜,还滴了几滴香油,香气一下子就飘了过来。顾惜苒拿起勺子,舀起一个馄饨,吹凉了放进嘴里——面皮滑嫩,虾仁Q弹,汤鲜得让人想把舌头都吞下去。
“好吃!”顾惜苒含糊地说,又舀了一勺汤喝下去,暖乎乎的汤滑进胃里,舒服得让人眯起眼睛。
马嘉祺看着她吃得开心,嘴角也忍不住上扬。他把自己碗里的虾仁都挑出来,放进她的碗里:“多吃点,虾仁补身体。”
“你也吃呀。”顾惜苒把自己碗里的葱花拨了点给他,她知道马嘉祺喜欢吃葱花,每次吃馄饨都要多加。
两人就这么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偶尔聊两句市集上的趣事,比如刚才看到的那只跟着主人逛市集的小狗,比如卖薄荷的老奶奶织的毛衣真好看,比如糖画师傅的手艺真厉害。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碗里,把馄饨汤染成了暖金色,连空气里都带着甜甜的暖意。
吃完馄饨,已经快十一点了。市集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马嘉祺牵着顾惜苒的手往回走,手里提着买的东西——两盆薄荷、一袋桃子、一袋豆浆,还有顾惜苒没吃完的糖画。顾惜苒手里拿着糖葫芦,偶尔咬一口,糖壳在阳光下亮晶晶的。
走到巷子口时,顾惜苒忽然停下脚步,抬头问马嘉祺:“马嘉祺,下次我们还来好不好?”
马嘉祺低头看着她,眼睛里满是温柔:“好啊,以后每个周末,只要你想,我们都来。”他伸手把她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还要带你吃遍市集的好吃的,豆腐脑、糖画、糖葫芦、馄饨,还有你上次说的那家手工年糕。”
顾惜苒笑着点头,伸手抱住马嘉祺的胳膊,把头靠在他的肩上。阳光正好,风也温柔,身边的人是喜欢的人,手里的东西是喜欢的味道,这样的周末,比任何精致的旅行都让人满足。
回家的路上,顾惜苒坐在自行车后座,手里还提着那盆薄荷,风一吹,薄荷的清香就飘进鼻子里。她抬头看着马嘉祺的背影,忽然觉得,所谓的幸福,不过就是这样——有人陪你早起,陪你逛遍烟火气的市集,记住你的小小心愿,把你的喜欢都放在心上,然后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过成甜甜的样子。
回到家时,阳光已经升到了头顶。顾惜苒把薄荷放在阳台的窗台上,马嘉祺帮她找来小铲子,往花盆里加了点营养土。看着绿油油的薄荷叶子在阳光下舒展,顾惜苒忍不住凑过去闻了闻,又回头看马嘉祺——他正弯腰帮她整理买回来的桃子,动作认真又温柔。
“马嘉祺,”顾惜苒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笑意,“今天真开心。”
马嘉祺抬头看她,眼睛里满是笑意:“我也是。”
阳光落在阳台的地板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薄荷的清香在空气里弥漫,混着刚才市集带回的甜香,悄悄住进了这个平凡又温暖的周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