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查清巫蛊竹简背后的秘密,汉哀帝下令对兰台进行全面搜查。然而,尽管侍卫们翻遍了每一个角落,却并未发现其他可疑之物。
兰台内的典籍虽多,但大多都是些寻常的史书与奏章,并无任何与巫蛊之术相关的线索。哀帝眉头紧锁,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他知道,若是巫蛊之术真的与宫廷阴谋有关,那么这些竹简的出现绝非偶然,背后必定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年迈的老太监颤巍巍地走上前来,低声对哀帝说道:“陛下,老奴曾听闻先帝在位时,有关于太液池底藏有重要物件的传闻。
据说,当年先帝曾命人将一些机密之物沉入池底,以防他人窥探。或许……那池底之物与今日之事有所关联。”
哀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太液池,位于皇宫深处,水波荡漾,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宫墙之间。池水幽深,常年不见底,传闻池底藏有无数秘密。哀帝当即决定派人潜入池底探寻,或许能找到与巫蛊之术相关的线索。
董贤听闻此事,自告奋勇,请求亲自下水探查。他的右眼依旧隐隐作痛,血红色的瞳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但他心中明白,自己已经无法置身事外。哀帝略一沉吟,点头应允,并命几名水性极好的侍卫随同董贤一同下水。
众人换上水靠,带上绳索与工具,来到太液池边。池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董贤深吸一口气,率先跃入水中。池水冰凉刺骨,四周一片昏暗,只有头顶透下几缕微弱的光线。他屏住呼吸,带领侍卫们向池底潜去。
潜入水底,四周一片黑暗,只有偶尔闪烁的微光,仿佛是水底的鱼群在游动。董贤等人在淤泥中摸索前行,手指触碰到冰冷的石块与腐朽的木头。
突然,董贤的手触碰到一个坚硬的物体,表面粗糙,似乎刻有纹路。他心中一紧,用力将其从淤泥中挖出,竟是一个铜质的匣子。匣子表面布满了奇怪的符文,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仿佛已经在水底沉睡了数十年。
董贤心中一喜,连忙示意侍卫们将匣子绑上绳索,准备带回水面。众人合力将匣子拖出水面,呈给哀帝。哀帝命人小心打开匣子,只见里面有一卷发黄的绢帛,绢帛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迹,字迹虽已模糊,但仍能辨认出其中的内容。
哀帝展开绢帛,仔细阅读,脸色逐渐变得凝重。绢帛上记载的,竟是当年琅琊王氏一门被灭的惨案。当年,琅琊王氏被指控参与巫蛊之乱,满门抄斩,朝野震动。
然而,从这绢帛的记载来看,似乎背后另有隐情。绢帛中提到,琅琊王氏并未参与巫蛊之术,而是被一股神秘势力陷害。这股势力隐藏在宫廷深处,操控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阴谋,而巫蛊之术便是他们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