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柏梁台废墟中发现那节刻满符文的龙骨后,董贤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日夜思索,试图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未央宫的地陷、青铜祭坛的出现、柏梁台的大火,以及那节神秘的龙骨。
这些事件看似毫无关联,但董贤却隐隐感觉到,它们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或许与他的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一次恍惚中,董贤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些模糊的记忆片段。那些记忆如同破碎的拼图,逐渐拼凑出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关于琅琊董氏灭门惨案的真相。
董贤的家族,曾是琅琊一带的名门望族,然而在他年幼时,家族却在一夜之间惨遭灭门。他依稀记得,那一夜火光冲天,惨叫声不绝于耳,而他则在混乱中被一位忠仆拼死救出,从此隐姓埋名,直到后来被汉哀帝赏识,才得以重返宫廷。
这个秘密涉及宫廷中的一股神秘势力,他们为了掩盖真相,不惜对董氏一族痛下杀手。家族中的长辈在临死前立下血誓,要后代子孙查明真相,为家族报仇雪恨。
然而,那些记忆片段却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真相。原来,董氏家族当年并非因参与巫蛊之乱而被灭门,而是因为知晓了一个关乎汉室兴衰的惊天秘密。
随着记忆的复苏,董贤还记起家族曾有一件神秘的信物。这件信物或许与破解当前的危机有关,甚至可能是揭开整个谜团的关键。然而,信物究竟藏在何处,他却一时想不起来。
他努力回忆着儿时的点点滴滴,试图从中找到线索。他记得,家族的老宅中有一间密室,父亲曾带他进去过一次,那里存放着家族的秘密文献和贵重物品。或许,那件信物就藏在那间密室之中。
董贤意识到,自己的身世与宫廷中的这一系列诡异事件紧密相连。他决定回到家族旧地,寻找那件神秘信物,解开尘封多年的谜团,同时也为家族洗清冤屈。
临行前,他向汉哀帝禀报了自己的发现与打算。汉哀帝听后,神情凝重,沉默良久后,他拍了拍董贤的肩膀,沉声说道:“董卿,此事关系重大,朕全力支持你。但此行凶险万分,你一定要小心行事,务必保重自己。”
董贤深深一拜,郑重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还家族一个清白,也为陛下扫清隐患。”
次日清晨,董贤便踏上了前往琅琊的旅程。他轻装简从,只带了几名心腹侍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一路上,他的心情复杂难平。
既有对家族往事的悲痛与愤怒,也有对即将揭开真相的期待与忐忑。他回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查明真相,为家族讨回公道。
经过数日的跋涉,董贤终于抵达了琅琊。他站在家族旧宅的废墟前,心中百感交集。昔日的繁华早已化为灰烬,只剩下断壁残垣,诉说着当年的惨烈。他深吸一口气,带着侍卫们走进了废墟。
凭借着儿时的记忆,他很快找到了那间密室的位置。然而,密室入口早已被瓦砾掩埋,众人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将其清理出来。
推开密室的门,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董贤点燃火把,照亮了昏暗的密室。密室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和几个木箱。
他打开木箱,发现里面存放着家族的文献和一些贵重物品。他仔细翻找,终于在一个精致的木匣中找到了那件神秘的信物——一枚刻有奇异符文的玉佩。
董贤拿起玉佩,仔细端详。玉佩上的符文与龙骨和青铜祭坛上的符号如出一辙,显然属于同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
他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枚玉佩或许正是解开谜团的关键。他将玉佩小心收好,随后继续翻找其他文献,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的线索。
就在此时,密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异响。董贤警觉地抬起头,示意侍卫们戒备。
然而,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一群黑衣人便冲了进来,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的黑衣人冷笑道:“董大人,果然是你。我们等你很久了。”
董贤心中一沉,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他握紧手中的玉佩,冷冷说道:“你们是谁?为何要对我董氏一族赶尽杀绝?”
黑衣人狞笑道:“死人不需要知道太多。”说罢,便挥刀向董贤砍来。
董贤与侍卫们奋力抵抗,但对方人多势众,形势十分危急。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密室的墙壁突然裂开,一道暗门出现在众人眼前。
董贤来不及多想,带着侍卫们冲进暗门,随后迅速将门关上。暗门后是一条狭窄的密道,董贤顺着密道一路狂奔,终于逃出了黑衣人的包围。
他站在密道的出口,回望了一眼家族旧宅的方向,心中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要揭开真相,为家族讨回公道!”随后,他带着玉佩,踏上了返回宫廷的路途。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