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傍晚,天边还泛着淡淡的红霞,空气中弥漫着夏末特有的湿热。翎儿站在外婆家的门口,小手紧紧攥着外婆的衣角,眼眶红红的,像是随时要哭出来。外婆蹲下身子,轻轻摸了摸她的头,眼里满是慈爱和不舍。
“翎儿乖,跟妈妈回家吧,该上学了。”外婆的声音有些哽咽,但还是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蓝手帕,里面包着几张零钱,塞进翎儿的小手里。“拿着,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别委屈自己。”翎儿低头看着手里的钱,心里一阵酸楚。她不想走,不想离开这个她生活了八年的地方,不想离开外婆。
妈妈站在一旁,穿着一件枣红色的连衣裙,手里提着一个布包。她的脸上带着笑意,但翎儿却觉得那笑容很陌生。妈妈伸出手,轻轻牵起翎儿的手,说:“走吧,回家。”翎儿的手被妈妈握在手心里,那手掌温热却陌生,不像外婆的手,粗糙却让她感到安心。
走在回家的路上,翎儿低着头,脚步沉重。路边的槐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和她道别。她时不时回头望,外婆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巷口的拐角处。翎儿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咬着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新家在一个陌生的街区,房子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一进门,翎儿就看到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在玩,两个男孩穿着背心,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车,女孩扎着马尾辫,正低头看书。还有一个更小的女孩,正坐在地上玩积木。妈妈笑着介绍:“这是你哥哥,这是你姐姐,这是你妹妹。那个是弟弟。”翎儿站在门口,手足无措,心里更加难受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她只想回到外婆身边。
晚上,翎儿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房间里很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声断断续续地传来。翎儿躺在床的一侧,背对着妈妈,眼泪无声地流下来,浸湿了枕头。她不敢哭出声,只能紧紧咬着嘴唇。妈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轻声问:“翎儿,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翎儿摇摇头,小声说:“肚子疼。”其实,她是想外婆了,想外婆的葡萄架,想外婆的蒲扇,想外婆给她煮的绿豆汤。
妈妈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没有生病发烧,然后用手帮翎儿揉揉她的肚子,温和地说:“睡吧,明天就好了。”翎儿闭上眼睛,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流。她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个新家。她只知道,此刻的她,心里空落落的,像是被掏走了一块最重要的东西。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翎儿悄悄擦了擦眼泪,心里默默念着:“外婆,我想你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翎儿进入了梦乡,梦到外婆做好了饭,等着她回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