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拍摄,夜幕早已悄然降临。片场的工作人员大多已收工回家,只剩下几盏昏黄的灯还在坚守岗位,散发着柔和的光晕。林晓独自坐在片场的角落,反复琢磨着第二天要拍摄的一场高难度情感戏,眉头紧蹙,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恰在这时,于和伟结束了当天工作后的复盘,正准备离开片场,路过时一眼就瞧见了沉浸在角色情绪中的林晓。他心中一动,放慢了脚步,轻声问道:“晓,还在琢磨明天那场戏呢?”
林晓闻声抬起头,看到于和伟,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站起身来:“于老师,是啊,这场戏难度太大了,我总感觉差点意思,心里没底。”说着,她下意识地抓紧了手中被翻得有些褶皱的剧本。
于和伟走到她身边,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微笑着安抚道:“别着急,咱们一起聊聊。你先跟我说说,你对这场戏的理解和现在遇到的问题。”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仿佛有一种让人安心的魔力。
林晓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认真说道:“这场戏里,我的角色得知了一个毁灭性的消息,情绪从震惊、不敢相信,再到崩溃大哭,我知道要把这些情绪层次表现出来,可每次尝试都觉得很生硬,不够自然。”她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脸上满是困惑。
于和伟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林晓,认真听完她的讲述后,沉思片刻,缓缓开口:“你对角色情绪的把握方向是对的。要想让表演更自然,关键在于找到角色情绪的触发点和内在逻辑。比如,当得知那个消息时,角色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立刻大哭,而是大脑一片空白,眼神空洞,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然后,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肢体动作,像是手指不自觉地颤抖,来表现内心的慌乱。等情绪慢慢积攒,才会崩溃爆发。”说着,他站起身,亲自示范了起来,那细微的动作和表情变化,将角色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林晓目不转睛地看着于和伟的示范,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像是突然抓住了灵感的尾巴:“于老师,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原来情绪的爆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铺垫和过渡。”
于和伟欣慰地笑了笑:“对,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不要刻意去想自己要哭,要真正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中,让眼泪自然而然地流下来。我们来对一遍台词,你按照我说的试试。”
于是,两人在寂静的片场开始对戏。林晓努力调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当念到关键台词时,她按照于和伟的指导,先是眼神凝滞,身体微微颤抖,随后,泪水夺眶而出,情绪的爆发真实而又震撼。
“非常好!”于和伟赞许地说道,“就是这样,这一次的表演比刚才进步了很多,情绪的层次和过渡都处理得很到位。”
林晓破涕为笑,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成就感:“于老师,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这么耐心地指导我,我还不知道要卡在这个地方多久呢。”
于和伟摆了摆手,笑着说:“不用客气,这都是演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在这条路上,大家都是这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且你很有天赋,也很努力,只要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两人又围绕着角色和剧情讨论了许久,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直到片场的保安来提醒他们,两人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
离开片场时,于和伟拍了拍林晓的肩膀:“回去好好休息,明天以最好的状态去拍摄。相信你一定没问题的。”
林晓用力地点点头:“于老师,您也早点休息。明天我一定加油!”
在回家的路上,林晓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天和于和伟的交流与学习,让她对表演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辜负于和伟的期望,在演艺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