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深秋的夜,带着凉意。
沈淼结束了一场学生心理社团的督导,裹紧风衣匆匆走进小区楼下的24小时便利店。
货架间,一个戴着黑色鸭舌帽、卫衣帽子兜头盖住大半张脸的高挑身影,正对着冷藏柜里五花八门的酸奶犯难。
黄子弘凡“原味的没了?”
熟悉的声音带着点懊恼的鼻音,是黄子弘凡。
他刚结束外地工作,风尘仆仆地溜回家,连口罩都懒得戴严实。
沈淼无奈地走过去,很自然地踮脚,从冷藏柜最上层够下一盒他常喝的原味酸奶递过去。
沈淼“最后一盒,归你了。”
她顺手又拿了一盒自己喝的无糖款。
黄子弘凡“还得是沈老师!”
黄子接过酸奶,顺手摘下碍事的帽子,露出睡得乱糟糟的头发和明亮的笑容。
就在他低头扫码付款的瞬间,卫衣领口被动作带开,一根褪了色的红绳露了出来,绳子上系着一枚小巧的、磨得温润的银杏叶吊坠。
沈淼也正好抬起手腕扫码,她腕间那条同样有些年头的红绳,以及绳上那枚几乎一模一样的银杏叶,在便利店明亮的灯光下,清晰无比。
两人谁也没在意,拎着酸奶并肩走出便利店,身影很快融入小区温暖的灯火中。
殊不知,马路对面一辆不起眼的车里,镜头无声地捕捉下了这亲昵自然的一幕,尤其清晰地定格了两人颈间腕上那对呼应的银杏叶。
几小时后,“黄子弘凡 恋情”、“#神秘女子同款信物”、“银杏叶情侣款”等词条,带着那张高清便利店照片,像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引爆了热搜。
...
第二天,北师大心理学院。
沈淼如常走进辅导员办公室,立刻感受到几道欲言又止的目光。
她刚坐下,手机就嗡嗡震动起来,是院长内线电话。
“小沈啊,来我办公室一下?不着急,你先处理手头的事。”
院长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但沈淼心里已了然。
她深吸一口气,从随身的笔记本里抽出一枚金色的银杏叶书签——那是黄子多年前用伯克利校园的银杏叶做的,叶脉清晰,背面写着日期和一行小字:【给沈老师提神】。
她将书签轻轻压在摊开的《发展心理学》教材扉页上,冰凉的叶片触感带来一丝奇异的镇定。
随后,她拿起笔记本,步伐平稳地走向院长办公室。
办公室内。
院长没提热搜,只是将一份打印出来的课程安排推到她面前:
“秋季学期的‘亲密关系与自我成长’团体辅导班,报名人数激增。学生们反馈,希望能增加一些关于‘如何在公众关注下维护私人情感边界’的讨论。”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沈淼镇定的脸上,“小沈,你一直是这门课的主讲,经验丰富。这次,可能需要你结合一些…当下的实例,帮助学生们理解舆论压力下的情感应对策略。压力大吗?”
沈淼的目光落在课程安排上,平静地点头:
沈淼我明白,院长。这正是我们课程需要探讨的现实议题。我会准备好相关内容。
走出院长室,走廊里遇到几个相熟的学生,眼神里带着关切和好奇。
沈淼只是微笑着点头致意,颈间那枚银杏叶项链在领口若隐若现。
她回到自己座位,打开电脑,置顶聊天框里静静地躺着黄子发来的消息:
【辣丝不🌶:吃饭了没有?[便利店酸奶图片] 】
【辣丝不🌶:好像……被拍到了。[链接:热搜截图]】
【辣丝不🌶:别担心,我在家 等你指令,沈老师。】
沈淼指尖在键盘上悬停片刻,回复:
【沈三💧:嗯,看到了。】
【沈三💧:院长刚找我,下期团体辅导主题定了公众关注下的情感边界维护。】
【沈三💧:指令:别乱发声明,晚上回家商量。】
【辣丝不🌶:[敬礼小狗表情] 收到!保证不乱动!(除了给你煮姜茶)】
傍晚,LOFT公寓弥漫着姜茶和饭菜的香气。
黄子围着围裙在厨房忙活,沈淼坐在餐桌旁,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她为团体辅导课准备的新课件PPT大纲。
黄子弘凡“真不用工作室发点什么?”
黄子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姜茶放在她手边,自己挨着她坐下,下巴搁在她肩膀上,看着屏幕上的标题《亲密关系的“护城河”:如何在关注中守护彼此》。
沈淼“不用。”
沈淼端起姜茶暖手,语气平和,
沈淼“越正式的声明,越像在解释。我们不是需要向谁解释的关系。”
她侧头看他,
沈淼“而且,你的‘声明’,不是早就发过了吗?”
黄子一愣。
沈淼点开手机相册,翻到一张有些年头的照片——高中校运会,黄子翻墙逃跑前塞给她口琴的瞬间被抓拍。
照片角落,她摊开的手心里,除了口琴,还有一片金黄的银杏叶。
照片下面,是黄子当年发在只有好友可见的博客上的配文,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别扭和真挚:【跑路装备寄存处(及重要证物)】。
黄子看着那张旧照片,忍不住笑起来,伸手揉乱她的头发:
黄子弘凡“沈老师记性真好!”
沈淼“还有这个。”
沈淼又点开黄子几个月前的一条微博。
那是在北师大校园里,他拍了一张满地金黄银杏叶的照片,配文只有两个字:【归处】。
定位显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这条当时没引起太多注意的微博,此刻被眼尖的粉丝重新翻了出来,顶上了关联热搜。
沈淼“所以,我们还需要说什么吗?”
沈淼看向他,眼中带着了然的笑意,
沈淼“月亮的归处是大海,而大海的岸线,永远等待月亮的潮汐。懂的人,自然都懂了。”
黄子心头一热,握住她放在桌上的手,指腹摩挲着她腕间的红绳和银杏叶:
黄子弘凡“那……总得表示表示?给关心我们的人一个交代?”
沈淼想了想,目光落在窗台上那盆两人一起养的小绿植上:
沈淼“你巡演收益捐的那批银杏树苗,今天该送到学校花园栽种了吧?”
...
第二天下午,北师大心理学院的小花园里阳光正好。
沈淼穿着简单的米色毛衣,和几个学生志愿者一起,小心地将捐赠的银杏树苗栽进挖好的坑里,填土、浇水。
黄子戴着棒球帽,混在学生堆里帮忙,动作熟练自然,丝毫没有明星架子,只是偶尔抬头看向沈淼的方向,目光温柔。
有学生偷偷拍照,发到校园论坛和微博:
【今日份暖心!沈辅导员和黄先生(低调版)一起在学院花园栽种希望的小树苗![图片:沈淼扶树苗,黄子在旁填土;图片:两人共同给一棵小树浇水,阳光洒在肩头,颈间/腕间的银杏叶若隐若现]】
没有配任何煽情的文字,只有北师大心理学院银杏苗成长计划的标签。
与此同时,黄子弘凡的个人微博悄然更新。
没有长文,没有合照,只有一张照片:窗台上,两个并排放着的马克杯。
一个印着卡通宇航员图案,一个印着海浪纹路。
两个杯子中间,静静地躺着一片金灿灿的、完整的银杏叶。配文只有三个字:
【回家了。@沈淼_Maren】
几乎同一秒,沈淼的微博转发了这条,同样只有三个字:
【嗯,泡茶。@黄子弘凡_Lars】
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没有精心设计的官宣文案。
只有一杯待泡的热茶,一片金色的银杏叶,和窗台上并排放着的、象征着他们各自轨迹无比和谐的杯子。
热搜的浪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新的八卦很快覆盖了旧闻。
但在北师大心理学院的小花园里,那些新栽下的银杏树苗,正悄然扎根,沐浴着阳光雨露。
沈淼的“亲密关系与自我成长”团体辅导课依旧座无虚席,她平静地讲述着情感边界、舆论压力与自我认同,偶尔会以窗外的银杏苗举例,讲述生命成长需要时间与空间,如同真挚的情感,往往静水流深。
LOFT公寓里,冰箱门上最醒目的,依然是那个古怪的“脑沟回”3D打印冰箱贴。
旁边的标签换成了新的:【“月”与“海”的联合实验室 - 多巴胺补给站 & 灵感加油站】。
草莓牛奶安静地立在冰箱里,瓶身上的标签写着:【每日上限300ml - 违规者负责下周全部洗碗(含遛狗)】。
星河浩瀚,潮汐不息。
月与海,无需喧嚣的誓言,早已在每一片共同珍藏的银杏叶里,在窗台上并肩的杯子上,在花园里静默生长的树苗中,在每一个归家时亮起的灯火下,写下了永恒而默契的共鸣。
那些盛夏的遗憾与成长的阵痛,终被时光温柔地包裹,沉淀在岁月金色的脉络里,成为滋养未来的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