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烟之火
本书标签: 现代 

街巷

烟之火

杭州城西,有一条米市巷,曲折蜿蜒,藏着杭城最浓郁的烟火气。巷子里,青石板路高低起伏,路两旁是密密麻麻的老房子,白墙黑瓦,在岁月里蒙上了淡淡的灰,像一幅洇湿的水墨画。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巷口的阿珍早餐摊就热闹起来。阿珍手脚麻利,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往锅里下馄饨。“来嘞,一碗小馄饨,葱花香菜都要!”阿珍脆生生地喊着,将热气腾腾的馄饨端到客人面前。馄饨皮薄如蝉翼,肉馅饱满,汤鲜味美,撒上碧绿的葱花和金黄的蛋皮丝,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常客李大爷每天都来,他坐在小桌旁,慢悠悠地吃着馄饨,和周围的人唠着家常。“阿珍啊,你这手艺可是越来越绝啦,我一天不吃就想得慌!”李大爷笑着说。阿珍听了,脸上笑开了花:“李大爷,您喜欢吃就好,只要您想吃,我这摊子就一直摆着!”

米市巷15号,是王奶奶的家。王奶奶今年七十多岁,独自一人生活,但她从不觉得孤单。每天早上,她都会在院子里侍弄她的花花草草,那些月季、茉莉、吊兰,在她的照料下生机勃勃,满院飘香。院子里有一棵老桂花树,一到秋天,金黄色的小花挂满枝头,香气弥漫整个巷子。邻居们路过,总会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赞叹道:“王奶奶,您这桂花可真香啊!”王奶奶便会笑着招呼大家进屋坐坐,泡上一壶热气腾腾的桂花茶,聊聊家长里短。

沿着巷子往里走,有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店主是老张。老张为人憨厚老实,店里的货物一应俱全,价格也公道,邻里们缺了什么生活用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店。这天,住在巷子深处的刘嫂急匆匆地跑来:“老张,快,给我拿瓶酱油,家里炒菜正缺着呢!”老张连忙从货架上拿下酱油,递给刘嫂:“刘嫂,您慢点儿,别着急。”刘嫂付了钱,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家。老张看着刘嫂的背影,笑着摇摇头,继续整理货架。

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巷子里,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孩子们放学了,在巷子里嬉笑玩耍,你追我赶。有的在跳皮筋,嘴里念着“小皮球,架脚踢(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有的在玩弹珠,趴在地上,眼睛紧紧盯着弹珠,小手一弹,弹珠便飞速滚动。老人们则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晒着太阳,打着盹儿,偶尔有几只小猫小狗在巷子里悠闲地踱步。

米市巷的日子,平淡而又温馨。然而,有一天,巷子里突然传来一个消息:米市巷要进行改造,拓宽道路,翻新房屋。这个消息一传出,巷子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人支持改造,觉得这样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有的人却舍不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他们太多的回忆。

阿珍担心改造后,她的早餐摊没地方摆;王奶奶舍不得她的花花草草和老桂花树;老张也发愁,不知道改造期间他的杂货店该怎么办。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迷茫和焦虑之中。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工作,详细介绍改造方案。原来,这次改造不仅会改善基础设施,还会保留米市巷的原有风貌,打造一个具有杭州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大家听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改造工程开始了,米市巷变得尘土飞扬,机器声轰鸣。阿珍把早餐摊搬到了临时搭建的棚子里,虽然条件简陋了些,但她的生意依然红火。王奶奶的花花草草被小心翼翼地移植到了院子的一角,老桂花树也被专业人员进行了保护。老张的杂货店暂时歇业,但他每天都会来看看工程进度,满心期待着重新开业的那一天。

几个月后,米市巷焕然一新。道路宽敞平坦,两旁的房屋修缮一新,白墙黑瓦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巷子里还增添了一些文化景观,如杭州方言墙、老照片展示区等,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阿珍的早餐摊又回到了巷口,生意比以前更火爆了;王奶奶的院子更加漂亮,成了邻居们休闲聊天的好去处;老张的杂货店重新开业,货物比以前更丰富了。

在米市巷的改造过程中,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大家互相帮忙,互相照顾,共同度过了这段特殊的时期。如今,米市巷依旧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续写着属于他们的温暖故事。

上一章 旧事 烟之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