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戏剧里的那些逻辑
最近啊,网上有不少网友在讨论戏剧里的逻辑问题。这事儿仔细琢磨琢磨,还挺有意思的。就比如说那些奇幻剧、科幻剧,还有灵异类的戏剧,好多情节确实不用太较真逻辑。为啥这么说呢?这类剧本来就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要是非得拿现实逻辑去套,那可就没意思啦,看个乐呵,感受那种奇妙的氛围就行。
而且啊,有些戏曲编剧还吐槽过一些经典戏曲作品,说它们不合逻辑,情节太夸张。可这话到底对不对呢?咱就拿几部经典戏曲来说道说道。像《帝女花》里讲“皇有事必与帝女谋”,这在现实里哪能行得通啊,皇帝啥事都跟女儿商量,这也太扯了吧。还有《紫钗记》,男女主角居然当晚就同寝了,这发展速度也太快了,现实生活中哪能这样啊。再有《再世红梅记》,女主角竟然能让阎君同意她复活,这生死大事可不是随便能改变的呀,在现实逻辑里根本说不通。还有《牡丹亭惊梦》,女主角得靠夫妻恩爱、雨露情浓才能让身体复原,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离谱?
其实啊,不光是粤剧剧本有这种情况,你再看看明清传奇和元杂剧,不符合现实或者历史情节的地方多了去了。就像《红楼梦》里贾母就评论过,一个千金小姐,身边就带一个丫鬟,还能在路上碰到书生,这现实吗?显然不太可能嘛。
但咱能因为这些就说这些戏剧作品不好吗?肯定不能啊!戏剧毕竟是艺术创作,要是太局限于现实逻辑,那可就施展不开拳脚啦。像明清传奇里的《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这些经典作品,要是硬去考证,确实能找出好多不符合逻辑的情节。可人家依旧是伟大的作品啊,深受大家喜爱,流传这么多年可不是没道理的。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问题,现在咱们常说的逻辑学,那是西方哲学的一部分。世界有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古印度哲学,西方哲学和咱们中国哲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中西方戏剧一直都受各自哲学的影响。就说咱们戏曲的抽象化表演,那可是受了道家“有”和“无”思想的影响。西方哲学也就是近100年才传到咱们中国来的。要是用西方的审美标准和逻辑观念来看咱们的戏曲,这是不是有点太草率、太武断了呢?
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戏曲艺术,那是经过千锤百炼、饱含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能简单地用西方那一套来评判。咱们应该用欣赏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感受它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说不定啊,正是这些看似不合逻辑的情节,才让戏剧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想象力,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呢!所以啊,对于戏剧里的逻辑问题,咱们得换个角度看,好好品味其中的乐趣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