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听着百晓堂的传说长大,据说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据说他们有一座总堂,汇聚了全天下的消息,没有秘密能逃过他们的耳目,没有人物能躲过他们的追寻,更没有人能找到那总堂究竟藏在何处。”雷无桀站在天启城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庙前,语气中透着难以掩饰的震惊,“可你却告诉我,百晓堂的总堂就在这天子脚下,还偏偏是这么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庙?”
“小庙也能装大佛,外表看似平凡,内里却可能别有洞天。”萧瑟懒散地靠在一旁,语调漫不经心。
雷无桀试探着迈步迈进庙门。庙内供奉着一尊笑颜常开的弥勒佛,虽算不上破旧,但与寻常乡间的小庙并无两样。他环顾四周,疑惑地皱起眉:“我进来了,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啊?哪来的另一片天地?”
萧瑟没有多言,只是慢悠悠地走进庙内,伸手将随身携带的无极棍举起,先是轻轻在弥勒佛的脑袋上敲了三下,又猛然用力敲了三下,随后退后几步。这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却又带着几分戏谑之意。
雷无桀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脱口而出:“你这举动,我要是无心看到了,怕是少不得要骂你几句!”
萧瑟置若罔闻,仿佛对他的质疑充耳不闻。而就在下一刻,那尊弥勒佛竟缓缓转身,背对着他们,露出底部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雷无桀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指着佛像大声喊道:“你看你看,佛祖生气了!这是显灵了吧!完了完了,我们是不是要遭报应了!”
还没等他继续咋呼,萧瑟已经毫不客气地抬起脚,将他一脚踹进了黑洞中。下坠的过程短暂而惊险。
待雷无桀站稳脚跟,才发现自己已然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其规模之庞大,几乎堪比整个千金台!四周排列着无数高大的铁架,每层架子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格子。那些精致的银锁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墙壁被一层又一层的木质隔板覆盖,显得复杂而神秘。
“百晓堂竟然把天启城挖得这么空旷……”雷无桀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由得感慨万分,“你这个皇子就任由他们这样胡来?”
然而,偌大的空间静谧无声,除了偶尔从格子里传出的一阵轻微响动,竟看不到一个人影。萧瑟并未回应他的问题,只是领着他继续向前走去,直到一道厚重的铁门挡住了去路。
“这层层关卡,我们现在是不是该敲门了?”雷无桀打趣道。
“用不着。”萧瑟从袖中取出无极棍,将其插入门边的一个小孔中,轻轻旋转了一下。
随着一阵低沉的机械声响起,铁门缓缓开启,露出了里面的另一片天地。
六个身影静静坐在那里,各自忙碌着。他们身旁的格子不断打开又迅速关闭,有时掉出一封书信,有时则是一件奇怪的物品——一片衣角、一面镜子,甚至一根羽毛。六人神情专注,手中的动作飞快。有的东西被随意扔回格子,有的则被他们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些什么,偶尔也会陷入沉思,将某些物品放入身后的黑色格子中。
雷无桀和萧瑟的到来并未打扰到他们的节奏,这些人依旧埋头于自己的事务。萧瑟也没有催促,只是默然伫立,耐心等待。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六人才终于停下手上的动作,抬起头,目光冰冷地望向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戴着一副铁面,遮掩住所有情绪。
萧瑟微微低头:“六位铁面官,好久不见。”
站在最右侧的铁面官摇了摇头,声音平静:“这里只有四个是你见过的。你也知道,我们每天处理的事情繁杂至极,能活过十年的人寥寥无几。”
萧瑟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铁面官果然还是喜欢自嘲。”
“不懂我们的辛苦,才会把这当作自嘲。”另一名铁面官语气略显无奈,“比起你的师父,你可真是更让人头疼。”
雷无桀听得一愣,转头问萧瑟:“昨天你什么时候通知他们的?”
萧瑟耸耸肩,态度轻松:“昨天睡觉前,我在院子里喊了一声,说要去百晓堂。”
“……这也行?”雷无桀瞪大了眼睛。
萧瑟一脸理直气壮:“有什么不行?”
铁面官轻咳一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不过,你当时并没有说明此行的目的吧?”
萧瑟环视了一圈,挑眉反问:“来百晓堂,难道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
几名铁面官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其中一人开口确认:“你是来要情报的?”
“没错。”萧瑟直截了当地回答,“我要琅琊王谋逆案的所有情报。”
铁面官沉默片刻,最终摇了摇头:“可惜,这个情报,我们也不知道。”
“不知道?”萧瑟眉梢轻挑,语气中透着一丝疑虑。
“百晓堂的每个弟子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情报链。所有搜集到的情报最终都会汇总至总堂,由我们六位铁面官亲自整理。然而,负责琅琊王谋逆案的弟子却从未复命,所以我们这边并未收到任何相关情报。”铁面官稍作停顿,声音低沉地补充道,“一个字都没有。”
萧瑟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如刀:“哪个弟子?他是否已经遇害了?按照规矩,百晓堂弟子若一个月未复命,则视同身死,需立刻派遣新人接管其情报链。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这个弟子的身份极为特殊。”铁面官话音缓慢,似有隐情。
“究竟如何特殊?”萧瑟追问,语气愈发逼人。
铁面官长叹一声,神情复杂:“因为负责琅琊王谋逆案的人,是堂主。而堂主这数年来音讯全无,下落成谜。尽管百晓堂整体依然维持正常运作,但有一件事始终令我们六位铁面官束手无策——那便是宣布堂主的死亡。”
“绝无可能!”萧瑟斩钉截铁地吐出一句,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掷地有声,“我见过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