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肆和李君的故事,始于大学校园的话剧社。
那是个温暖的春日午后,阳光透过排练厅的窗户,在木地板上洒下一片片光影。
顾肆独自坐在角落,眉头紧锁,反复揣摩着手中的剧本。
这时,李君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瓶还未喝完的矿泉水,一眼就看到了专注的顾肆。
“嘿,你也在研究这个剧本啊!”
李君凑过去,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觉得这个主角在这段内心独白的时候,情绪还可以再激烈一点,这样更能抓住观众的心。”
顾肆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眼前这个男生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刚刚那一番见解却和自己不谋而合。
就这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越聊越发现彼此对话剧的热爱和理解竟如此相似,仿佛找到了知音。
从那以后,顾肆和李君成了话剧社里形影不离的搭档。他们一起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为角色寻找灵感。
清晨,他们会早早地来到操场,观察晨练的老人,模仿他们的神态和动作;傍晚,又会坐在学校门口的小吃摊旁,听着来来往往的学生们聊天,收集那些生动的语言和表情。
每次排练,他们都全情投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反复推敲,力求做到最好。
排练结束后,两人经常会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吃饭。昏暗的灯光下,他们一边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边分享着当天的收获和感悟。
有时候为了一个角色的塑造,两人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又会相视一笑,达成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默契也越来越深,彼此都成了对方在话剧道路上最重要的伙伴。
顾肆性格内敛沉稳,做事情总是深思熟虑;而李君则热情外向,充满了活力和冲劲。
李君总是能拉着顾肆去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参加不同类型的话剧演出,挑战各种各样的角色。
在李君的影响下,顾肆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
有一次,学校要举办一场大型的话剧比赛,这对顾肆和李君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展示机会。
他们决定共同创作一个原创剧本,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梦想。
那段时间,两人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剧本的创作中。
他们一起熬夜讨论剧情,一起修改台词,甚至为了一个场景的设计,不惜在校园里实地模拟。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们的排练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终于,比赛的那一天来临了。顾肆和李君在舞台上尽情地演绎着他们的作品,台下的观众被深深吸引,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那一刻,他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然而,比赛结果公布后,顾肆的名字出现在了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的获奖名单上,却唯独没有李君作为联合编剧的名字。
原来,在提交参赛资料的时候,工作人员不小心遗漏了李君的名字。
李君看着顾肆在台上风光无限,心中的委屈和不甘瞬间涌上心头。
“为什么会这样?是你故意的吗?”李君质问顾肆。
顾肆一脸茫然,急忙解释道:“我真的不知道,我马上找主办方问清楚!”
但此时的李君已经被愤怒和失望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任何解释。在他看来,顾肆是故意独吞了这份荣誉,背叛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和信任。
从那以后,李君开始刻意疏远顾肆。他不再参加话剧社的活动,即使在校园里遇到顾肆,也会转身就走。顾肆多次去找李君解释、道歉,可李君始终避而不见。
在痛苦和愧疚中,顾肆的生活也陷入了低谷。他的话剧创作灵感仿佛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每次拿起笔,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李君愤怒的眼神。
为了寻找新的灵感,顾肆独自来到了城市的一座废弃工厂。这里曾经是很多艺术创作者寻找灵感的地方,顾肆希望能在这里找回自己对话剧的热情。
当他爬上工厂的一座破旧高楼,想要拍摄一些独特的场景作为素材时,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从高楼上坠落了下去。
当李君听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如遭雷击。
他发疯似的冲向医院,看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顾肆,泪水夺眶而出。
这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愚蠢,那些误会和愤怒在生命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他后悔自己的冲动,后悔没有给顾肆解释的机会,后悔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和解的话。
在顾肆的病床前,李君日夜守护着。他回忆着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一起为话剧奋斗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他祈求上天能让顾肆醒来,他愿意用一切来换取顾肆的平安。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们。
顾肆的伤势过重,最终还是没能再睁开眼睛。
李君悲痛欲绝,他守着那些他们曾经一起创作的剧本,独自缅怀他们逝去的友情与青春。
那些曾经的欢笑与争吵,都成了他生命中最珍贵却又最痛苦的回忆。
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他的身上,他总会想起那个和他一起在舞台上追逐梦想的少年,心中满是无尽的思念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