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江湖不老月长明
长安城的上元灯节来得格外热闹,朱雀大街的灯笼连成两条火龙,一条绣着佛幡,一条缠着剑穗,在暮色里蜿蜒起伏,最终都汇入佛剑阁前的广场。唐僧站在阁楼的回廊上,经卷在掌心泛着暖光,末页的灯影图里,无数光点正顺着灯笼的流苏往下淌,在地面拼出"江湖"二字,笔画里既藏着《金刚经》的笔锋,又嵌着"独孤九剑"的剑痕,被往来的脚步踩得模糊,却又在新的灯影里渐渐清晰。
"师父你看那走马灯。"八戒举着串冰糖葫芦跑来,山楂上的糖衣映着灯影,在他鼻尖投下细碎的光斑,九齿钉耙斜靠在廊柱上,耙齿间挂着盏纸灯,灯面画着只肥猪驮着经卷,经卷里钻出柄剑,剑穗缠着混天绫,"是糖画张新做的,转起来既有《大悲咒》的调子,又有《笑傲江湖曲》的节奏,刚才有个老和尚看了说'这猪比菩萨还懂佛剑',乐得俺老猪差点把糖葫芦吞了。"
沙僧的月牙铲挑着两盏宫灯,灯罩是用《葵花宝典》与《金刚经》的书页裱糊的,灯光透过纸页,在地上投出半金半紫的花影。"是京兆尹送来的。"他指着灯柄上的红绸,上面绣着"同庆"二字,"说要在佛剑阁前摆百灯宴,请的既有少林的高僧,又有五岳的侠客,还有长安的百姓,连西域的胡商也带着会转经的剑来赴宴,说是要让佛灯与剑影同辉。"
敖丙正弯腰调整廊下的冰灯,龙角的蓝光与灯里的烛火相和,冰纹里浮出东海的灯景:新龙王率领水族在龙宫的冰面上布灯,每条龙鲤的背鳍上都顶着盏莲花灯,灯芯是用灵珠火做的,冰面刻着的《心经》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与长安的灯影遥相呼应。"老龙王托梦说,东海的灯船正往长安来。"他回头看向哪吒,少年灵珠处的红光透过灯影,往广场的方向蔓延,腕间的混天绫结上,冰火珠渗出的细流在地面画出朵灯花,"船上的灯笼都写着'佛剑同春',说是要让长安的月亮也尝尝东海的浪味,让江湖的风也沾点龙宫的暖。"
哪吒突然拽着他往广场跑,火尖枪在掌心转得飞快,枪头灵珠的光芒在灯影里划出长长的光带,光带落地处,生出串串会发光的剑形花,花瓣上都写着"灯宴"二字:"小爷在广场中央埋了坛好东西。"他指着那座最大的走马灯,灯面画着取经队伍的身影,正围着盏巨大的宫灯欢笑,"是用龙鲤酒、菩提叶、长安雪、江湖水混着酿的,埋了整一年,今儿个开封正好,让佛灯照照,剑影映映,喝起来保管既有雷音寺的静,又有无争镇的闹。"
广场中央的走马灯果然有玄机。灯座下的泥土轻轻隆起,露出个白玉坛,坛身上刻着"岁月同欢"四个字,字缝里嵌着龙鳞与灵珠的碎片,与敖丙、哪吒腕间的同心结一模一样。悟空的金箍棒往坛口一挑,坛盖飞落,酒香混着灯油的香气在广场弥漫,竟化作无数光蝶,翅上既刻着"上元"二字,又嵌着佛印与剑穗,绕着百盏花灯飞舞。
"是去年从东海回来时埋下的!"悟空的火眼金睛穿透酒雾,望见坛底沉着片琉璃,上面画着去年灯节的景象:他踩着筋斗云往灯上抛金箍棒,八戒抱着酒坛在灯影里打滚,沙僧的沙粒在地上拼出灯诗,敖丙与哪吒的混天绫缠着最大的宫灯,灯影里浮出岳不群与方证大师的笑脸,正用剑穗与念珠编织灯彩,"老猪说要等凑齐一百个江湖故事再喝,没想到这酒在土里听了一年的长安夜话,竟自己长出了灯影的形状,比瑶池的玉液还醉人!"
令狐冲的碧玉笛在酒雾中响起,笛音与灯影的转动声、百姓的欢笑声、远处的歌乐声相和,在佛剑阁的匾额上刻出新的乐谱。阁楼里的经卷突然自动翻开,露出新添的插画:广场上的百盏花灯突然连成一片,化作条巨大的灯龙,龙身缠着经卷与剑穗,龙头顶着唐僧的经卷,龙尾系着东海的灯船,正往夜空飞去,所过之处,星星都化作小小的灯盏,在天际拼出"西游笑傲"四个字。
"是岳先生的墨气在灯影里活了。"令狐冲将笛孔凑近白玉坛,让笛音顺着酒液流淌,坛里的酒突然化作细小的溪流,顺着广场的石板往四面八方蔓延,流过每盏花灯,流过每个笑脸,所过之处,灯影里都浮出新的故事:穿袈裟的侠客在教孩童舞剑,佩长剑的和尚在给老人读经,西域的胡商用转经筒接住落下的灯花,糖画张的走马灯里,突然多出个背行囊的书生,正往取经队伍的身影里挤。
那书生挤到唐僧面前时,行囊里的《续西游笑傲录》正泛着光,书页上的字迹与经卷末页的插画相和,生出半金半紫的光带。"晚辈在东海记了龙女的灯词,在华山录了新的灯谣,就等今夜把长安的灯故事添进去。"他指着书页里的空白处,那里有行小字:"待补于上元灯夜,借灯影,蘸酒香,记江湖不老的模样。"
亥时的梆子敲响时,佛剑阁的钟声突然与百盏花灯的光影相和,在夜空炸开串串灯花,一半是佛印的形状,一半是剑穗的模样,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卖糖画的张师傅捏出盏巨大的糖灯,灯面画着所有相遇的瞬间:悟空与令狐冲初论剑的火花,敖丙与哪吒首交手的浪涛,唐僧与岳不群共看经的暮色,最后是所有人围着白玉坛欢笑的模样,糖灯的纹路里,缠着半条混天绫。
"该往无争镇去了。"唐僧展开经卷,末页的灯影图里,灯龙正往东方飞去,沿途的每个城镇都亮着灯,窗纸上映出的影子,有的在续灯油,有的在写新篇,有的在给孩子讲他们与灯的故事。"那里的奇树该添新叶了,忘忧泉的冰该化了,岳先生的墨该在春水里发芽了。"
离开长安时,百盏花灯突然齐齐飞起,跟着他们的身影往东方飘去,每盏灯的流苏上都系着片经卷残页,页脚缠着小小的剑穗。东海的灯船在月色里与他们会合,龙鲤们驮着的莲花灯与长安的花灯相融,在水面织出张光网,网住所有正在发生的故事。
唐僧站在船头,经卷在掌心泛着温润的光。末页的空白处,自动浮现出无数行小字,都是这夜收集的灯故事:糖画张的糖灯、书生的续篇、龙鲤的莲花灯、百姓的欢笑声......最后一行是用所有人的笔迹共同写成的:"江湖不老月长明,灯火相传即真经。"
月色渐浓时,船过淮河,水面的灯影与天上的月光连成一片。取经队伍的身影在灯影里渐渐拉长,悟空的金箍棒搅起的浪花里浮出灯诗,八戒的钉耙挑着的花灯上写满灯词,沙僧的沙粒在船板上拼出灯谱,敖丙与哪吒的混天绫缠着两盏最亮的灯,在夜色里泛着暖光,令狐冲的笛音穿过灯影笼罩的江湖,依旧清亮如初。
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就像上元的灯火永远不会熄灭,江湖的故事永远讲不完,取经的路也永远在脚下延伸,从长安的灯影到无争镇的晨光,从东海的浪涛到西天的佛光,在每个月圆月缺里,在每个灯火阑珊处,续写着那卷永远也写不完的——西游笑傲录。而这天上的明月,便是最好的灯盏,照着它前行的脚步,才最坚定,最能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