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江湖霜染经卷叶
嵩山的霜总带着些佛骨与侠肠交织的凛冽。当小寒的日头漫过少林寺的塔林,整座山峦便像浸在琉璃里,武僧的拳脚破风声与经卷的翻动相和,时而聚成《笑傲江湖曲》的沉雄调子,时而散作《金刚经》的庄严吟诵。最肃穆的"达摩洞"外,少林派的铜钟与五岳剑派的剑匣在霜气里相倚,蓝红相间的混天绫缠着尊断臂石佛,佛衣的褶皱里嵌着片剑穗,穗子上的霜花落在青石板上,融成的水痕里,能看见黑木崖的蝙蝠在塔尖盘旋,雷音寺的风铃在檐角轻响,连扫落叶的沙弥,都带着三分侠气七分佛相,扫帚划过地面的轨迹,竟与《易筋经》的运功路线暗合。
唐僧站在初祖庵的石阶上,指尖拂过经卷上"应无所住"四字,笔锋的凝重处藏着令狐冲剑穗的沉劲,墨色的苍润里裹着嵩山的霜气。"这霜声里,竟有拳风裂帛与木鱼敲石的交响。"他望着霜地里练功的武僧,拳脚带起的霜雾在半空拼出个个"忍"字,"是方证大师说的'少林武功即少林佛法,拳脚与禅定原是一体',所以这山的风总带着三分警醒,吹得经卷边角微微起皱时,能看见'精进'二字的笔意里藏着'侠义'的锋芒,像尊在霜雪里立地的金刚。"
"师父你看这霜花。"悟空正蹲在塔林的石碑旁,金箍棒往霜层上一划,霜粒在地面化作个个小武僧,有的挥拳有的捧经,围着石塔打转,"是这嵩山的山神在跟咱们搭话,他说'你们带的江湖气与真经味,让霜雪都长出了佛性'。"他突然从塔缝里摸出串佛珠,珠上刻着"少林"二字,还沾着点恒山的松针,"是方证大师挂的,你闻这味,混着檀香与松脂,比如来的香花宝烛还提神。"他把佛珠往经卷上一放,珠光透过纸页,竟在石阶上显出少林寺的殿宇与恒山的佛寺在霜气里并现,金箍棒的金光与长剑的银光在虚影里织成道结界。
八戒趴在达摩洞的石榻上,九齿钉耙斜倚着燃着柏香的香炉,炉底的香灰混着通天河的沙粒。"刚从斋堂讨来的素饼,"他往嘴里塞着块酥脆的,"里面掺了灵山的胡桃,香得正好——老猪特意让厨僧加了点黑木崖的花椒面,麻里带点辛,像极了咱们跟魔教打交道的滋味!"他突然指着洞外的雾凇,"你们看那冰棱挂的,像不像血影教的毒刺?被老孙的金箍棒一敲,全成了供佛的玉簪!"话音未落,榻边的瓦罐突然倾倒,罐里的清水在地面画出八戒用钉耙护住少林弟子的图景,旁边令狐冲正挥剑格挡魔教的暗器,两人的影子被蓝红相间的混天绫连在一处,在水痕里轻轻起伏。
沙僧的月牙铲靠在藏经阁的门槛旁,铲头的沙粒顺着门轴往下漏,在地面堆出个小小的因果图,图上的少林七十二绝技与佛家六度波罗蜜在霜气里交织,武僧的拳套与僧人的袈裟竟是同一种布,侠客的剑与罗汉的杵共用一块铁。"这沙图显的是此刻的景象,"他用指尖拨着沙粒,"方证大师与达摩祖师的法相在此对谈,蒲团是用嵩山的棉絮做的,茶汤混着江湖的酒与西天的露,说'技是载道之舟,舟有千般,渡水则一'。"沙粒突然涌动,因果旁多出个题字的身影,正往石碑上刻着什么,"是敖丙用冰魄剑刻的'护'字,笔画里凝着火珠,是哪吒用火尖枪点的,倒像是说'冰能固戒,火能强心'。"
敖丙站在演武场的木桩旁,冰魄剑轻贴着桩面,剑身上的冰纹与桩上的拳痕相吸,竟连成幅长卷,卷上的少林武会(寺内较技、山门护持)正与江湖往事(五岳并派、正教平魔)在木纹里交错。"这木桩的木脉连着灵山的菩提,"他指尖点着交错处,"能照见护与渡的互生——你看那里,达摩的'壁观'与令狐冲的'守护',在木纹里融成了同段话。"话音未落,桩面突然映出幅图景:前日里,他与哪吒在演武场比试,冰魄剑冻住的霜痕与火尖枪烧出的焦印在桩上拼出朵莲花,花瓣的纹路,正是此刻混天绫的蓝红两色,被山风一吹,竟化作道流光,绕着少林寺的塔林转了三圈。
哪吒的风火轮在演武场的空地上转了个圈,火星落在结霜的地面上,竟烧出串小小的火莲,莲心的光与日光相融,在霜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是无数只眼睛在凝视这寒夜里的守护。"小爷在藏经阁的暗格里看见个怪武经!"他火尖枪往书架一指,枪影里浮出个铜函,函内的《易筋经》旁夹着本《血影教邪功》,"这铜函的锁是用邪功的羊皮做的,钥匙竟是枚少林戒牒,倒像是说'邪功能显正法,戒牒可镇心魔'!"他突然跳过去打开铜函,里面的经书上竟有方证大师的批注,说"血影教的'吸魂大法',正可用《易筋经》的'易筋洗髓'破之,如光明破黑暗",与悟空的眉批"老孙看这邪功,倒像白骨精的幻术,一棒便散"相映成趣。
正说着,少林寺的山门传来阵钟鸣,混着剑穗的轻响,竟是《笑傲江湖曲》的梵音版。悟空往山门望去,只见令狐冲与任盈盈踏着霜雪进来,身后跟着田伯光与仪琳,令狐冲披着件僧袍,剑穗从袖中露出半截蓝红两色,田伯光手里还提着个食盒,里面飘出斋饭的香气。"是来赴法会的!"他笑着掣出金箍棒,棒尖往空中一挑,将片带霜的柏叶挑在棒尖,叶上的纹路竟与混天绫的经纬相合,引得武僧纷纷侧目。
令狐冲走进初祖庵时故意掸了掸僧袍,霜粒落在唐僧的经卷上,融成的水珠里浮出"护持"二字。"圣僧,"他往石桌上放下食盒,剑穗扫过木鱼,"方证大师说'嵩山最是能显护教之心,江湖的侠义与少林的佛法,原是守护众生的前后盾',让俺们来看看,真经如何与武功相融。"
任盈盈打开食盒,里面的斋饭用蓝红混天绫垫着,绫子上绣的《清心普善咒》谱子,与饭香缠成个结,"这是用嵩山的泉水煮的,配着恒山的菌菇,能壮筋骨,也能宁心神。"她往唐僧的经卷上放了块素饼,饼屑与经文的笔画相契,竟显出"止戈为武"四字,"你看这饼,做在少林的斋堂,却能载着江湖的义与西天的慈。"
唐僧望着饼屑上的霜花,突然道:"这霜花里,藏着两个世界的守护。"他翻开经卷,混天绫缠着的戒牒落在饼上,牒上的佛光与饼屑的香气相契,竟在石上显出"武即佛"三字,"《金刚经》说'应如是生清净心',正如令狐冲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原是说真经不必斥武功,江湖不必离佛法,正如这嵩山,剑穗与僧袍共处,经声与拳风同流。"
突然,塔林的方向传来阵异动,原来是血影教的余孽混在进香客里,正往佛塔投掷火药。"护住佛塔!"敖丙的冰魄剑突然出鞘,剑光在霜气里织成冰墙,火药撞在墙上全化作冰屑,"是血影教的'裂心弹',药里掺了黑木崖的硫磺!"
哪吒的风火轮顿时化作两道红光,将刺客卷在轮影里,"小爷早看这些家伙不对劲,僧帽下藏着血影门的蝙蝠纹!"他火尖枪往刺客心口一点,枪尖的火星烧出"盗"字,与刺客衣襟里露出的《血影秘令》上的字一般无二。
悟空的金箍棒往地面一拄,霜地震起的冰晶里,竟显出刺客前世是被魔教胁迫的良民,"你们本是向善之人,何必助纣为虐?"他棒尖的金光往刺客眉心一点,"看看你们的本心!"
刺客们突然捂着头惨叫,眼前浮出被血影教灭门的景象,"是......是教主!是他杀了俺们家人,逼俺们入教作恶!"领头的刺客突然往唐僧面前一跪,"长老若能为俺们报仇雪恨,俺们愿将血影教的老巢悉数供出!"
令狐冲长剑往空中一挑,剑光在塔林的石壁上写下"宽恕"二字,"报仇不如度化,这些罪证,正好与方证大师收集的魔教罪证相合——今日便让嵩山的霜,冻住这江湖的仇恨!"
斋堂的素饼香越来越浓,厨僧往八戒手里塞了盘,"长老尝尝,这是用灵山的面做的,俺们听了《西游笑傲录》的话本,非要加这味,说'佛与侠都爱吃素,也都护着吃荤的'。"
八戒接过来就往嘴里塞,饼渣掉在经卷上,竟堆出个"善"字,"比天庭的仙饼多了些人间味!"他突然指着武僧的拳套,"你们看那拳套的纹路,像不像血影教的毒爪?被佛珠一镇,全成了护佛的法器!"
众人望去,果然见每个法器都有玄机:武僧的戒刀上刻着佛经,练功的沙袋里填着经卷,最显眼的是沙僧用沙粒堆的"武僧一体"四个字,笔画里掺着拳印与经幢的碎石,被山风刮得愈发鲜明。田伯光见状,突然道:"俺以前总觉得江湖就是打打杀杀,如今才明白,能放下屠刀护着弱小,比杀尽坏人更有本事,就像这嵩山,侠客能跟和尚练拳,武僧能跟剑客论经。"
日头渐渐升高,嵩山的霜渐渐融化,有武僧捧着拳谱找唐僧请教禅理,有剑客拿着剑谱让方证大师批注,有香客带着孩童来求混天绫的流苏(说能避灾祸),有道士来抄加了武功注解的真经,连少林寺的铜钟都被裹上蓝红相间的混天绫,敲响时能传出《易筋经》的口诀。悟空与令狐冲趴在初祖庵的栏杆上比试拳脚,金箍棒化作拳头的模样,与令狐冲的掌风在霜气里相击,气劲撞在经卷上,震出的字连成串"护"字;八戒在旁偷吃素饼,饼渣掉在地上,竟引来群山雀,雀群在地面啄出个"和"字;沙僧在整理沙图,因果的边缘又长出新的脉络,通向更远的峰峦;敖丙与哪吒在演武场用冰魄剑和火尖枪刻霜,冰刻的"武"字与火刻的"佛"字在地面慢慢相融,化作个"人"字。
唐僧望着石上交错的经卷与拳谱,混天绫的流苏扫过两物的边缘,竟在霜融的水痕里拼出句偈语:"江湖霜染经卷叶,经卷叶护江湖霜。"他提起笔,在空白的拳谱上写下第一笔,墨痕里顿时涌出无数张面孔:有武僧的、有侠客的、有香客的、有刺客的,所有面孔都在合十,仿佛在说,有些拳脚原是慈悲,有些经卷藏着锋芒。
"走吧,"他放下笔,日光透过塔林的缝隙照在经卷上,混天绫的蓝红两色在光里轻轻飘动,"去看看嵩山的大雄宝殿,看看咱们的故事,在这最庄严的地方长成了什么模样。"
队伍走向大雄宝殿时,武僧的拳风与剑穗的轻响、经声的吟诵与钟磬的轰鸣混在一起,像首没有杀伐的歌。令狐冲与任盈盈捧着拳谱跟在后面,绫子上的谱子在日光里泛着光;僧人们站在甬道相送,手里的经卷与拳谱并排捧着;连扫塔的沙弥都蹦蹦跳跳跟了几步,往八戒手里塞了颗松果,说"带着这山里的禅,去跟佛祖说说武功的好"。
大雄宝殿的香火已经燃起,礼佛的祝文里夹着《西游笑傲录》的话本,主持的方丈念到"降魔卫道"时,特意加重了语气,说"此魔非外魔,是心魔;此道非古道,是护生之道"。供桌上的祭品里,有灵山的菩提子,有恒山的灵芝,有通天河的卵石,有黑木崖的野蜜,最中间摆着本用混天绫裹着的真经,绫子的蓝红两色与佛像的袈裟缠成个同心结。
悟空突然跳上供桌,金箍棒往香炉里一搅,香灰在日光里刻下"江湖霜染经卷叶"七个字,字痕里渗出墨香与檀香,引得众僧连连称善。"你们看这香火!"他指着空中的蓝红光晕,"这不是梦,是真!江湖的霜永远染着真经的叶,真经的叶永远护着江湖的霜,就像这嵩山,侠客与和尚同护佛,经卷与拳谱共降魔!"
令狐冲在殿下挥剑相和,剑光与棒影在香火里织成屏障,任盈盈的箫声、唐僧的经声、八戒的笑骂、沙僧的低语、敖丙的冰吟、哪吒的火啸都裹在里面,化作场无声的雨,落在每个人的心上。雨丝里,有人看见自己的拳套沾了经卷的墨,有人发现自己的念珠缠了剑穗的线,有人摸着祝文上蓝红相间的"护"字,突然懂得有些庄严是为了守护柔弱,有些锋芒是为了包容慈悲。
黄昏时,嵩山的余晖与大雄宝殿的佛光连成片,像条铺在殿宇上的金河。令狐冲往唐僧手里塞了串菩提子,上面刻着"护生"二字,与经卷上的"慈悲"相契;任盈盈将混天绫的流苏系在大雄宝殿的柱子上,说"让这带子永远系着嵩山的霜,记着咱们今日的话";仪琳给每个武僧发了片柏叶,说"叶上有江湖,也有西天,揣着它,练功时能想起慈悲"。
队伍离开嵩山时,暮色正漫过少林寺的塔林,混天绫的蓝红两色在暮色里若隐若现,像条永远不断的线索。悟空回头望了眼渐远的大雄宝殿,金箍棒上的光与令狐冲剑上的光还在暮色里相触,他笑了笑,转身走进山道,"走了,江湖的霜还在染,真经的叶还在护,咱们的路,还长着呢。"
八戒嘴里还叼着半颗松果,含糊不清地说:"明天去黑木崖,老猪要让那里的魔头见识见识,什么叫带着佛心的武功,什么叫沾着侠气的经文!"
沙僧的沙粒在山道上铺成条路,沙上印着经文字、剑穗纹、拳套影、江湖霜,渐渐往远方延伸,像是在说只要有霜雪,就有融化它的暖阳,只要有魔障,就有降伏它的慈悲。
敖丙与哪吒并肩走着,冰魄剑与火尖枪的影子在地上融成团,蓝红两色的光晕里,浮出无数个小世界,每个世界里,都有佛与侠共降魔,有经与拳同护生。
唐僧走在最后,经卷与菩提子串并在臂弯,混天绫的流苏扫过嵩山的霜痕,激起的霜影里,浮出幅流动的画:江湖的霜永远染着真经的叶,真经的叶永远护着江湖的霜,蓝红相间的混天绫在霜声与经声里轻轻飘动,像个永恒的证明,证明着有些情谊能穿透正邪,有些信仰能融合武佛,而那段从误入江湖到共传真经的旅程,永远活在嵩山的香火里、大雄宝殿的钟声里、每个人的心坎里——因为江湖的霜永远在染,真经的叶永远在护,而那颗既属于江湖也属于西天的心,永远在途中,永远向着更慈悲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