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大暑耘田,持恒悟禅
归源境的大暑,日头毒得能晒裂土,田垄里的新苗已长到半尺高,叶片却蔫头耷脑地垂着,只有藏在根须旁的杂草,借着暑气疯长——这是一年里最熬人的时节,也是耘田的关键期。孙女儿拎着小竹篮,跟着阿婆往田垄走,篮里装着水壶和除草的小铲子,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点的小腿:“阿婆,今天要除多少草呀?”
阿婆边走边用草帽扇风,目光落在田垄里:“草要除到看不见,根要拔到不留丝——大暑的草长得快,今天不除,明天就缠上苗茎,抢了养分,苗就长不壮了。”她蹲下身,指着一株缠在苗上的狗尾草:“你看这草,看着软,根却扎得深,得顺着根须慢慢拔,不然断在土里,过两天又冒出来——耘田和做事一样,得‘彻底’,不能留尾巴。”
耘田的第一步是“辨草”。有些杂草长得和苗儿像,不仔细看容易认错。沙僧蹲在田埂旁,教大家分辨:“苗儿的叶尖带点圆,叶脉是浅绿色;杂草的叶尖尖,叶脉深绿还带绒毛——你们看,差一点都不行,认错了就伤了苗。”他随手拔起一株杂草,根须上还带着湿泥:“这草叫‘绊脚草’,专缠苗茎,得连根拔起,不然苗儿会被缠得长歪。”
孙女儿学着辨草,眼睛瞪得圆圆的,把苗和草凑在一起比:“这个叶尖圆,是苗儿;这个叶尖尖,是杂草!”她用小铲子小心地把杂草周围的土松了松,再用手捏住草茎,轻轻一拔,连带着完整的根须拔了出来,高兴地举给沙僧看:“沙僧爷爷,俺拔干净啦!”
阿瑞斯负责给苗儿松土。他手里拿着小耙子,齿又细又短,刚好能松苗根周围的土,又不会伤着根须。“大暑的土硬,得慢慢松,”他边松土边说,“土松了,根须才能呼吸,才能吸到水和养分——就像人心里堵了,要慢慢疏通,急了反而更堵。”他松土时特意离苗根半寸远,怕耙齿碰着根:“以前挥战锤讲究‘猛’,现在松土要‘柔’,柔比猛更需要耐心。”
正午的日头最毒,田垄里的温度能烤得人出汗,众人却没歇着。赫淮斯托斯推着小推车,车斗里装着井水浸过的粗布和草药茶,每隔半个时辰就来送一次:“布铺在肩上能吸汗,茶喝着能解暑——再熬一熬,等日头偏西就凉快了。”他把粗布递给孙女儿,布上还带着井水的凉意:“别硬撑,累了就去田埂旁歇会儿,苗儿要护,你也得顾着自己。”
孙女儿接过粗布,却没去歇着,只是喝了口草药茶,又低头拔草:“俺不累,俺要帮着除完草,让苗儿好好长。”她拔草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小铲子在手里翻飞,遇到深根的草,就蹲下身子,用手指把土扒开,一点点把根须抠出来,指甲缝里塞满了泥,却没喊一声脏。
阿佛洛狄忒则负责给苗儿浇水。她用带细孔的瓢,从井里舀出凉水,绕着苗根慢慢浇,不让水流冲倒苗,也不让水积在根部——大暑天浇水不能急,得让水慢慢渗进土里,不然苗儿会“中暑”。“水要浇在根上,别浇在叶上,”她教孙女儿浇水,“叶上沾水,日头一晒就会烫出洞,根上沾水,才能顺着根须吸到心里。”
孙女儿学着浇水,瓢在她手里有点沉,却格外稳,水流细得像雨丝,刚好落在苗根旁。“苗儿快喝,”她对着苗儿小声说,“喝完水,你要长得比杂草快,比杂草壮!”
大暑天的雨来得猛,往往是午后,天边突然乌云密布,风裹着热气刮过来,田垄里的苗儿被吹得东倒西歪。众人赶紧往田垄跑,悟空和八戒负责把吹倒的苗儿扶起来,用土把根须压实;沙僧和阿瑞斯则用竹条搭起简易的支架,把苗儿固定住,防止再被风吹倒;阿佛洛狄忒和孙女儿则把没喝完的草药茶倒进灌溉渠,让水顺着渠流进田垄,给苗儿补充水分。
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苗叶上,却没伤着一株苗。孙女儿趴在田埂旁的草棚下,看着雨里的苗儿,小声问:“阿婆,苗儿会被砸坏吗?”阿婆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放心,苗儿比你想的坚强,雨过后,它们会更壮——就像人经历了难,挺过去就会更勇敢。”
雨停后,天边挂起了彩虹,田垄里的苗儿重新挺直了腰,叶片上挂着水珠,在阳光下泛着光。沙僧蹲在田垄里,检查着苗儿的根须:“你看,根须又扎深了些,”他指着土里新冒的白根,“这就是大暑的历练,熬过去了,苗儿就有了抗风雨的底气。”
大暑有吃“伏面”的习俗。阿婆用新磨的麦粉擀面条,煮好后过凉水,拌上黄瓜丝、蒜泥和归源果干做的酱料,酸中带辣,格外开胃。众人围坐在田埂旁的草棚下,吃着伏面,聊着耘田的进度——阿婆说明天要检查苗儿的叶片,看看有没有被虫咬;王大叔说他们村的苗儿也长得好,等过了大暑,就能施追肥了;小远则说要和孙女儿一起,给长得最好的苗儿系上红绳,作为大暑的纪念。
唐僧坐在草棚的角落,手里捧着经卷,却没读,只是看着田垄里忙碌的身影,偶尔在空白页上写几笔。孙女儿凑过去看,见他写着:“大暑炽烈,非仅熬煎,是淬‘韧’;耘田不息,非仅劳作,是持‘恒’。”她不懂,却觉得字里行间透着股劲,像田垄里的苗儿,再热再累,也不低头。
阿瑞斯吃着伏面,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田垄里的苗儿,轻声说:“以前在战场,总觉得‘胜利’是靠一时的猛劲,现在才懂,耘田的‘收获’是靠一天天的坚持——大暑天的太阳再毒,草长得再快,只要每天来除一点,每天来松一点,苗儿就能慢慢长壮。这‘持恒’比‘猛劲’更难得,也更珍贵。”
午后的日头稍微斜了些,众人又开始耘田。悟空负责除田垄边缘的杂草,他用金箍棒把草勾起来,根须带着土被连根拔起,动作麻利;八戒则负责把除下来的杂草抱到田埂旁,堆在一起晒干,准备用来当柴烧:“俺以前总想着偷懒,现在才知道,看着草被除干净,苗儿长得壮,比歇着还舒服——这‘踏实’比‘清闲’更让人心里亮堂。”
赫尔墨斯每天送信时,都会绕路去田垄看看。有次他发现邻村的田垄里闹了虫灾,虫子啃得苗叶都是洞,还顺着田埂往归源境爬,立马跑回来告诉众人。“咱们得赶紧煮些防虫药,”他喘着气说,“不然虫子会越来越多,苗儿会被啃坏的。”
众人一听,立马行动:阿婆和阿佛洛狄忒负责煮药,把艾草、薄荷和归源果的果皮放进大锅里,加井水慢煮;沙僧和阿瑞斯负责把煮好的药水装进喷壶,往田垄里喷,从田边往田里形成一道“防护墙”;悟空和八戒则负责清理田埂旁的杂草,把可能藏虫的草堆烧掉,防止虫子扩散。
邻村的王大叔很感激,第二天就带着乡亲们来帮忙,还带来了新煮的药水:“咱们的田连在一起,虫灾要一起防,不然这边防住了,那边又传过来了。”众人一起喷药水,一起除草,田垄里的虫子很快就少了,苗叶又恢复了往日的翠绿。
孙女儿看着恢复生机的苗儿,高兴地跳起来:“虫子被赶走啦!苗儿又能好好长啦!”她跑到自己常护的那片苗旁,轻轻摸了摸叶片,小声说:“苗儿别怕,以后俺天天来看着你,不让虫子再来欺负你。”
傍晚时分,日头落到山顶,田垄里的暑气渐渐散去,风里带了些凉意。众人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孙女儿却还在田垄里转悠,把没除干净的杂草拔出来,把浇漏的苗儿再浇一遍水。“今天的活要今天干完,”她学着阿婆的语气说,“不然明天草又长出来了。”
阿婆看着她的背影,眼里满是欣慰:“咱们的孙女儿,也懂‘持恒’了。”
夜深了,归源境的灯还亮着。田垄里的苗儿在夜里安静地生长,根须扎得更深,叶片长得更绿;屋里的陶瓮里,还剩些没喝完的草药茶,泛着淡淡的清香;粮仓里的麦粒安静地睡着,等着冬天被做成温暖的食物。阿瑞斯和沙僧轮流守在田垄旁,阿瑞斯披着薄棉衣,坐在草棚下,听着苗儿在夜里生长的细微声响,觉得比战场的寂静更安心;沙僧提着油灯,轻轻照看着每一株苗儿,发现有株苗的叶片被风吹得贴在茎上,他用手轻轻把叶片拨开,动作轻得像在整理经卷的书页——他守的不只是苗儿,是众人一起盼的丰收,是日子里最稳的暖。
第二天一早,孙女儿第一个跑到田垄,惊喜地发现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叶片也更绿了,有的苗儿还长出了新的小叶芽。“阿婆,苗儿长新叶啦!”她欢呼着跑回去喊,声音里满是兴奋。
众人跑过来一看,果然,好几株苗儿都长出了新叶,嫩得发亮,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阿婆笑着说:“再过几天,苗儿就要分蘗了,到时候田垄里会更绿,更热闹。”
孙女儿跑到自己常护的那片苗旁,仔细看了看,新叶从老叶中间钻出来,像个小拳头,充满了力气。“苗儿最棒!”她高兴地拍着手,“你要继续长,长得比杂草高,比杂草壮!”
归源境的大暑,在耘田的持恒里,在新叶的生长里,在众人的盼里,慢慢走向立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手牵手的互助,和在暑气里熬出来的韧性,悟透的禅意。
众人也起来了,阿婆煮了锅绿豆汤,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清热解暑;悟空和八戒去检查田垄里的支架,把松动的竹条重新固定;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则去给苗儿松土,动作轻得像怕惊醒苗儿;赫尔墨斯背着布信袋,要去邻村送信,信袋里装着阿婆做的伏面和煮好的药水,要送给王大叔和药农,告诉他们归源境的苗儿长得好,也感谢他们的帮忙。
归源境的日子,就在这大暑的持恒里,在新叶的盼里,在众人的忙里,慢慢走向立秋——就像田垄里的苗儿,在暑气里坚持生长,在风雨里锻炼韧性,等着秋天的成熟;就像众人的心,在日常的陪伴里聚着暖,在持恒的悟里变得强,把日子过得像伏面那样,清爽爽、有滋味,岁岁绵长。
午后的日头依旧毒,田垄里的众人还在耘田,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土里,却没一个人喊累。孙女儿和小远在田埂旁用杂草编草人,草人的手里拿着小铲子,戴着草帽,像个小农夫,守护着田垄里的苗儿——这便是归源境的大暑,持着恒,藏着韧,悟着禅,把夏天的苦,都变成了日子里的甜。
到了傍晚,天边的云彩被染成了橘红色,田垄里的苗儿在夕阳下泛着暖光。众人坐在田埂旁,喝着绿豆汤,聊着天——阿婆说明天要给苗儿施些草木灰,能防虫害,还能补充养分;沙僧说明天要检查苗儿的根须,看看有没有腐烂;阿瑞斯则说明天要帮着除田垄深处的杂草,那些草藏得深,最容易被忽略。
孙女儿靠在阿婆怀里,看着夕阳下的田垄,小声说:“阿婆,等苗儿成熟了,俺要第一个割穗,第一个尝新麦。”阿婆笑着点头:“好,咱们一起等,一起盼,一起尝——只要咱们坚持下去,日子就会像苗儿一样,一年比一年好。”
槐树下的经卷摊开在“持恒”那页,风一吹,书页轻轻晃,像在和田垄里的苗儿打招呼,也像在诉说着归源境永恒的禅意——最好的修行,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是在大暑的耘田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在邻里的互助里,把每一份努力都传递下去,把每一份期待都种进土里,让万物生长,让日子绵长。
夜深了,归源境的灯还亮着,田垄里的苗儿在夜里安静地生长,等待着立秋的到来,等待着下一个生长的节点。而归源境的人们,也在这份等待里,守着初心,持着恒心,悟着禅意,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温暖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