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笑傲录·第八百三十章 雁门关外忆忠魂 金戈铁马守家国
取经队伍离了侠客岛,西行四月有余,脚下的路渐渐从东海滩涂变成了雁门关外的苍茫草原,风里少了海水的咸腥,多了几分风沙的凛冽与战马的嘶鸣,远远能望见关楼的轮廓在暮色中矗立,城墙上“雁门关”三个大字染着岁月的沧桑,透着守卫家国的悲壮。悟空踩着一块被马蹄踏碎的青石,金箍棒在掌心转了个圈,火眼金睛扫过远处迁徙的雁群:“师父,这关外的气场又烈又沉,藏着忠勇的血气,却也裹着点狼烟的紧张,像是有胡骑在附近游荡,怕是要袭扰边关,百姓要遭难。”
唐僧勒住白龙马,指尖佛珠转得缓了,目光落在关下往来的戍卒身上:“雁门关乃中原屏障,昔年杨家将曾在此浴血奋战,守护家国。既是有战事之虞,咱们便入关看看,若能助戍卒守关,护百姓平安,也是取经路上的大义之举。”
八戒裹紧了身上的僧袍,嘟囔道:“师父说得是,就是这风沙太大,吹得俺老猪眼睛都睁不开。要是关内有热汤面,有油饼吃,俺倒也乐意帮忙——当然,能少挨些风沙就更好了。”
沙僧已将降妖宝杖横在腰间,伸手拂去唐僧肩头的沙尘:“师父,这关下的戍卒神色紧张,怕是胡骑离得不远了,咱们入关时小心些,莫要被卷入战事。”
众人随着人流入关,只见关内一片忙碌,戍卒们正搬运守城器械,百姓们则忙着将粮食搬入地窖,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行至府衙前,只见一个身穿铠甲的将军正对着众将部署防务,他面容刚毅,眼神锐利,正是雁门关守将——杨延昭的后人杨靖远;而在他身旁,一个身穿青衫的男子手持折扇,正为他分析战局,竟是笑傲江湖中衡山派的传人——莫大先生的弟子萧青峰,他近年游历边关,便留在杨将军身边做了参军。
“杨将军!萧参军!”悟空一眼认出萧青峰,纵身跳到府衙前,金箍棒往地上一戳,“没想到会在这儿遇到你们!是不是胡骑要来了?俺老孙帮你们守关!”
杨靖远见突然来了几个神通广大的僧人,先是一愣,随即拱手道:“多谢仙长相助!近日探马来报,漠北胡骑集结了数千人马,怕是三日内就要来犯,我正愁兵力不足,难以抵挡。”
萧青峰也跟着点头,收起折扇:“孙兄,唐长老,你们来得正好。这胡骑骁勇善战,惯用骑兵冲锋,咱们若想守住雁门关,还需想个万全之策。”
唐僧合十道:“将军与参军不必忧虑。守护家国,不分僧俗,不分仙凡。贫僧虽无缚鸡之力,却可诵经祈福,安定民心;我的弟子们神通广大,定能助将军退敌。”
正说着,一个斥候匆忙跑来:“将军!不好了!胡骑已到关外三十里,先锋骑兵已开始袭扰关下的哨所,杀了咱们几个弟兄!”
杨靖远脸色一变,拔出腰间佩剑:“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弓箭手登城,滚木礌石准备就绪,若胡骑来攻,便给我狠狠打!”
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上的红缨猎猎作响:“将军莫急!俺去会会那些胡骑先锋,让他们知道厉害,不敢轻易来犯!”
悟空也跟着纵身跃起:“俺与你一同去!俺的金箍棒正好试试胡骑的铠甲硬不硬!”
众人跟着杨靖远登上城楼,只见关外尘烟滚滚,数十名胡骑先锋正围着哨所厮杀,戍卒们虽奋勇抵抗,却渐渐不支。悟空与哪吒对视一眼,纵身跃出关楼,悟空金箍棒一挥,将为首的胡骑将领打落马下;哪吒火尖枪一挑,刺穿了一名胡骑的马腹,战马受惊,将胡骑甩落在地。
胡骑先锋见遇到强敌,纷纷调转马头,想要逃走。敖丙早已在关前布下一道水阵,水浪翻涌,将胡骑的退路阻断。萧青峰也抽出背后的长剑,剑法灵动,配合戍卒们将剩余的胡骑俘虏。
杨靖远站在城楼上,见先锋被灭,心中大喜,对着悟空等人拱手道:“多谢各位仙长相助!此战不仅挫了胡骑的锐气,还擒了俘虏,咱们正好从俘虏口中问出胡骑的部署!”
当晚,杨靖远在府衙摆下宴席,款待取经队伍。席间,杨靖远说起了雁门关的往事:“昔年先祖杨延昭在此守关,面对数倍于己的辽军,坚守数月不退,硬是守住了中原屏障。如今轮到我守关,就算拼了这条命,也绝不让胡骑踏入雁门关一步!”
萧青峰也感慨道:“江湖人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前我总觉得江湖纷争便是全部,直到来了边关,才明白守护家国百姓,比争夺武林名头重要得多。”
唐僧点头道:“将军与参军所言极是。所谓‘大义’,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守护身后的百姓与家国。就像这雁门关的城墙,看似冰冷,却承载着千万百姓的安危,是无数忠魂用血肉筑起的屏障。”
次日清晨,胡骑主力果然来犯,数千骑兵列阵关前,声势浩大。杨靖远按照事先部署,命弓箭手射出火箭,点燃关前的柴草,阻挡胡骑冲锋;悟空则手持金箍棒,站在关楼之上,对着胡骑大声喝道:“尔等胡骑,若敢来犯,俺老孙定让你们有来无回!”
胡骑将领见先锋被灭,本就心存忌惮,又见城楼上有神通广大的仙人相助,心中更是怯了,却依旧硬着头皮下令冲锋。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一挥,一道火焰朝着胡骑射去,点燃了他们的战马;敖丙则引动关前的河水,形成一道水墙,将胡骑的冲锋势头阻断。
杨靖远趁机下令:“开城门!全军出击!”
戍卒们士气大振,跟着杨将军冲出城门,与胡骑厮杀。萧青峰手持长剑,配合戍卒们斩杀胡骑,剑法灵动,屡立战功。悟空与哪吒则在胡骑阵中冲杀,悟空金箍棒舞出一团金光,所到之处,胡骑人仰马翻;哪吒火尖枪则如火龙般穿梭,杀得胡骑胆寒。
胡骑将领见大势已去,不敢恋战,只好下令撤军。戍卒们乘胜追击,缴获了大量马匹与军械,大胜而归。
关内百姓得知胡骑被击退,纷纷走出家门,提着热汤、拿着干粮来犒劳将士。杨靖远对着取经队伍躬身行礼:“多谢各位仙长相助!若不是你们,雁门关今日怕是难保,百姓也要遭难!”
唐僧合十道:“将军不必客气。守护家国乃分内之事,贫僧只是做了该做的。只是这战事虽平,胡骑未必不会再来,还需加强防备,安抚百姓,让边关长治久安。”
离别之日,杨靖远将一把家传的“杨家枪”送给哪吒:“仙长骁勇善战,这把杨家枪送给你,愿你日后能用它斩妖除魔,守护更多百姓。”
萧青峰则给唐僧送了一幅《雁门关图》:“长老,这图上标注了关外的地形,你们西行若走北路,或许能用到。若日后再经过雁门关,一定要来看看,我请你们喝边关的烈酒!”
众人谢过杨靖远与萧青峰,继续西行。杨靖远与萧青峰站在关楼上,望着他们的背影,手中的长枪与折扇轻轻晃动。风沙依旧凛冽,却吹不散关内的欢笑声;夕阳西下,将雁门关的轮廓染成金色,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忠勇、大义与守护的故事,在边关的土地上久久流传。
唐僧牵着白龙马,走在关外的古道上,指尖捻着《雁门关图》:“悟空,你看杨将军与萧参军,守着雁门关,守着家国大义,不为个人功名,只为护百姓平安。这便是‘大义’的真谛——不是拥有绝世神通,而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是追求个人功德,而是将家国百姓放在心中。”
悟空点头道:“师父说得是!俺以前觉得,打跑妖怪就是英雄,现在才明白,像杨将军这样,用血肉之躯守关,护百姓周全,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敖丙轻声道:“长老说得对。就像这雁门关的城墙,历经千年风雨,却依旧坚固,只因它承载着家国的信念;咱们取经,也是如此,承载着普渡众生的信念,就算遇到再多艰难险阻,也不能退缩。这世间的‘强大’,从来不是神通广大,而是心中有大义,肩上有担当。”
哪吒摸了摸手中的杨家枪,笑道:“俺虽然不懂什么大义大道理,但俺知道,只要跟着师父和孙兄,多帮百姓,多守家国,不让坏人欺负好人,就是对的!”
八戒一边嚼着萧青峰送的油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觉得,这油饼真好吃!要是前面的地方都像雁门关这样,能打跑坏人,还能有好吃的,俺就满足了!”
沙僧则默默地守在行囊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师父,各位师兄,咱们离西天越来越近了。只要咱们心中有大义,肩上有担当,就一定能顺利取回真经,普渡众生。”
阳光洒在取经队伍的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西行之路依旧漫长,前方或许还有妖魔鬼怪,或许还有江湖纷争,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如雁门关的城墙般愈发坚固。因为他们知道,取经之路,不仅是为了取回真经,更是为了传递“家国大义”与“守护担当”的精神,让世间的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都能沐浴在和平与安宁之中——这便是他们此行的意义,也是他们永远的追求。